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陸雅臣
《陸雅臣》是最經典的上海滬劇名段,該劇在灘簧、申曲時期是各班社、劇團的熱門傳統劇目,其中以施春軒、筱文濱兩人的陸雅臣各具特色,1987年11月為籌募編纂《上海滬劇志》基金,由《中國戲曲志·上海卷》編輯部和上海滬劇院選其為“上海市滬劇界著名演員聯合演出”劇目,同年聯合演出實況由上海電視臺製成錄影帶,中國唱片公司製成全劇盒帶發行。
2羅漢錢
《羅漢錢》一直都出現在各大滬劇全劇特輯中,是最受歡迎的滬劇經典唱段之一,根據趙樹理的短篇小說《登記》創作,上海滬劇團1952年10月17日首演於北京市北京劇場,是華東區代表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劇目之一。該劇在第一屆全國戲曲會演中獲劇本獎、演出獎,演小飛娥、五嬸的丁是娥、石筱英獲演員一等獎,飾演張木匠、艾艾的解洪元、筱愛琴獲演員二等獎,其中的《燕燕做媒》更是公認的滬劇十大金曲之一。
3捉牙蟲
《捉牙蟲》是有名的滬劇經典唱段,講述了以捉牙蟲、關亡、看風水、看相算命等騙術餬口的捉牙蟲娘子,遇到以偷竊為生的朱阿狗,朱欲詐騙捉牙蟲娘子的錢物,邀她到他家中算命、關亡,並乘機加以調笑,捉牙蟲娘子知道朱阿狗不懷好意,在為朱捉牙蟲時加以報復,撬去朱的牙齒後溜走的故事。20世紀20~30年代為各班社經常演出的劇目之一,以王筱新、筱月珍、施春軒、施文韻飾的朱阿狗和捉牙蟲娘子較具特色。
4秋海棠
《秋海棠》根據秦瘦鷗同名小說改編,文濱劇團曾在民國31年(1942年)6月8日首演於大中華劇場,1960年蘇州市滬劇團重新改編演出,改本最後一場與蘇州改本略同,即將秋海棠跳樓自盡改為秋海棠化名吳三喜,在上海某舞臺充當“筋斗蟲”,在臺上失手,當湘綺趕來時,已奄奄一息,控訴了社會的殘酷迫害,本劇也是滬劇改編演出較多的劇目之一。
5冰娘慘史
《冰娘慘史》是maigoo小編心中最好聽的滬劇選段之一,這出滬劇傳統劇目講述了謝冰娘被陷害慘死後,飛屍告狀,冰孃的冤案得到昭雪的故事。民國27年(1938年)10月25日文濱劇團首演於恩派亞大戲院。此劇演出時,採用連臺本戲軟硬結合的佈景裝置,一場《飛屍告狀》,聲情並茂,成為文濱劇團的保留劇目之一,而且衍生出了又有皖南花鼓戲版本《冰娘慘死》、婺劇版本《謝冰娘》等等。
6雷雨
《雷雨》作為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各種其他戲種的改編也接踵而來,尤其是1959年名家版的滬劇《雷雨》已成為永恆的經典。當年滬劇界大會串,據宗華改編本演出於人民大舞臺,由丁是娥飾繁漪,解洪元飾周樸園,王盤聲飾周萍,袁濱忠飾周衝,石筱英、小筱月珍分飾魯媽,趙雲鳴飾魯貴,楊飛飛飾四鳳,邵濱孫飾魯大海。此次演出,陣容強大,流派爭豔,合作和諧,為滬劇界前所未有之盛會。
7蘆蕩火種
滬劇名作《蘆蕩火種》是1964年最紅的劇目之一,後來定為八大樣板戲之一,它的衍生版maigoo小編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那就是著名的《沙家浜》。作品中矛盾錯綜複雜,情節環環相扣,結構嚴謹,個性突出。滬劇原版與樣板戲最大的不同是,滬劇是以阿慶嫂為中心的,把阿慶嫂機智靈活、不卑不亢的性格塑造得栩栩如生,使其潑辣與圓滑共具,機警與沉著同兼,而且難得的是每個角色的表現都非常光彩,其中的《蘆蕩火種》更是大受歡迎的滬劇金曲。
