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上個世紀初,在西歐流行一部卷幅浩瀚的長篇小說《芳托馬斯》。32卷由兩個作家合作完成,每月創作一卷。合作延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來,路易•菲伊雷德把小說改編成電影,放映後在歐洲引起轟動。 《芳托馬斯》的主角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叫芳托馬斯。他入室盜竊,誘姦婦女,搶劫銀行,無惡不作。警察全力追捕,街上貼滿緝拿文告。但是芳托馬斯狡詐異常。警察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他有高超的易容術,從不露出真容;他身手敏捷,能飛簷走壁;他精通縮骨術,能從極小的縫隙中飛身而過。他經常與警察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他化裝成紳士出入於酒店、旅館與賭場,時而與政要侃侃而談,時而與貴婦逢場作戲。總之,這是一個半魔幻半真實的風流大盜。他有智取法律的力量,敢於向愚蠢的官僚機構挑戰,具有超現實的魔力。 《受威脅的兇手》就是芳托馬斯的崇拜者之一,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的作品。關於馬格利特的介紹網上可查,不在此贅述。接著返回原畫上,整張畫面,二名手持簡單工具的偵探,一具赤裸女屍,一名穿著講究不明身份的人,三名圍觀者。最初看到這幅畫時,腦中便充滿各種詭異的問號:誰殺了那名女子?留聲機旁邊的男子到底是誰?那兩名偵探為何手持如此簡單的抓捕工具?三名圍觀者到底看到了什麼? 找到了上面的背景,心中稍微寬鬆,若馬格利特真的是在畫芳托馬斯的話,留聲機旁邊的男子就應該是那位風流大盜了。剛剛做完案的他正在準備易容逃跑,地上的旅行箱,凳子上的大衣和帽子是他的作案工具。門口的兩名偵探正在等待時機,或許是在等候支援的同伴,面對名聲大作的芳托馬斯不敢輕舉妄動,面部表情極其凝重。三名圍觀者目睹一切後,驚愕、憂鬱盡顯臉上,一切一觸即發。而畫家更是將看畫人的視角至於這一切發生的最近處,整個場面令人緊張不已。 可是畫家在這裡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在已經發明瞭留聲機的年代,兩名偵探還手持木棒、繩網,意圖逮捕芳托馬斯如此這般的江洋大盜,畫家拿我們頑固。愚蠢的官僚機構開了一把涮。 老師也講到過,整幅畫人物的面孔全是馬格利特,聽到時很是迷惑。為何要將自己畫成所有人?是技術,用以構成魔幻感麼?以哲學繪畫著名的畫家應該不止有這點想法吧?我這樣猜度著。受害者是我,施暴者是我,圍觀者是我,執法者也是我。畫家這麼畫到底是為什麼? 畫家畫這幅畫的時候,立體主義,野獸主義已經在歐洲普遍流行,達達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正在蓬勃發展。隨著照相機的發明,畫家的繪畫物件,表現手法都發生了重大改變,藝術觀念經受著暴風驟雨般的洗禮,畫家本人也從一隻菸斗開始,去探索相似和近似的概念,,把觀念和形象分離開來,挑戰了大眾的常識,發人深省。用繪畫把“是”與“不是”這個哲學問題表達出來。而以上各種主義發展到達達主義反傳統,反藝術之後,不論是藝術,還是道德都需要一種顛覆,杜尚用他的作畫顛覆了藝術形式,那馬格利特這幅畫就是對道德的一種顛覆。畫家崇拜芳托馬斯,崇拜他能玩弄政府機構於股掌,完全自由;在作畫職業上,畫家卻扮演著那兩名偵探式的人物,理性,專業;在現實生活中,畫家扮演著別人生活的圍觀者,或許自己也是受害者。一個人身上有多種身份,不同以往,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施暴者是必須譴責的,圍觀者是完全無辜的。道德不如以前一樣代表著絕對的善惡,而是隨著人性的膠合越來越曖昧不清。我們的自私,冷漠不再是無事者的無關緊要。因為一切都與自己有關。這也正是體現了現代藝術的本質,對觀念的改變和詮釋。改變和詮釋建立在藝術家大量的思考上。馬格利特受不了巴黎的藝術氛圍回到了比利時,自己一個人思考,用畫筆去詮釋,雖然在美術史上不如其他一些大家那般早年得志,卻也畫出了自己的一副天地。他的畫總以哲思出名,比例的誇大,主題的詭異,思想的深奧,擋住了大部分人的腳步,被印在鈔票上的《天降》,我倒覺得遠不如他《窗》系列那組畫來的動人,畫布遮擋住窗戶,畫上戶外的景象,真實是什麼?畫家用這組畫來拷問我們。與其說馬格利特是魔幻現實主義畫家,我到是偏向於把他歸為現實派的思想,魔幻的表達手法。他和達利不同,達利執迷於如何表達潛意識,但是馬格利特卻表達著現實,用魔幻拷問著現實。對於常規,大多數人選擇預設,而馬格利特卻用自己的畫筆拷問著這些大家預設的東西。以哲人的身份畫畫,這就是我想說的馬格利特。【參考書目】:1. 《馬格利特:影象的哲學》 劉雲卿 廣西大學出版社2. 《現代主義繪畫解讀》 孫家祥 上海教育出版社3. 《劍橋藝術史-20世紀藝術》 羅斯瑪麗•蘭伯特(英) 譯林出版社4. 《世界著MISTRA像的秘密》 張延風 百花文藝出版社5. 《奢華的冒險-現代藝術的消解與重建》 張彬 北京大學出版社6. 《二十世紀視覺藝術》 愛德華•路希•史密斯(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釋永坤書法價格表誠信贏天下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