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晝錦還鄉

    漢景帝時期的梁國,居天下膏腴之地,有四十多座城池,可謂“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它的主人就是漢景帝的親弟弟劉武――竇太后最喜歡的小兒子!竇太后生前一直希望漢景帝能夠立劉武為皇太子,後來由於大臣的反對才作罷!

    劉武財大氣粗,特意修了一個方圓三百多里的花園,堪比京城的上林苑!他召集一批文人雅士,如司馬相如,枚乘,鄒陽等人相互唱和,在當時頗具影響力!

    大抵他認為自己有實力,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史書上記載他“出稱警,入言蹕,擬於天子”。不僅如此,還招延四方豪傑,培養人才,如足智多謀的公孫詭,老成持重的韓安國都成了他麾下的得力干將!

    從梁王的行為來看,也算是與漢朝廷分庭抗禮,完全不遵守漢庭的法律法規,自己弄一套制度來約束梁國百姓,只是礙於漢景帝是自己的哥哥,母親竇太后還在世,自然是不會做得太過分!

    雖然梁國的軍事實力與漢庭不相上下,經濟實力還超過漢庭,梁王還想做皇帝,但他不會發動戰爭,以此上位!原因有二:其一,是親近的血緣關係!他必須考慮竇太后的感受,而且梁王是孝子,這就決定了他不會斷絕與漢庭的關係!其二,即便他想造反,他還要考慮當世名將周亞夫的存在!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之後,威望如日中天。劉武手下的將領韓安國等人,雖然也是人才,但在帶兵打仗方面,顯然要比周亞夫“矮了一大截”!

    由此可見,梁國不可能正真意義上,與漢中央政府分庭抗禮!

    如有錯誤之處,請多指教!

  • 2 # 尋根拜祖

    這個說法太過想當然,梁國雖然兵強馬壯,但按照漢律,這些兵馬都不是梁國的私產,節制權在朝廷。也就是說,沒有朝廷的命令,梁王根本調動不了一兵一卒。這種情況下,試問,劉武拿什麼對抗朝廷?

    一、西漢法律對諸侯國的限制

    為了強化中央集權,防止藩王坐大,西漢王朝對諸侯國有嚴格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諸侯國的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命

    包括相國、都尉、中尉、長史等,都必須由中央任命。這些官員名義上歸諸侯王統領,實際上諸侯王根本不能左右他們的行動。說得再難聽一點,這些官員就是用來監督和限制諸侯王的,跟諸侯王很難穿一條褲子。

    題幹提到的韓安國,就是中央派遣官員,雖然他在任職內給了劉武很大的支援,但涉及到政治立場的問題時,他斷然不可能跟著劉武背叛朝廷。

    2.兵權在中央

    西漢在各郡國和諸侯國都有一定數量駐軍,駐軍的將領一般是都尉,由中央任命。軍隊需要調動時,他們只接受皇帝的命令,諸侯王根本調動不了。

    那麼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反叛的兵怎麼來的?

    一是統兵將領投靠了諸侯王,或者被強行奪了兵權;

    二是諸侯王有一定數量的親兵,可以調動,不過數量很少;

    三是諸侯王私募的兵馬,這是違法的,很容易被發現,不過如果為了造反就必須鋌而走險。

    以上兩點表明,梁國武裝再雄厚,跟劉武沒多大關係,除非他有辦法搞定統軍將領,或者有不為人知的私募武裝。

    二、梁王對抗中央,在政治上也沒有可行性

    首先,一直對劉武偏愛的母親竇太后,她絕不會允許兩個兒子同室操戈;

    雖然竇太后非常希望劉武能成為儲君,但她需要的是以法律的形式確立,而不是武力解決。作為政治家的竇太后,再偏愛小兒子,這點分量她還是能拎得清的。劉武想造反,老太太都不能答應。

    其次,造反絕不是簡單軍事上的事,政治才是關鍵,劉武沒有任何政治基礎

    七國之亂時,劉濞還好歹打出了“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劉武能打出什麼旗號呢?不要認為那麼旗號僅僅是唬人的紙幡,它對相關政治利益集團的影響力是不能忽視的。

    劉濞的旗號,等於在向所有的諸侯王發出號召:我們早晚都會被削藩的,兄弟們,為了大家的利益,一起跟我搏一把吧!他明確的拉攏物件就是各大諸侯王。

    劉武呢?能打出什麼旗號?難道說:反老媽,殺老哥,大家幫把忙!誰能成為他的政治盟友呢?實在看不出來。這對戰爭的走勢就很不妙了,沒基礎,長不了!

    再次,最算是對比軍事力量,梁國也不成

    梁國再牛能牛得過當初的七國嗎?二十萬大軍,背後都是吳、楚及齊地最富庶的經濟支撐。戰爭的後續補給很重要,梁國以一地憑全國,有生力量很快就會被耗盡。

    最後,梁國地理處於四戰之地,很容易被圍困

    七國之亂時,吳楚聯軍只有一個進攻方向,這就能凸顯出梁國城池堅固的優勢。可一旦它要造反,立馬就會受到圍困。

    梁國地處心臟地帶,是戰略要衝,但它最大的問題就是四面受敵,很難構建戰略防線,連出擊都很困難。

    綜上所說,梁國與朝廷分庭抗禮那是絕不可能的,除非讓淮南王這樣的蠢傢伙當梁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貓會吐,還只喝水,不一會還吐了一些黃色的糊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