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
2 # 蘇小妮
以前經常流行的一句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意思是說戀愛的時候兩個人純粹是因為情感走到一起,日子過得美美的,一旦走入婚姻,被柴米油鹽束縛,被各種關係困擾,慢慢地磨沒了激情,然後愛情不再。我雖並不怎麼認同這個理,但是,在王夫人身上,這件事倒是應驗了。
王夫人是個“響快人”是從劉姥姥口中說出來的,原話是:“他家的二小姐著實響快,會待人的,倒不拿大。”都說侄女兒像姑姑,我們從劉姥姥的口中來看,二十多年前的王夫人,是不是就是如今王熙鳳的翻版?響快,有趣,利落,給劉姥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當年的王家二小姐是個沉默寡言不好說話的人,劉姥姥大概也不能確定自己可不可以去找她,正是因為她給劉姥姥留下了響快的印象,而且一定是很深的印象,所以才有劉姥姥後來求助的行為。
從一個響快人到變得沉默寡言,王夫人究竟經歷了什麼?
一、中年喪子是人生最大的痛。賈珠的去世對王夫人的打擊是不可估量的,賈政痛打寶玉那一回,王夫人抱著被打得半死的寶玉,一邊叫著賈珠的名字哭道:“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賈珠應該是一個極其優秀的人,從兒子賈蘭身上也能看出來,他活著,便是王夫人希望。可是,他沒了,王夫人的希望也沒了。
我們現代人可能很難理解,在古代一位長子在家中的地位。在很多父母眼裡,一個長子的地位要比很多幼子加起來都要高,同時也對於他們寄予了極度的厚望,一旦失去,其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二、貼身小棉襖難以相見。賈珠是優秀的,元春也是優秀的,可是,這麼優秀的女兒,卻被送到了了那個“見不得人的地方”,皇宮裡並不是誰想進就能進,女兒也不是母親想見就能見,想跟女兒說一些體己話,真正是難上加難。即使是偶爾有機會見上一面(書中說皇帝開恩,一月可以一見,可事實上哪裡可能),也不過了泛泛聊聊,有很多的話題觸碰不得。
我有時候想,王夫人對探春那麼好,一方面緣於探春聰明能幹,另一方面是不是王夫人也把自己對元春的情感轉移了一部分至探春身上。
三、賈政的移情讓王夫人雪上加霜。古代女子,你地位再高,在家中也要仰男人鼻息過活。男人若對妻子沒了感情,可以納妾,可以在外面狎妓,反正他們總是可以找到轉移情感的辦法,但是,女子不行。上至一國之母的正牌皇后,下至布衣百姓的糟糠之妻,都有可能遭遇同樣的問題:男人不喜歡你了,便棄如弊履。
賈政對趙姨娘的喜歡大家都看得到,王夫人卻沒有任何話可說,古代女人如犯“七出之條”是要被休的,“妒”便是其中的一條,丈夫有了新歡,你要表示高高興興的歡迎,絕不可以心生妒意。當年大唐宰相房玄齡的妻子就妒丈夫納妾,整天在家鬧,唐玄宗出一主意,說賜她毒藥。是毒藥也要喝,結果給了她一碗醋讓她喝下去,這就是吃醋的由來。
四、寶玉身上讓人看不到希望。或許,在寶玉小時候,家裡反正有爭氣的賈珠撐著,把寶玉寵上了天也不算什麼。可是,一旦賈珠死後,寶玉如此不愛讀書不求上進,對王夫人顯然又是一重打擊。丈夫已然沒有什麼值得依靠的,兒子是最大的希望,可是,這樣的兒子卻又靠不得。
書中多次強調王夫人吃齋唸佛,生活中我也見過一些吃齋唸佛之人,他們最初並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生活打擊了他們,人要活下去,得尋找自己的生活依靠,所以轉而吃齋唸佛,一方面為尋得內心的寧靜,另一方面也祈求來生不要再如此。
生活的殘酷,會將每一個清純少年磨礪成油膩中年,將一個快之人變成木訥之人。這個過程中都經歷了什麼,只有親歷者自己知道罷。
回覆列表
我覺得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 長子賈珠早逝,使王夫人受到一些打擊,雖然有孫子賈蘭和次子寶玉聊可慰懷,但失去長子之痛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二 與丈夫賈政的夫妻關係不融洽,兩人在一起的時候,大多是例行公事一般商量問題,沒有任何讓彼此開心的話題可談。平日裡,賈政是在趙姨娘那裡休息的。
三 在孤寂的日子裡,王夫人開始信奉佛教,顯然是受婚後生活不太如意的影響。長期的單調的頌佛經,有清心寡慾的作用。
四 將管理家庭的任務交給了孃家侄女王熙鳳,自己退居二線,已經不用操太多的心了,也不便於搶王熙鳳的風頭。
不過話說回來,沉默寡言的王夫人,也是有心機,有底線的,尤其是關於寶玉的情況,即能在寶玉身邊安插內線,又能在感覺不太好時,掃蕩怡紅院,一展其風雷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