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一直備受華人的追捧。由於玉器數量的稀少和價值的高昂,玉器作偽也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所以認識老工和新工的工藝特點和效果差別很有必要。新工老工的主要區別是加工者和切割刃具的區別。老工是靠匠人手工操作,工具也是傳統的水凳、刀具等人力工具。會產生一定偏差。在平行度、平面度、對稱性等方面也會有出入。然而老工加工精細,也導致加工量小,加工速度慢,週期長。但形狀勻稱,輪廓優美,拋光柔和。
圖1 圓環
新工的特點是用高速電機代替水凳來帶動不同型號的金剛砣頭來加工,砣頭轉速極高,加工時間和老工相比大大減少,效率顯著提高。但由於金剛刀具轉速高,磨削快,會產生較明顯的機械加工的痕跡。下面我們就以博物館等機構的館藏實物為例,試探討新工與老工的區別。明萬曆年間陳所蘊夫婦合葬墓中的玉環,出土於上海市南市大同中學(圖1)。現藏於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此玉環直徑為4.1釐米,為青白玉質,區域性沁澤。扁圓形,中透圓孔,兩面陰刻勾連雲紋,為形狀與花紋仿古形式的玉器。從圖中可見構成勾連雲紋的線條的端點並未跟外輪廓線很精確的重合,有的地方出現出界的情況,內輪廓線有比較明顯的接刀痕。
這是因為在傳統工藝中所使用的碾砣加工速度緩慢,碾砣在同一個位置長時間切削才能完成一道平直的線段狀砣痕,所以碾製圖案的方法是逐次碾琢,一次進刀只切削一條小線段,一小段完畢後再進行下一次切削,由於人眼觀察的誤差和匠人手工的不精確性,在接刀的地方會產生細微的斷續刀痕;而且由於傳統工藝所使用的碾砣加工速度緩慢,若想加工出曲線狀的紋飾圖案,就要透過以線段“找圓”的加工方法,即透過若干條短小的直線來組成一個近似曲線,只是緣於組成曲線的直線足夠多也足夠短小,這些直線組成的近似曲線才看起來像一個比較光滑的曲線。這就使構成勾連雲紋的曲線並非十分圓潤平滑,而是由很多條相對細小的直線組成的原因。若仔細看還會發現這些陰刻線線段的兩端是尖狀的,同時由端點處向線槽中間的方向是逐漸變深的,這是因為老工的線條是用砣子碾成,由於砣子是圓盤形,在琢線進刀的時候會使線的端點盡頭處比線主體中央淺且有一個漸變的斜坡,且由於砣子的刃口形狀是呈“V”形的,砣子加工出的線條剖面也是呈“V”形的,即線槽的左右兩邊是兩個相交於線槽底部的斜面。這是因為老工的鑽孔工藝是靠砣具蘸上解玉砂的懸濁液來打孔、擴孔,這會使得孔壁為磨砂狀態,有時解玉砂排洩不暢會使孔徑粗細不勻,如果解玉砂粒粗還會有溝痕,但溝痕不大規律。
圖2 玉龍帶板
首都博物館館藏的明代玉龍帶板(圖2)。此帶板為青白玉質。玉帶板的製作始於唐,五代、宋、遼、金、明時都沿襲玉帶制度。由圖中可看出帶板的花卉枝梗圖案正面和背面一面粗大一面細小,這是因為在老工工藝中豎直拉絲由於是人手工拉絲,既要在垂直方向上下使力,同時還要在水平方面移動以產生圖案。兩個方向上使力都要兼顧會讓制玉者的控制力大受影響,拉絲也不可能自始至終垂直於玉花片,拉絲面也會隨之產生一定的斜面使花片花紋一邊粗一邊細。
圖3 青玉大吉葫蘆佩
清皇子墓的青玉大吉葫蘆佩(圖3),出土於北京密雲董各莊。約高10釐米。由圖中可看出緊貼“吉”字的輪廓有一極淺的線槽,這是由於玉工先用砣具砣出“吉”字的輪廓,再用減地法把字凸顯出來。由於人手工操作的不精確性,切削輪廓的時候線槽不可能很精確的是同一個深度,這就導致減地在減到一定厚度時,有的地方字口輪廓線槽已經和減地深度一樣,呈一個光滑的平面,有的地方由於字口輪廓線槽相對較深,其深度大於減地深度,導致還留有一些較淺的輪廓線槽。
圖4 玉牌
首都博物館展覽“匠心築夢爍古今—燕京八絕”中的現代玉牌(圖4)。牌長約8釐米。由圖中可看出文字和玉牌地子的交界處是一個淺淺的圓弧,地子也十分平整,沒有因砣痕深淺不一和減地深度不同而產生的溝痕。這是因為現在很多新牌子為電腦輔助製作,在電腦控制系統的幫助下,加工文字的時候進刀深度和減地深度是可以很精確地控制在同一數值上;而且電腦控制的刀具進刀軌跡是垂直於玉牌面的,這就造成了文字側面和玉牌地子是垂直的,由於金剛刀頭側邊的切削部分帶有小小的弧度,在切削的時候,這個弧度就沿著字口輪廓形成了一個弧面;由圖可見,玉牌在字口筆畫轉折、龍等部分的曲線平滑圓潤,過渡自然,傳統工藝透過短小線段“找圓”的效果截然不同,這是因為新工藝中使用的切削工具都是由高速電機帶動的金剛砂刀頭,切削效率極高,這就為加工平滑曲線提供了技術基礎。
