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落霞孤鶩i

    (一)同音通假。據調查,《詩經》中通假字有百分之四十屬同音通假。同音通假即雙聲疊韻的通假,主要是指本字和借字的上古讀音相同。他們的聲韻呈現雙聲疊韻的關係。如《詩經·邶風·泉水》:“毖彼泉水”,“毖”借為“泌”。《詩經·鄭風·大叔于田》:“抑鬯弓忌”,“鬯”借為“韔”。《詩經·大雅·崧高》:“以作爾庸”,“庸”借為“墉”。

    (二)雙聲通假。即指本字和借字古音聲母相同,韻部相近的通假。如《詩經·小雅·十月》:“抑此皇父,豈曰不時。“時”通“是”,善之義。《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強禦。”“矜”借為“鰥”,指年老無妻之人。《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如簀。”“簀”借為“積” 。《詩經·衛風·氓》:“信誓旦旦。”“旦旦”借為“怛怛”,指懇切的樣子。《詩經·大雅·生民》:“禾役穟穟。”“役”借為“穎”。《詩經·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於羅。””此處“離”通“罹”。《詩經·大雅·江漢》:“明明天子,令聞不已。”“明”通“勉”,勤勉。《詩經·小雅·小宛》:“題彼脊令,載飛載鳴。”“題”通“睇”。

    (三)疊韻通假。即本字和借字古韻相同。如《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匪”借為“斐”,有文采的樣子。《詩經·唐風·終南》:“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紀”通“杞”,一種落葉喬木。《詩經·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胡得焉?。”“為”通作“偽”《詩經·豳風·七月》:“八月剝棗,十月獲稻。”“剝”通“撲”。《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墳,仍執醜虜。”“敦”是“屯”的通假字。《詩經·衛風·氓》:“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說”通“脫”。《詩經·邶風·北門》:“王事適我。”“適”借為“擲”。《詩經·大雅·公劉》:“觀其流泉,其君三單。”“單”借為“禪”。《詩經·小雅·棠棣》:“每有良朋,烝也無戎。”“烝”借為“曾”。

    (四)音近通假。即本字和借字古音相近。這一類情況相對較少。例如:《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節”通“巀”。 《詩經·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猶”通“尤”,詬罵、指責之義。《詩經·小雅·大田》:“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朱熹《集傳》:“覃”借為“利”,音“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指筋斷了算幾級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