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常常被誤解為是一種特殊的信仰,所以很多有神論者認為一但發現靈魂存在的證據,科學就會土崩瓦解,所以信仰科學的人都會崩潰,科學家會成批自殺。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科學到底是如何看待所謂的超自然現象的呢?
有神論者的認知確實是一定缺陷的,因為他們並不願意深入瞭解一個事物倒是很願意給它貼一個標籤。在我第一次知道負數的時候覺得非常奇異——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應該是負數呀?這個世界不應該是對稱的嗎?
後來我才知道,這種“樸素”的思維模式,世界應該是對稱的“哲學思想”根本沒有任何道理,只是頭腦太簡單導致的。同樣,有神論者喜歡用二元化的思維理解世界,他們認為世界是分為“承認”與“不承認”兩個陣營的——既然科學界的人士不與我們為伍,那就一定是與我們相對立、排斥的,我們對於彼此的排斥是完全相同的,你們並不比我們高明。
這就是我要糾正的第一個問題——科學根本不排斥“鬼神”,如果有一天存在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確實存在鬼魂甚至是神明,那科學家不僅不會自殺,還會陷入大狂歡!
是的,科學發展到現在已經是接近瓶頸了,特別是想要在基礎科學領域有所突破真的是難於上青天。如果突然有人向世界宣佈存在鬼魂,且可以被所有人明確地觀察、承認,那這就是一片完全沒有被研究過的全新領域!
如果這時候投身到這個領域會怎麼樣?就算你是個普通的人才也有可能青史留名,把自己寫進教科書。如果你是一個有能力的大牛,就可能會變成一代開山之祖,成為與伽利略、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並列的,千古照耀科學史的偉人中的偉人!
科學界之所以不承認鬼神,正是因為其“根本不給科學家研究自己的機會”。
開個玩笑哈……
科學是怎麼來的?其實說起來也簡單,生物都有總結環境規律並調整自己生存策略的能力,比如將跳蚤關在箱子裡一段時間後,為了避免持續撞擊頂部跳蚤會降低跳躍高度。人類在這方面的能力也非常強,這是人類不斷進步的源泉,
但是我們做為生物,對於環境的觀察能力也非常有侷限性。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一個實驗,準備三盆水,一盆10~15℃,一盆體溫附近37℃的,一盆介於熱和燙之間,大約為55℃的水,然後我們將左右手插入冷熱兩個盆大約1分鐘,然後再分別用兩個手試中間那盆水的溫度。
這是一個奇妙的體驗,左手會覺得這盆水非常的溫暖,右手會覺得這盆水非常的寒冷。
如果有興趣可以親自試一試,非常的有趣而且簡單。所以“冷”與“熱”這兩個主觀感覺並不足以用來衡量一個客觀的事物。同樣,我們對於世間萬物的觀察都會受到神經系統,心理狀態,外界環境的影響。文學中“一萬個讀者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是好事,但是對於認識客觀世界來說就是一個災難。
所以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一些智者最先意識到,我們需要一種可以排除自身作為生物的侷限性,可以用相當準確地方法認識世界,找出其中非常明確而可靠規律的方法!而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總結出的數學與幾何,具有嚴謹而優雅的邏輯性,是最不易受到人的主觀意志影響的,也是最容易達成共識的方法。
同時人們也發現了透過實驗的方式獲得資料,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主觀意志的干擾,很多優秀的實驗物理學家發明了很多精巧的測量工具,它們可以獲得多數人可以達成共識的資料,不再為37℃到底是“冷”還是“熱”大打出手。
於是以數學邏輯為方法,以實驗資料為手段的一套認識世界的並能在相當一部分人中達成共識的事物出現了:
這,就是科學。
是的,科學從來沒有排外的說法,只要用事實說話,讓人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驗證,你就可以在一瞬間成為真理的擁有者。1905年被稱為奇蹟之年,僅僅26歲,在專利局工作的愛因斯坦用一篇論文就直接推翻了力學老祖,統治百年的牛頓時空觀。在此之前科學界沒有人認識他,在此之後沒有一個人不認識他。這比任何一部瑪麗蘇逆襲劇都更震撼人心!