以上是透過新老工加工特點來判斷玉器新老的一些介紹,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的依據。我們在實際鑑定中結合多個方面仔細觀查、綜合考慮,還是可以得出確切、可信的結論的。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玉器一直備受華人的追捧。由於玉器數量的稀少和價值的高昂,玉器作偽也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所以認識老工和新工的工藝特點和效果差別很有必要。新工老工的主要區別是加工者和切割刃具的區別。老工是靠匠人手工操作,工具也是傳統的水凳、刀具等人力工具。會產生一定偏差。在平行度、平面度、對稱性等方面也會有出入。然而老工加工精細,也導致加工量小,加工速度慢,週期長。但形狀勻稱,輪廓優美,拋光柔和。
圖1 圓環
新工的特點是用高速電機代替水凳來帶動不同型號的金剛砣頭來加工,砣頭轉速極高,加工時間和老工相比大大減少,效率顯著提高。但由於金剛刀具轉速高,磨削快,會產生較明顯的機械加工的痕跡。下面我們就以博物館等機構的館藏實物為例,試探討新工與老工的區別。明萬曆年間陳所蘊夫婦合葬墓中的玉環,出土於上海市南市大同中學(圖1)。現藏於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此玉環直徑為4.1釐米,為青白玉質,區域性沁澤。扁圓形,中透圓孔,兩面陰刻勾連雲紋,為形狀與花紋仿古形式的玉器。從圖中可見構成勾連雲紋的線條的端點並未跟外輪廓線很精確的重合,有的地方出現出界的情況,內輪廓線有比較明顯的接刀痕。
這是因為在傳統工藝中所使用的碾砣加工速度緩慢,碾砣在同一個位置長時間切削才能完成一道平直的線段狀砣痕,所以碾製圖案的方法是逐次碾琢,一次進刀只切削一條小線段,一小段完畢後再進行下一次切削,由於人眼觀察的誤差和匠人手工的不精確性,在接刀的地方會產生細微的斷續刀痕;而且由於傳統工藝所使用的碾砣加工速度緩慢,若想加工出曲線狀的紋飾圖案,就要透過以線段“找圓”的加工方法,即透過若干條短小的直線來組成一個近似曲線,只是緣於組成曲線的直線足夠多也足夠短小,這些直線組成的近似曲線才看起來像一個比較光滑的曲線。這就使構成勾連雲紋的曲線並非十分圓潤平滑,而是由很多條相對細小的直線組成的原因。若仔細看還會發現這些陰刻線線段的兩端是尖狀的,同時由端點處向線槽中間的方向是逐漸變深的,這是因為老工的線條是用砣子碾成,由於砣子是圓盤形,在琢線進刀的時候會使線的端點盡頭處比線主體中央淺且有一個漸變的斜坡,且由於砣子的刃口形狀是呈“V”形的,砣子加工出的線條剖面也是呈“V”形的,即線槽的左右兩邊是兩個相交於線槽底部的斜面。這是因為老工的鑽孔工藝是靠砣具蘸上解玉砂的懸濁液來打孔、擴孔,這會使得孔壁為磨砂狀態,有時解玉砂排洩不暢會使孔徑粗細不勻,如果解玉砂粒粗還會有溝痕,但溝痕不大規律。
圖2 玉龍帶板
首都博物館館藏的明代玉龍帶板(圖2)。此帶板為青白玉質。玉帶板的製作始於唐,五代、宋、遼、金、明時都沿襲玉帶制度。由圖中可看出帶板的花卉枝梗圖案正面和背面一面粗大一面細小,這是因為在老工工藝中豎直拉絲由於是人手工拉絲,既要在垂直方向上下使力,同時還要在水平方面移動以產生圖案。兩個方向上使力都要兼顧會讓制玉者的控制力大受影響,拉絲也不可能自始至終垂直於玉花片,拉絲面也會隨之產生一定的斜面使花片花紋一邊粗一邊細。
圖3 青玉大吉葫蘆佩
清皇子墓的青玉大吉葫蘆佩(圖3),出土於北京密雲董各莊。約高10釐米。由圖中可看出緊貼“吉”字的輪廓有一極淺的線槽,這是由於玉工先用砣具砣出“吉”字的輪廓,再用減地法把字凸顯出來。由於人手工操作的不精確性,切削輪廓的時候線槽不可能很精確的是同一個深度,這就導致減地在減到一定厚度時,有的地方字口輪廓線槽已經和減地深度一樣,呈一個光滑的平面,有的地方由於字口輪廓線槽相對較深,其深度大於減地深度,導致還留有一些較淺的輪廓線槽。
圖4 玉牌
首都博物館展覽“匠心築夢爍古今—燕京八絕”中的現代玉牌(圖4)。牌長約8釐米。由圖中可看出文字和玉牌地子的交界處是一個淺淺的圓弧,地子也十分平整,沒有因砣痕深淺不一和減地深度不同而產生的溝痕。這是因為現在很多新牌子為電腦輔助製作,在電腦控制系統的幫助下,加工文字的時候進刀深度和減地深度是可以很精確地控制在同一數值上;而且電腦控制的刀具進刀軌跡是垂直於玉牌面的,這就造成了文字側面和玉牌地子是垂直的,由於金剛刀頭側邊的切削部分帶有小小的弧度,在切削的時候,這個弧度就沿著字口輪廓形成了一個弧面;由圖可見,玉牌在字口筆畫轉折、龍等部分的曲線平滑圓潤,過渡自然,傳統工藝透過短小線段“找圓”的效果截然不同,這是因為新工藝中使用的切削工具都是由高速電機帶動的金剛砂刀頭,切削效率極高,這就為加工平滑曲線提供了技術基礎。
以上是透過新老工加工特點來判斷玉器新老的一些介紹,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的依據。我們在實際鑑定中結合多個方面仔細觀查、綜合考慮,還是可以得出確切、可信的結論的。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