8魂斷藍橋
上海滬劇在當時一直走在時髦的前沿,許多的滬劇劇目都是時下最流行的題材,自然也少不了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電影,《魂斷藍橋》就是典型的例子,1941年1月上海滬劇社成立時首演此劇,作品改編自同名電影,演出借鑑了電影、話劇的表現手法,與申曲傳統相比有面目一新之感,將內容衍化成中國故事,演出用固定劇本,舞臺軟景改為立體佈景,化妝改水粉為油彩,用燈光效果,此後各個劇團相繼效仿。
9為奴隸的母親
滬劇名段《為奴隸的母親》是滬劇表演藝術家楊飛飛的代表劇目之一,講述了舊時代在浙東農村發生的“典妻”的故事,透過對女主人公阿秀悲慘命運的描摹,展現了在這種荒唐落後的陋俗背後的舊中國的時代特徵,該劇“離別”、“思家”、“歸來”等場面頗動人,楊飛飛的“補衣裳”、“扎鞋底”、“歸來”等唱段都流傳很廣。
10明月照母心
《明月照母心》是現代上海滬劇的經典之作,講述了優秀人民教師金曉暉原已收養了一個孤兒,但當她得知身居農村的玲玲姐弟失去父母時,又毅然將姐弟倆收養在身邊。面對丈夫的不理解、外人的非議,她仍以一顆愛心溫暖著孩子們稚嫩的心靈排除萬難的故事,這齣戲也是滬劇名家陳瑜的代表作,她憑藉這部作品,一舉摘取了文華獎、梅花獎、白玉蘭獎等4個表演大獎,並拍成8集同名滬劇電視劇。
1陸雅臣
《陸雅臣》是最經典的上海滬劇名段,該劇在灘簧、申曲時期是各班社、劇團的熱門傳統劇目,其中以施春軒、筱文濱兩人的陸雅臣各具特色,1987年11月為籌募編纂《上海滬劇志》基金,由《中國戲曲志·上海卷》編輯部和上海滬劇院選其為“上海市滬劇界著名演員聯合演出”劇目,同年聯合演出實況由上海電視臺製成錄影帶,中國唱片公司製成全劇盒帶發行。
2羅漢錢
《羅漢錢》一直都出現在各大滬劇全劇特輯中,是最受歡迎的滬劇經典唱段之一,根據趙樹理的短篇小說《登記》創作,上海滬劇團1952年10月17日首演於北京市北京劇場,是華東區代表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劇目之一。該劇在第一屆全國戲曲會演中獲劇本獎、演出獎,演小飛娥、五嬸的丁是娥、石筱英獲演員一等獎,飾演張木匠、艾艾的解洪元、筱愛琴獲演員二等獎,其中的《燕燕做媒》更是公認的滬劇十大金曲之一。
3捉牙蟲
《捉牙蟲》是有名的滬劇經典唱段,講述了以捉牙蟲、關亡、看風水、看相算命等騙術餬口的捉牙蟲娘子,遇到以偷竊為生的朱阿狗,朱欲詐騙捉牙蟲娘子的錢物,邀她到他家中算命、關亡,並乘機加以調笑,捉牙蟲娘子知道朱阿狗不懷好意,在為朱捉牙蟲時加以報復,撬去朱的牙齒後溜走的故事。20世紀20~30年代為各班社經常演出的劇目之一,以王筱新、筱月珍、施春軒、施文韻飾的朱阿狗和捉牙蟲娘子較具特色。
4秋海棠
