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遇見
-
2 # 廣西海盜船長
一、拘束 [ jū shù ]
1、限制,約束。
《晉書·愍懷太子遹傳》:“殿下誠可及壯時極意所欲,何為恆自拘束。” 宋 李元膺 《鷓鴣天》詞:“薄情風絮難拘束,吹過東牆不肯歸。” 清 曹寅 《菜花歌》:“平分千巷畫船閒,農家兒女無拘束。” 周恩來 《雨後嵐山》詩:“自然美,不假人工;不受人拘束。”
2、拘謹不自然。
《晉書·王獻之傳》:“ 獻之 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疎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 顏延之 詩﹞又喜用古事,彌見拘束。”
清 方東樹 《書<望溪先生集>後》:“先生則襲於 程 朱 道學已明之後,力求充其知而務周防焉,不敢肆;故議論愈密,而措語矜慎,文氣轉拘束,不能宏放也。”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六章:“ 彭總 親切地說話,讓 陳興允 拘束的感覺消失了。”
二、約束 [ yuē shù ]
1、纏縛;束縛。
《莊子·駢拇》:“約束不以纆索。”《楚辭·離騷》“索胡繩之纚纚”漢 王逸 注:“紉索胡繩,令之澤好,以善自約束,終無懈倦也。” 宋 歐陽修 《玉樓春》詞之十四:“紅絛約束瓊肌穩,拍碎香檀催急袞。”
2、限制;管束。
《史記·六國年表序》:“矯稱蠭出,誓盟不信,雖置質剖符猶不能約束也。” 唐 羅隱 《讒書·市賦》:“非信義之所約束。”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 祝融 先驅 海若 藏,約束蛟鱷如驅羊。”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必有大山當其衝,約束 河伯 難為災。”
3、規章;法令。
《文子·上義》:“約束信,號令明。”《史記·曾相國世家》:“ 參 代 何 為 漢 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 蕭何 約束。” 宋 蘇軾 《杭州謝放罪表》:“職在承宣,當遵三尺之約束;事關利害,輒從一切之便宜。”《明史·梁震傳》:“至則下令軍中,申約束。”
三、管束 [ guǎn shù ]
加以約束,使不越軌。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小婦人丈夫亡故,他就不由小婦人管束,凡事自做自主。”《紅樓夢》第四回:“只是 薛蟠 起初原不欲在 賈 府中居住,生恐姨父管束,不得自在。” 徐遲 《入峽記》:“父母在管束孩子,不讓奔跑;情人們在戀愛,難分難捨。”
四、羈絆 [ jī bàn ]
亦作“羇絆”。猶言束縛牽制。
《漢書·敘傳上》:“今吾子已貫仁誼之羈絆,系名聲之韁鎖。” 唐 羅鄴 《鶯》詩:“卻笑金籠是羈絆,豈知瑤草正芬芳。”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世上更無羇絆事,壺中別有自由身。”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俺也曾把世味親嘗,人情識破,怕甚麼塵緣羈絆?”
五、拘謹 [ jū jǐn ]
拘束謹慎。
《朱子語類》卷一一四:“ 守約 兄弟皆太拘謹,更少放寬。”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躬行》:“當正道顯晦,異學爭鳴之日,徒得一二拘謹之人,不足以追縱往哲,而振拔流俗。”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六回:“況且我看閣下是個有作有為的人才……豈可以過於拘謹,叫人家笑話。”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 瑞宣 向來是得拘謹就拘謹的人,現在就更不便破壞了屋裡沉寂的空氣。”
回覆列表
”盡情“的反義詞是拘束、約束、管束、羈絆、拘謹。
1、拘束【jū shù】:
(1)過分約束;束縛
(2)不自在,拘謹而顯得不自然
造句:他為人處事十分灑脫,即使在生人面前也從不拘束。
2、約束【yuē shù】:
(1)束纏
(2)限制管束使不超越範圍
(3)盟約,規約
造句:他敢於打破傳繞,討厭約束,嚮往自由的生活。
3、管束【guǎn shù】:遏制自由行動或言論;約束,使不越軌
造句:什麼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為。
4、羈絆【jī bàn】:亦作“羇絆”。 猶言束縛牽制。
造句:人最可悲的是,有自由的思想,卻沒有衝破羈絆的勇氣。
5、拘謹【jū jǐn】:拘束謹慎;拘束而不自然
造句:他是個不善言談的人,在聯歡會上總是表現的很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