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瓜小姐erin

    對於孩子來說,“膽量”分為兩種,一種是個人行為,不需要觀眾或聽眾反饋的“膽量”,比如說第一次游泳,第一次騎腳踏車,第一次自己睡覺…這一種“膽量”其實是孩子對自己內心恐懼的克服;

    第二種“膽量”是互動式的,是一種向受眾的呈現,比如說演講,主動溝通,展示才藝…這一種“膽量”其實是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有可能是性格使然。

    我認為這個問題要從辨證的角度去看,要對“膽量”有所區分,對於第一種“膽量”不建議苛求,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恐懼的事物,比如說“恐高症”“恐水症”“密集恐懼症”等,像我家孩子三歲了,以上恐懼症都沒有,但是她就是不敢騎腳踏車,她能清楚告訴我理由:“媽媽,我不喜歡騎腳踏車,我也怕自己會摔跤,我不喜歡那種感覺!”,所以我家的腳踏車一直閒置,我不會去勉強孩子,我會等到她準備好的那一天。

    同樣,對於第二種“膽量”,首先需要搞清楚孩子是否有這種表現欲,我們要承認有些孩子就喜歡自己靜靜地獨處,如果是這種情況,我也建議不要勉強孩子。如果孩子內心有表現欲,卻因為缺乏自信而退縮,那麼家長就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以孩子擅長的事情為起點,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以聊天的形式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傾聽,當孩子想要表達的時候,一定要耐心聽孩子說完。

    最重要的一點,不要苛求孩子的“完美”,“膽小”的孩子也有他們的優點,儘量去放大孩子自身的優點。

  • 2 # 慕小喬

      一.要了解孩子的感受。要是孩子感到害怕和緊張,而且孩子已經表現出來。我們要表示情緒上的支援,要讓他知道隨時在保護著他,但我們除了支援以外還要鼓勵孩子勇敢的挑戰自己,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務。當然如果孩子還是感到害怕和憂鬱。我們也不要強迫他們繼續去嘗試,告訴他們可以下次在繼續。

      二.面對有壓力的事,一定不能強迫但也不能教孩子輕易的放棄,強迫孩子做自己本身非常害怕、非常討厭的事,也會讓他們更害怕和更討厭,當然不能讓他們馬上就放棄,我們應該給他們一些鼓勵。比如說:爸爸媽媽也知道很難,但我們可以嘗試挑戰一下,成功了更好不成功也沒關係。

      三.讓孩子保持做事的耐心和細心,一個人的成敗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那麼父母應該時刻鍛鍊孩子的耐心和細心。比如:讓孩子堅持跑步、堅持寫日記等等。

      四.要讓孩子知道一切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這樣孩子做起事來就有了很大的自信,也就沒有那麼膽小了。讓孩子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五.孩子不管在哪個方面有所成績,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及時的表揚和慶祝,讓孩子記住這些成功的經驗並教育孩子還要不斷的去挑戰自己,這樣孩子的膽量就會越來越大也就能接受更多的新鮮事物。

      六.樹立榜樣,父母要帶好頭人,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膽小的人,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是最勇敢的,父母要正確的樹立好榜樣形象,在情感上要儘量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這樣孩子會更願意去承擔一些事情,與此同時膽量也就越來越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梁軍的新視家和新樂視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