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E情感
-
2 # 剩輕鬆
一線城市剩女也不會多於剩男的,這是因為中國男女比例失調所決定的。優秀人才都往大城市裡擠,高學歷女孩一般畢業就25歲以上了,錯過了最佳找物件年齡。這些高學歷、高職務、高收入加上高年齡的女孩,走到哪裡都很搶眼。相反,那些剩男就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了。這樣就造成了一線城市剩女多於剩男的錯覺,其實還是剩男多於剩女的。
-
3 # 姚家樂
不但一線城市,就是所有的中國城市都如此,主要是因為在城市裡第三產業相對農村來說要發達許多,而服務產業因為它的獨特性,更吸引女性。這樣就形成了年輕女性蜂擁而至到城市來。同時她們的到來又造成原有城市男性擇偶的更可選擇性和廣角性。同時因為城市女性文化程度提高及經濟日漸獨立,婚姻觀念由單純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變為高質量的婚戀需求。然而,女性在城市的相對大容量,也由此造成女性擇偶的緊張局面
-
4 # 攻擊預警機聯合攻擊艦
我不認為女比男多,只不過男人多做在室內工作,下班後因為疲勞多在家中休息所以在外邊看見男同志就會感覺少一點,女人就不一樣了,女人喜歡逛街,加上女人不用向男人需要付出很多體力就可以得到錢,和生活上的快樂,自然有更多的體力出去跑出去玩。
-
5 # 邊緣慢漫遊
應該是剩女多於剩男吧。
就一線城市本地人來看,男女差不多平衡,然後一線城市接納了來自二線以下直至鄉村的男男女女。按照一般的規律,男女配對多數情況是男優於女。這樣,一線男可以在包括一線女在內的所有女性中尋找伴侶。所以剩下的機會不多。而一線女可能因為找不到一線男而又不願屈尊找二線以下男而剩下。
-
6 # 愛看愛思考
首先題目開宗名義了,一二線的大城市裡的確是女要多餘男。這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一點女人的評論壽命就高於男性,其次,大齡未婚女青年在大城市裡結婚普遍比較晚。在90年代女孩子,在這些大城市裡結婚的平均年齡就到了24歲以上了。在農村或者中小城市裡要比這個平均的結婚年齡,要最少也得低兩歲以上。這個也是造成了,大齡未婚女青年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其次,大城市裡未婚女青年們很少出現低於25歲就嫁人生子的。這些還只是90年代的資料,現在時間又過去了將近二十年了,所以大齡未婚女青年的問題凸現出來了。
-
7 # 西一安鮮
我們一般指的一線城市,即: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座城市。
目前還沒有見到官方對於以上四座城市未婚男女的資料調查和公佈。
不過從2017-2018年全國城市人口變化來看:北京和上海已經連續兩年常住人口下降,相反深圳和廣州排名全華人口淨流入前兩名。
下面這組資料供您參考:
截止到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
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
從性別上來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男性比女性多3164萬,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4:100。
從年齡上來看,16至59週歲89729萬人,60週歲以上24949萬人。
因此從基數來推算,應該剩男比剩女多!
以上回答僅針對提問者,答案僅供參考,不求任何人認同!
-
8 # 綜藝蛀蟲
在我們國家,伴隨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滿足的同時,更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在戀愛、婚姻方面也有了質的飛躍,那麼在城市究竟是剩男多還是剩女多呢?我認為,一般都是剩女大於剩男,尤其在一線城市,而農村則相反。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們國家多數城市的女青年明顯高於男青年,一線城市更不別說。實踐證明,優秀男性一旦流入市場,根本不缺追求者,而女生呢?年紀越大,追求者變得越來越少。
從長遠發展看,優質男本來就是稀缺品,又可向下相容,正所謂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這是帥哥、倩女的寫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就不一樣了。比如,優質男一出現在相親市場,很快就被搶光,而女生由於眼光高,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白馬王子”絕不罷手,一直等待,很快年紀大了,剩下來的就越來越多,大城市的剩女就是這樣形成的。
透過觀察我們身邊的人,能嫁得好甚至找到般配,都是二十幾歲那會找的,過了這個黃金擇偶期,想找更好的,找不到基本就剩下來。比如我看了《非誠勿擾》眾多節目後,讓我回想起很多人在擇偶、戀愛和婚姻的人生故事,真是喜憂參半,更令人十分感動、回味無窮。
總而言之,我發現,年紀大真的是女人找物件最大的劣勢,大城市是狼多肉少時代,遇到喜歡的男生為何不主動起來呢,老等著優質男來追求,又等不到。如果遇到意向人,何不早下手、早行動,如願實現自己的美好追求!
回覆列表
一線城市物質誘惑比較大,這些剩女人人都幻想自己是白富美,沒有公主命,都有公主病,都在等天上掉下高富帥,多金歐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