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承藝旗艦店官方賬號

    炒青、烘青綠茶,其實很早就出現了,具體的時間沒法考究,大致估摸,應該在漢朝之前。那時候都是烹煮茶鮮葉,沒有幹茶一說,因為是鮮葉,保質期極短,無法攜帶和傳播,古人便開始想辦法延長茶葉的儲存時間。古人用烘、蒸、曬、炒的方式將茶葉的水分蒸發,搞成幹茶,這便是最原始的茶葉製作工藝,雖然稱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炒青和烘青製法。

    宋朝末期,散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沒錯,早在宋朝末期,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散茶製法,應該是蒸青散茶,南宋陸游《安國院試茶》詩後自注:“日鑄則越茶矣,不團不餅,而曰炒青,曰蒼鷹爪,則撮泡矣!”這裡提到的炒青,應該是對茶色和外形的一種形容,與真正意義上的用炒制方式殺青的炒青綠茶沒有關係。但也可知,散茶的出現並流行早有了苗頭。

    元朝是一直被忽視的朝代,平常咱們說茶,講完唐宋,直接就跳到了明,元朝茶葉也是有明顯進步的好吧。相傳,用炒制將茶葉殺青的方式,應該是出現在元朝末期。元朝的茶葉,基本上照搬宋朝,前期沒有變化,甚至還遺失了不少。雖然主流依舊是點茶法龍團鳳餅,不過飲用散茶已經漸漸成為潮流,人數越來越多。

    到了明朝,這是茶葉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炒青製茶法被髮明,茶葉來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明代關於炒青製茶的記載頗多,所以都認為炒青製茶發明在明代。炒青綠茶比蒸青綠茶更香,苦澀滋味也大大降低,更好的品飲體驗使得炒青綠茶迅速取代蒸青綠茶的地位,成為主流茶飲。至於團茶,地位更為下降。沖泡法全面取代點茶法。

    炒青綠茶發明之後,在製作過程的發展中,創新出了紅茶和烏龍茶。紅茶的歷史不過400年,烏龍茶則是到清朝雍正年間才被創新而出。紅茶和烏龍茶的出現,也是為了擺脫茶葉的苦澀之味,但終究只能降低,但無法全部去除。

    至於別的茶類,白茶是最早出現的茶類,鮮葉曬乾了就是白茶,歷史最為悠久,在以前是用來煮飲的,不過地位很低。黃茶則早在唐朝就有了。黑茶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古時的茶馬古道,便是將黑茶銷往邊牧地區的商道。尤其受到邊牧民族的喜愛。剛開始主要走的是湖南黑茶,明朝時普洱茶也加入出口大軍。

    簡單說,沖泡法成為主流,是自然的選擇,也是老祖宗們的心血才讓茶葉的製法和品類更加精進和豐富。當然也沒必要跟日本茶相比,沒有可比性,日本依舊是蒸青綠茶,推崇青草之氣,為了降低茶葉的苦澀之味,他們著重在源頭,也就是茶樹上下功夫,培育研發出了最適合蒸青綠茶的茶樹和一套栽種方式。與中國茶葉走的完全是不同的兩個路線。

    再說說抹茶,團茶可不是抹茶,這裡先行說明,抹茶的工藝雖然也複雜,但跟團茶還是沒法比的。抹茶的原料與團茶一樣,都是蒸青綠茶,而中國的綠茶明朝之後都是炒青和烘青綠茶,蒸青綠茶保留了更多的茶葉內含物質,茶色更綠,滋味更苦更澀,帶有青草的清香。這也就是說,兩國對綠茶的要求完全不同,日本的抹茶是將蒸青綠茶磨成粉喝下去,相當於在吃茶。宋朝為了使末茶美味搞出了龍團鳳餅,這工藝沒有傳到日本,所以日本沒有創新抹茶的製作工藝,而是在茶樹上下功夫,搞出了新樹種和種植技術。採茶前半個月用遮光布罩住茶樹,這種方法可以降低茶葉內的苦澀物質,像茶多酚、咖啡鹼等,從而成茶後使得抹茶的苦澀度降低。要不是因為搞出了這種方法,可能還真發展不成現在的抹茶。好喝又容易獲得的茶,才是最受歡迎的,中國創新出了炒青、烘青製茶法和沖泡法,日本搞出了不苦澀的蒸青綠茶和抹茶。

    中國的也有蒸青綠茶,比如恩施玉露,不過大多也是按照日本的製作要求,成茶後出口至日本,咱國內沒啥人喝的。

    中國的末茶,簡單總結一下,末茶起與唐,唐朝煎茶法,將餅茶先行炙烤,然後碾羅成末,經過水煮之後成茶。這只是簡單概括,細節更為複雜。宋朝則是承上啟下,在煎茶法的基礎上,精進出了點茶法,將茶葉研磨成末,然後直接注入沸水開衝,不需要煮茶。又搞出了龍團鳳餅這種奢侈的混合類茶末。這個過程中在宋朝末期出現了蒸青散茶,元朝愈加流行,明朝出現了炒青綠茶,自此,末茶落下帷幕,短時間內迅速退出茶葉歷史的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女友帶著她男朋友來我店裡,這段感情還能挽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