《秋海棠》根據秦瘦鷗同名小說改編,文濱劇團曾在民國31年(1942年)6月8日首演於大中華劇場,1960年蘇州市滬劇團重新改編演出,改本最後一場與蘇州改本略同,即將秋海棠跳樓自盡改為秋海棠化名吳三喜,在上海某舞臺充當“筋斗蟲”,在臺上失手,當湘綺趕來時,已奄奄一息,控訴了社會的殘酷迫害,本劇也是滬劇改編演出較多的劇目之一。
5冰娘慘史
《冰娘慘史》是maigoo小編心中最好聽的滬劇選段之一,這出滬劇傳統劇目講述了謝冰娘被陷害慘死後,飛屍告狀,冰孃的冤案得到昭雪的故事。民國27年(1938年)10月25日文濱劇團首演於恩派亞大戲院。此劇演出時,採用連臺本戲軟硬結合的佈景裝置,一場《飛屍告狀》,聲情並茂,成為文濱劇團的保留劇目之一,而且衍生出了又有皖南花鼓戲版本《冰娘慘死》、婺劇版本《謝冰娘》等等。
6雷雨
《雷雨》作為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各種其他戲種的改編也接踵而來,尤其是1959年名家版的滬劇《雷雨》已成為永恆的經典。當年滬劇界大會串,據宗華改編本演出於人民大舞臺,由丁是娥飾繁漪,解洪元飾周樸園,王盤聲飾周萍,袁濱忠飾周衝,石筱英、小筱月珍分飾魯媽,趙雲鳴飾魯貴,楊飛飛飾四鳳,邵濱孫飾魯大海。此次演出,陣容強大,流派爭豔,合作和諧,為滬劇界前所未有之盛會。
7蘆蕩火種
滬劇名作《蘆蕩火種》是1964年最紅的劇目之一,後來定為八大樣板戲之一,它的衍生版maigoo小編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那就是著名的《沙家浜》。作品中矛盾錯綜複雜,情節環環相扣,結構嚴謹,個性突出。滬劇原版與樣板戲最大的不同是,滬劇是以阿慶嫂為中心的,把阿慶嫂機智靈活、不卑不亢的性格塑造得栩栩如生,使其潑辣與圓滑共具,機警與沉著同兼,而且難得的是每個角色的表現都非常光彩,其中的《蘆蕩火種》更是大受歡迎的滬劇金曲。
8魂斷藍橋
上海滬劇在當時一直走在時髦的前沿,許多的滬劇劇目都是時下最流行的題材,自然也少不了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電影,《魂斷藍橋》就是典型的例子,1941年1月上海滬劇社成立時首演此劇,作品改編自同名電影,演出借鑑了電影、話劇的表現手法,與申曲傳統相比有面目一新之感,將內容衍化成中國故事,演出用固定劇本,舞臺軟景改為立體佈景,化妝改水粉為油彩,用燈光效果,此後各個劇團相繼效仿。
9為奴隸的母親
滬劇名段《為奴隸的母親》是滬劇表演藝術家楊飛飛的代表劇目之一,講述了舊時代在浙東農村發生的“典妻”的故事,透過對女主人公阿秀悲慘命運的描摹,展現了在這種荒唐落後的陋俗背後的舊中國的時代特徵,該劇“離別”、“思家”、“歸來”等場面頗動人,楊飛飛的“補衣裳”、“扎鞋底”、“歸來”等唱段都流傳很廣。
10明月照母心
《明月照母心》是現代上海滬劇的經典之作,講述了優秀人民教師金曉暉原已收養了一個孤兒,但當她得知身居農村的玲玲姐弟失去父母時,又毅然將姐弟倆收養在身邊。面對丈夫的不理解、外人的非議,她仍以一顆愛心溫暖著孩子們稚嫩的心靈排除萬難的故事,這齣戲也是滬劇名家陳瑜的代表作,她憑藉這部作品,一舉摘取了文華獎、梅花獎、白玉蘭獎等4個表演大獎,並拍成8集同名滬劇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