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而知而行的歷史
-
2 # 這個歷史很正
因為塞防相比於海防來說,更加地得到了朝廷諸公以及慈禧太后的認可。
塞防之所以勝出,其實這主要是塞防相比於塞防來說更加的穩重,且更加的易於施行。
塞防是以陸地為根基的國防策略,而海洋則是以海洋為強國之本,因為自當時的世界,西方各國無一不是海洋大國,而海防之策對於提升清政府的威勢來說確實是要高於塞防的。
但是正是由於海防的功勞太大,所以施行起來也是最難的。
因為清政府如果要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海洋大國,那麼這是對西方列強最直接的挑戰,將會遭到空前的打擊,但是塞防則不同,塞防時陸地強軍這對於清政府來說是有優勢的,符合以己之長攻敵之斷。
同時海防的建設成本也是遠遠的高於塞防成本。海防意味著堅船利炮,而清政府並沒有如此的技術,則勢必要從國外進口,其費用相當之高昂,而且海防背後對於後勤的支援也是更加沉重的。相比於塞防來說,海防的建設成本無異於是天價。
當然除了以上之外,塞防和海防之爭也是一場政治理念之爭。
塞防是相對保守的策略,而海防則是更為激進的策略。對於傳統的地主官僚來說,保守的塞防策略更加符合他們心中的想法。
其實海防和塞防之爭並沒有所謂的對錯,只不過在當時的中國來說,塞防策略更加的現實,也更加的符合國情而已。
畢竟就算是以如今來說,如果要在陸地和海洋之間做出選擇,相信我們也是會選擇陸地的。我們先今的策略就是以陸地為根基,從而逐步向海洋進軍。
-
3 # 史學蟲洞
塞防面對的老毛子等蠻夷的侵略,要知道,老毛子的侵略是有賠錢,又割地,他還搶東西,對中華的危害遠超海防!
如果從今天看問題,新疆作為歐亞大陸的中心,除去豐富的能源不說,如果順暢打通一帶一路成功連結歐亞大陸,這樣的地位不是海洋能比的,這個規矩可能在漢朝的時候,就明白了!
新疆的歷史地位非常重要,絕不能丟的
左宗棠的主張是“海防與塞防並重”,而不是片面支援塞防。左宗棠本人就創辦了福州船政學堂,培養出了一大批海軍人才,足以證明左宗棠對於中國海疆防禦也有著清醒的認識。
之所以出現塞防、海防之爭,是因為當時的清王朝剛剛平定太平天國,國力窮困,力不能逮,不能兩邊同時兼顧。而在19世紀70年代時,新疆的阿古柏匪幫和東南沿海的日本同時對清王朝發動了襲擊。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應對危局,這才出現了塞防、海防之爭。
左宗棠說:中國“防沿必用海船,海船不敵輪船之靈捷”,“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 然而,一個國家的國防,不僅需要先進的軍事武器,而且還需要正確的海防軍事戰略。對海岸防禦上,左宗棠主張“慎以求慎”,把此視為海防的重要環節。
左宗棠的軍事眼光,遠遠比別人深遠。因為,他看得出,一個國家海防實力的增強,需要以龐大的經濟基礎為根基,而經濟又是以民本為支撐。他巧妙的把“民生”問題運用到了海防思想中:把“民為邦本”、“民得所養”視為鞏固和加強海防的“根本”。在此基礎上,左宗棠提倡在海防建設中兵民聯合禦敵,強調沿海民間武裝“漁團”是“自衛身家”、“而御外侮”的組織,反對清政府內部屢起的對漁團加以裁撤的動議。
可見,左宗棠的海防問題轉化為了人民戰爭,這也是他在國家實力不濟時的權宜之舉,“以遼人守遼土”。
在左宗棠的塞防思想中,他就十分看重新疆。他認為: “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這是清王朝拍板定下來先收復新疆的原因,也是左宗棠的塞防思想中所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同時他還把“整齊隊伍,嚴明紀律,精求槍炮,統以能將”軍事方法和“籌餉”、“籌糧”、“籌轉運”的籌備方案視為規復新疆以重塞防的可靠保證,這三者構成了左宗棠的塞防思想體系。
海防派主要以經費有限為由,左宗棠則是這麼給他們算賬的。
軍餉問題可以解決。
左宗棠指出:海防費用主要是制船造炮和招募水師,現成船漸多,購船之費可省,僱船之費可改為養船之費。”又“沿海各口風氣剛勁,商漁水手取才非難……較之招募勇丁,費節而可持久。”
至於大軍在新疆的花費,他主張在南北各要地,興辦兵屯、民屯,可以節餉。同時他帶領大軍入疆,“剿撫兼施”,“糧運兼籌”,新疆完全可以收復。
徵西大軍開拔,初步核算需要經費2000多萬兩,可是清王朝滿打滿算只能給800萬兩,還要各省協餉才能辦到。左宗棠大軍能夠順利開拔,並且作戰數年,所需戰費,多半是胡雪巖從洋商處借貸而來。
李鴻章也說他的海防思想,多半是為了防禦日本的。可是後來的歷史也看到了,日本確實是近代以來給中華民族製造了最大的災難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