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和Auto

    「行業競爭陰謀論」存在_乘坐電動汽車暈車也是事實

    說明:乘坐電動汽車暈車,這是普遍存在的「普遍現象」。但導致暈車的原因並不是所謂的“輻射”,而是由心理暗示以及車輛動力曲線是的變化造成;這裡涉及一些知識點,首先從輻射的型別以及強度標準進行解析。

    輻射型別

    自然界中有兩種輻射:電離輻射,電磁輻射。會對生物體造損傷的是「電離輻射」,因其攜帶的能量足以讓物質中的原子分子中的電子成為自由態。產生電離輻射的元素包括以下幾類。

    宇宙射線X射線放射性物質背景輻射等

    理論上除了人體內微量的電離輻射以外,剩下的只有工業製造領域和醫療行業領域會有電離輻射。汽車以及常用的電子智慧終端為「電磁輻射」,這種輻射的波長決定了不會產生對機體的損傷,當然也要在限定範圍內。

    國標對磁場強度的要求為「≤100μT」(微特斯拉),電場強度為「≤8000V/m」。電動汽車實測的中大型載客汽車以及家用代步汽車的主流車型,其磁場強度普遍在0.05μT左右,也就是國標要求的“<1‰”,而電場強度更是低至國標要求的是“0.075‰”,這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標準。因其磁強強度比智慧手機收發過程中的磁強強度相比,還可以低幾百上千倍,那麼電動汽車為什麼會造成普遍性的暈車呢?

    心理暗示動力曲線資訊採集氣味氣流

    很多人剛開始駕駛或乘坐電動汽車時,總會感覺到有些想要嘔吐的“暈車感”。原因自然不在於電磁或電場輻射的影響,第一因素是「動力曲線」或者說“駕駛風格”的差異。曾經的燃油動力汽車(主要指公交車)均為柴油動力驅動,這種機器的特點是動力反饋比較遲滯,即使用「≥5.0T」的柴油機驅動公交車,車輛也會是緩緩的起步並且伴隨噪音與振動。然而電動機就沒有這種問題,因為電機可以在起步瞬間爆發“峰值扭矩”,車輛起步加速能力是非常強的——電動公交車加速太猛,真的會晃吐一些乘客。

    「五感資訊採集」與“設定程式”出現偏差,燃油動力汽車在起步加速時,車輛會有:振動,噪音,氣味,G力(偏低)的資訊反饋。人體會透過觸覺、嗅覺、機體採集並感知這些資訊,久而久之會形成一套“固定程式”——每一次汽車起步加速時,大腦會主動透過五官採集這些資訊,並且等待與“固定程式”對應。而電動汽車是幾乎沒有振動噪音,加速G力明顯大於燃油動力汽車,那麼採集的資料出現偏差則會造成大腦紊亂,不適感出現也會像是暈車。

    重點:柴油動力公交車與計程車等車型,車輛的車況普遍會非常糟糕;因為內燃機的振動決定了車輛密封性必然很差,車窗玻璃閃出縫隙則能夠加強車內空氣流通。而電動汽車沒有強烈的振動,車輛的密封性就總會很理想;在車內極度擁擠的狀態下,各種異味互動就一定會造成一些人的不適。上述三點正是乘坐甚至駕駛電動汽車會有些暈車的原因,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是一定能夠變好的,因為“固定程式”會不斷的自我修復,供參考。

  • 2 # EV洞察

    不少使用者在駕乘純電動汽車的時候,經常出現暈車嘔吐的反應。對此有人對車輛提出質疑,表示其技術不完善;更有陰謀論者以此作為純電動汽車“輻射”高來危言聳聽。其實這確確實實是無知者+傳統汽車行業競爭者共同導演的一場“陰謀論”。

    為什麼說這是行業競爭陰謀論?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駕乘純電動汽車容易出現暈車嘔吐的反應?

    駕乘純電動汽車時,不少使用者會反應比傳統燃油車更容易暈車。其實,導致容易暈車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裝有一套先進的能量回收系統。(常用的是博士的iBooster系統)

    博士iBooster2.0結構組成示意圖

    這套系統是透過純電動汽車在下坡或不踩電門踏板時,透過車輛的慣性進行能量的回收利用,將車輛的慣性動能轉化成電能,反向補充給儲能系統,以此達到多餘能量回收再利用的效果。這套系統不僅能夠節約能源,還能有效的提高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在完全開啟的情況下,這套系統能夠增加純電動汽車15-25%左右的續航里程。

    但是,這套系統的使用有一個很至關重要的問題,一旦不踩電門踏板,車輛將會像踩了剎車一樣開始減速,且開啟的回收效果越強,車輛減速效果越明顯。這就導致在駕乘純電動汽車時,如果將能量回收系統的效果開啟過大,行駛時就會常常出現急加速急減速的情況,最終導致駕乘人員暈車。

    由於能量回收系統回收多餘動能後轉換為電能再利用,通常裝備在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上,部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有裝配,而傳統燃油車由於沒有電機,無法利用回收的電能,因此大部分傳統燃油車都不會裝配能量回收系統,所以在駕駛過程中自然也就不會存在上述問題。

    所以,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看來,純電動汽車暈車嘔吐本就是傳統汽車行業炮製的競爭陰謀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火龍果去火還是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