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頡剛先生(1893一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是中國著名的學者、教授、歷史學家,江蘇省蘇州市人。他四歲讀《四書》,七歲讀《五經》,十歲作經義、史論、策論。1916年就考入北大哲學系,1920年留校任教。是中國古史辨派與禹貢派兩學派的創始人,這個學派以他的《古史辨》而聞名中外。顧先生為考辨古史,對少有人涉及的古代神話、民俗、古典文學和民間文藝等方面研究深入,成績卓越。晚年主持《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全面重新校點工作。顧先生古史研究主要成就在於:主要是揭示了戰國、秦.漢以來的古書,特別是"經書"上所記載的古史,大多來自神話傳說的遞變,是由不同時代的神話傳說一層一層積累而造成的,由此把古書中的一些虛假的偽古史清理出去, 新闢了一條科學研究中國古代史的道路。王煦華先生在顧先生《古史辨自序》一書前言中認為應從四個方面來評價:“一.創立"層累的造成中國古史"觀。二、揭示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統是由神話傳說層累地造成的。三、打破民族出於一元與地域向來一統的傳統說法。四、考訂古書著作時代、為研究古史傳說的演變打好基礎"。顧先生他畢生都在堅持歷史真理,闡釋歷史真相,老而彌堅。他學識淵博,終身教書育人,桃李芬芳,著述宏富,涉及內容廣泛,大都有發前人所未發,道前人未敢道。如《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古史辨自序》等著作。何啟君先生整理《顧頡剛講史錄-中國史學入門》也可參看。對於顧頡剛先生,這樣一位卓越地歷史學大家,我們這些後生小子應該瞭解他的為人,學習他的著述,研究他的著述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見。豈不是最好的紀念。
顧頡剛先生(1893一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是中國著名的學者、教授、歷史學家,江蘇省蘇州市人。他四歲讀《四書》,七歲讀《五經》,十歲作經義、史論、策論。1916年就考入北大哲學系,1920年留校任教。是中國古史辨派與禹貢派兩學派的創始人,這個學派以他的《古史辨》而聞名中外。顧先生為考辨古史,對少有人涉及的古代神話、民俗、古典文學和民間文藝等方面研究深入,成績卓越。晚年主持《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全面重新校點工作。顧先生古史研究主要成就在於:主要是揭示了戰國、秦.漢以來的古書,特別是"經書"上所記載的古史,大多來自神話傳說的遞變,是由不同時代的神話傳說一層一層積累而造成的,由此把古書中的一些虛假的偽古史清理出去, 新闢了一條科學研究中國古代史的道路。王煦華先生在顧先生《古史辨自序》一書前言中認為應從四個方面來評價:“一.創立"層累的造成中國古史"觀。二、揭示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統是由神話傳說層累地造成的。三、打破民族出於一元與地域向來一統的傳統說法。四、考訂古書著作時代、為研究古史傳說的演變打好基礎"。顧先生他畢生都在堅持歷史真理,闡釋歷史真相,老而彌堅。他學識淵博,終身教書育人,桃李芬芳,著述宏富,涉及內容廣泛,大都有發前人所未發,道前人未敢道。如《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古史辨自序》等著作。何啟君先生整理《顧頡剛講史錄-中國史學入門》也可參看。對於顧頡剛先生,這樣一位卓越地歷史學大家,我們這些後生小子應該瞭解他的為人,學習他的著述,研究他的著述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見。豈不是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