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的描述的猜測,大致正確,沙特降低油價,正是因為扼殺美國頁岩油。
首先從2009年美國頁岩氣革命之後,油價就進入了一個低價的時期,頁岩油產能大量增加,讓國際油價從2011年開始腰斬進入了低油價時代。
從這以後,歐佩克國家對於油價的控制能力下降了,以前只要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國家減產,油價就會迅速上升,但是從今年來看情況就已經出現了變化,減產只造成了短時間的油價波動,而頁岩油產能的大量增加,立刻把油價降低會正常的幅度,也就是說歐佩克國家不能夠透過減產來升高油價了。
沙特油井遇襲事件也是短暫升高了油價,並且在國際油價的供需市場上造成了一個缺口,這個缺口迅速地被頁岩油企業補上,所以國際油價並沒有像以往那樣的黑天鵝事件出現飆升的情況。但是這裡有一個矛盾就在於頁岩油的大量增產讓沙特喪失了本來佔有的國際市場份額。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沙特油井遇襲之後,沙特甚至用高價進口石油來填補出口的缺口,為了保證客戶不流失。不過這隻能起到部分作用,大部分的供給已經被美國頁岩油產能填補了。
所以現在沙特的操作就非常順理成章了,因為頁岩油的產能雖然足夠大,但是出產成本卻一般高於傳統,油田沙特能夠透過降價抑制頁岩油產能,重新佔有市場份額,這也是我之前文章裡所預言的。
題目中的描述的猜測,大致正確,沙特降低油價,正是因為扼殺美國頁岩油。
首先從2009年美國頁岩氣革命之後,油價就進入了一個低價的時期,頁岩油產能大量增加,讓國際油價從2011年開始腰斬進入了低油價時代。
從這以後,歐佩克國家對於油價的控制能力下降了,以前只要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國家減產,油價就會迅速上升,但是從今年來看情況就已經出現了變化,減產只造成了短時間的油價波動,而頁岩油產能的大量增加,立刻把油價降低會正常的幅度,也就是說歐佩克國家不能夠透過減產來升高油價了。
沙特油井遇襲事件也是短暫升高了油價,並且在國際油價的供需市場上造成了一個缺口,這個缺口迅速地被頁岩油企業補上,所以國際油價並沒有像以往那樣的黑天鵝事件出現飆升的情況。但是這裡有一個矛盾就在於頁岩油的大量增產讓沙特喪失了本來佔有的國際市場份額。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沙特油井遇襲之後,沙特甚至用高價進口石油來填補出口的缺口,為了保證客戶不流失。不過這隻能起到部分作用,大部分的供給已經被美國頁岩油產能填補了。
所以現在沙特的操作就非常順理成章了,因為頁岩油的產能雖然足夠大,但是出產成本卻一般高於傳統,油田沙特能夠透過降價抑制頁岩油產能,重新佔有市場份額,這也是我之前文章裡所預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