所以,群眾對科學的誤解太深了,其實科學比較所有的事情都更無聊,也更有意思。
科學常常被誤解為是一種特殊的信仰,所以很多有神論者認為一但發現靈魂存在的證據,科學就會土崩瓦解,所以信仰科學的人都會崩潰,科學家會成批自殺。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科學到底是如何看待所謂的超自然現象的呢?
科學家愛鬼神有神論者的認知確實是一定缺陷的,因為他們並不願意深入瞭解一個事物倒是很願意給它貼一個標籤。在我第一次知道負數的時候覺得非常奇異——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應該是負數呀?這個世界不應該是對稱的嗎?
後來我才知道,這種“樸素”的思維模式,世界應該是對稱的“哲學思想”根本沒有任何道理,只是頭腦太簡單導致的。同樣,有神論者喜歡用二元化的思維理解世界,他們認為世界是分為“承認”與“不承認”兩個陣營的——既然科學界的人士不與我們為伍,那就一定是與我們相對立、排斥的,我們對於彼此的排斥是完全相同的,你們並不比我們高明。
這就是我要糾正的第一個問題——科學根本不排斥“鬼神”,如果有一天存在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確實存在鬼魂甚至是神明,那科學家不僅不會自殺,還會陷入大狂歡!
是的,科學發展到現在已經是接近瓶頸了,特別是想要在基礎科學領域有所突破真的是難於上青天。如果突然有人向世界宣佈存在鬼魂,且可以被所有人明確地觀察、承認,那這就是一片完全沒有被研究過的全新領域!
如果這時候投身到這個領域會怎麼樣?就算你是個普通的人才也有可能青史留名,把自己寫進教科書。如果你是一個有能力的大牛,就可能會變成一代開山之祖,成為與伽利略、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並列的,千古照耀科學史的偉人中的偉人!
科學界之所以不承認鬼神,正是因為其“根本不給科學家研究自己的機會”。
開個玩笑哈……
科學為何出現科學是怎麼來的?其實說起來也簡單,生物都有總結環境規律並調整自己生存策略的能力,比如將跳蚤關在箱子裡一段時間後,為了避免持續撞擊頂部跳蚤會降低跳躍高度。人類在這方面的能力也非常強,這是人類不斷進步的源泉,
但是我們做為生物,對於環境的觀察能力也非常有侷限性。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一個實驗,準備三盆水,一盆10~15℃,一盆體溫附近37℃的,一盆介於熱和燙之間,大約為55℃的水,然後我們將左右手插入冷熱兩個盆大約1分鐘,然後再分別用兩個手試中間那盆水的溫度。
這是一個奇妙的體驗,左手會覺得這盆水非常的溫暖,右手會覺得這盆水非常的寒冷。
如果有興趣可以親自試一試,非常的有趣而且簡單。所以“冷”與“熱”這兩個主觀感覺並不足以用來衡量一個客觀的事物。同樣,我們對於世間萬物的觀察都會受到神經系統,心理狀態,外界環境的影響。文學中“一萬個讀者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是好事,但是對於認識客觀世界來說就是一個災難。
所以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一些智者最先意識到,我們需要一種可以排除自身作為生物的侷限性,可以用相當準確地方法認識世界,找出其中非常明確而可靠規律的方法!而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總結出的數學與幾何,具有嚴謹而優雅的邏輯性,是最不易受到人的主觀意志影響的,也是最容易達成共識的方法。
同時人們也發現了透過實驗的方式獲得資料,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主觀意志的干擾,很多優秀的實驗物理學家發明了很多精巧的測量工具,它們可以獲得多數人可以達成共識的資料,不再為37℃到底是“冷”還是“熱”大打出手。
於是以數學邏輯為方法,以實驗資料為手段的一套認識世界的並能在相當一部分人中達成共識的事物出現了:
這,就是科學。
科學瑪麗蘇是的,科學從來沒有排外的說法,只要用事實說話,讓人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驗證,你就可以在一瞬間成為真理的擁有者。1905年被稱為奇蹟之年,僅僅26歲,在專利局工作的愛因斯坦用一篇論文就直接推翻了力學老祖,統治百年的牛頓時空觀。在此之前科學界沒有人認識他,在此之後沒有一個人不認識他。這比任何一部瑪麗蘇逆襲劇都更震撼人心!
所以,群眾對科學的誤解太深了,其實科學比較所有的事情都更無聊,也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