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代入感258

    書法創作要講究墨法的原因:書法特別強調視覺效果,致使墨法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係著書法作品藝術表現力的高低。如果注意墨法的合理使用,則會使作品氣韻生動,神采飛揚,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墨法包括如何選墨、磨墨、用墨、用水等內容,筆者現拋磚引玉,向大家試作簡要闡述。書法創作中關於墨法的運用書法作品對用墨是非常講究墨的濃淡枯溼的,墨色要用的濃不凝滯,如潤含春雨;淡不傷神,似水流花放;枯不瘠薄,如古藤掛壁;溼不臃腫,似肌健豐美。也就是說在用筆施墨上要擅變善化,不但筆力遒婉,而且墨氣淋漓,給人感到流通照應,濃淡間出,血脈相連,生機勃勃的美感。這就更增加了作品中那種“秋水滿地花滿座”,“天機流露出精神”的美妙意境。墨色的運用,並不是為了掩蓋筆意的不足,而是加深意境和情趣。深淺濃淡、枯潤乾溼等變化,必須掌握分寸,貴乎自然,並且與用筆密切結合,力求做到“淡妝濃抹總相宜”,使它和書寫的內容與作者的感情統一協調。如果生硬夾雜或洇化失形,則不但於筆意無補,反而會破壞作品的氣韻。在談具體的用墨方法,宋姜白石說:“作楷墨欲幹,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潤以取妍,燥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書法用墨原則上是濃淡適中,以不傷神采、不滯毫鋒、行筆流暢為宜。用濃淡適中的墨汁可書寫篆書、隸書和楷書,這些書體因為可以筆筆斷,所以書寫時筆中的含墨量要略少一點,以點畫的潤澤為目的。行書和草書因有其連綿的因素則要飽滿一些。至於點畫的燥潤,那是行筆的徐疾所使然。談用墨不僅與筆有關與紙也有關。所謂墨有濃淡,筆有枯溼,紙有生熟,三者交融才能產生理想的墨跡。使用濃墨,最好選用不洇的熟宣紙。書寫時墨要飽滿,筆要徐緩,方能寫出豐潤妍麗的字跡。否則燥筆叢生,令人煩躁。使用淡墨,用熟宣紙傷神,生宣紙洇滲失形,功力不深最好不用。但對於功力深厚者來說,淡墨生紙用於今草狂草不僅可行,且能增添墨色多變的風采。狂草作品中的用墨,既是燥潤相雜又是相間生情,絕不能偏頗一面。如果盡是潤筆就擔著臃腫軟綿之嫌,燥筆過多又會讓人有風風火火的厭惡。因此,燥潤適度才能顯現出妍美和險峻各領風騷且又相互輝映的天趣。

  • 2 # 紅梅工筆佛畫

    這問題問的,好像離開墨也能寫出書法似的。

      

    書法在定義上有廣義狹義什麼的分法,但相信華人看到書法二字,沒有人會有別的想法,只會是用毛筆蘸墨在宣紙書寫漢字的藝術,問題中的書法也應該如此吧,所以才有開始的疑惑,

    比如鑄到青銅器上的文字,它是藝術,但不是書法;甲骨文是用刀子刻的,它也是藝術,但不是書法;“漢字”是特指的,西洋字不行,美術字也不是書法。

      

    確定了定義才好進行下面的,書法藝術又包括筆法、字法、構法、章法、墨法、筆勢等內容。書法筆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內容。筆法也稱"用筆",指運筆用鋒的方法。字法,也稱"結字"、"結構",指字內點畫的搭配、穿插、呼應、避就等等關係。章法,也稱"布白",指一幅字的整體佈局,包括字間關係、行間關係的處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濃、淡、幹、枯、溼的處理。

    但卻絕不能把水墨當成一種材料,書法雖看似只用宣紙毛筆和墨來書寫,但它卻是中國本土所特有的、具有淵源歷史傳承與深厚文化積澱的一門精深的東方藝術。在創作上,有著其自身的藝術法則和創作規律。但現實中,卻經常出現“無知者無畏,無畏者胡來”的行為,經常會把水墨看輕、看淺、看薄,僅僅將其當作創作的材料、工具或媒介,而全然不顧對其更深層次的挖掘、理解和體會。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趣的表現有很多方式,而墨法的作用無疑會有重要的作用。

    中國的墨卻也絕不只是黑,墨分五彩應該都知道,墨色組合美也是書法的藝術魔力,這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一是對背景底色的分割組合。人們常說的"計白當黑",就是這方面的內容。

    二是點畫結構的墨色組合。從作品的整體效果來看,不但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平面結構,還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分層效果,從而增強書法的表現深度。

    書法史上,墨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其一,農鼎型。講究筆酣墨飽,墨色鮮亮、豐潤。

    其二,淡愚型。用淡墨書寫清爽、潔淨,與輕盈、雅緻的書風相得益彰。文獻記載,王安石多“談墨疾書”,但那是因公事繁冗,力求快捷簡潔,但其中亦應有性格因素的影響。到董其昌筆下,淡墨在籠紙上產生了豐富的變化,筆畫的交搭、紋理的展現,都成為重要的表現手段

    其三,水墨並用型。元代以來,書法在墨法上受到繪畫的影響,開始注意書寫時對水分的控制,墨法開始變得豐富起來。其間,書畫兼長的藝術家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如吳鎮、徐渭、王鋒、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林散之等。王鋒、林散之之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在現實中什麼樣的人更適合楊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