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36368037656

    布熱津斯基的這兩句話並非描述事實,而是他對美國的戰略建議。說穿了,就是不要搞利用中日矛盾的小聰明,而是要做中日攤牌的調解員。

    其中隱藏著布熱津斯基深刻的地緣認知,也是全書的壓軸重筆。

    這個觀點出現於《大棋局》的第六章,全書的結構如下:

    ·第一章 新型霸權

    ·第二章 歐亞大棋盤

    ·第三章 民主橋頭堡

    ·第四章 黑洞

    ·第五章 歐亞巴爾幹

    ·第六章 遠東之錨

    ·第七章 總結

    其中第一章是綜述,最後一章是總結。剩下的五章屬於正文部分。具體又分為兩小部分:

    第二章是第一部分,是站在離岸大陸的立場上看亞歐大陸,進而闡明美國最大的優勢是遠離亞歐大陸(容易利用大陸國家間的矛盾),但最大的劣勢也是遠離亞歐大陸(容易遭大陸國家聯盟的孤立)。

    所以,美國一定要想方設法控局亞歐大陸。為此,他將亞歐大陸分成了四個地緣區:中央區,西部區,南部區,東部區。

    接下來的四章是第二部分,屬於分割槽塊探討美國的戰略選擇,類似於策論。這個策略從亞歐大陸西端的德法矛盾開始,到亞歐大陸東端的中日矛盾結束。既有呼應,更有深刻的區分。

    其中,第三章分析歐盟時,特別強調利用英法矛盾,阻撓出現一個主權化的歐洲聯合體。並明確指出,要由美國來定義歐洲的範圍,決定歐洲一體化的程序。

    順著這個思路,很多人就會慣性認為,布熱津斯基在亞歐大陸的東端,也會利用中日矛盾。可布熱津斯基卻不贊成這種選擇。

    不贊成的原因,《大棋局》書中語焉不詳,但可以順其思維邏輯進行逆向推理:

    歐洲問題的實質是法德之間的仗已經打透了,歐洲也衰落了。所以要透過聯合來根本改變現實世界中的權力結構。同時,美國因為文化的近似性,較易於介入歐洲事務,透過跨北大西洋紐帶和北約,進行深度控局。

    但是,亞洲問題卻是中日的仗還沒有打透,存在一個進行時的結構性地緣對抗。同時,東亞屬於破碎地帶,並無類似北約的組織,美國因為文化差異,也很難深度介入當地事務。

    在這個差異環境裡,中國太大,其潛力和空間幾乎相當於整個歐洲。而日本又是一個如此令人不放心的國家——不要忘記,歷史上日本就是利用了英俄矛盾崛起,又最終摧毀了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帝國,也曾短暫建立一個巨型帝國。

    一旦中日對抗啟動,就必將導向不可逆的劇烈衝突。即便短期內兩敗俱傷,但從歷史上看,這兩個國家都屬於復原能力極強的國家。率先復興的那一個就將成為無可置疑的東方霸主。

    故而,無論哪一方獲勝,都對美國不利。換言之——

    透過挑撥中日衝突進而牟利的做法,雖然有短期的戰術收益,卻存在長期的戰略風險。那會造成東亞地緣承重牆的倒塌,進而斷送美國的控局基點。

    最好的做法就是維持中日和平現狀,讓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永遠不要發生,從而自動分裂東部區。

    實現的方法就是:

    不再讓日本扮演一個東部區內的搗蛋分子,而是將日本及其周邊島鏈、海域,從東部區中永遠分裂出來。進而引導中國西進,形成中俄印土伊(朗)在中亞的持久地緣競爭。美國就可以在看好日本、協調中日矛盾的同時,靈活利用中俄矛盾達成控局。

    為達此目的,他一再強調:削弱在日駐軍的做法,和放任日本擴張的做法,都是錯誤舉動。絕對不能再讓日本成為有明確勢力範圍、不受管控的地區大國,但可以給予其全球大國的虛名,由美國帶領日本多參與全球事務。隨著日本逐漸走出較小但較精確的“遠東”,進入更大但也更模糊的“亞太”,日本的力量自然受到稀釋。同時,東部區也隨之分裂,使得美國可以更自如的處理美中關係。

    至於中國,則可以做日本不能做的事情——在遠東獲得自己的勢力範圍,做地區大國。但前提是,中國必須和美國在勢力範圍邊界上達成共識——在島鏈防線前適可而止,且不能以戰勝日本為頭號戰略目標。

    應該說,這個構想比大部分美國亞東問題專家思考的都要深入。

    事實上,後來美國雖然在很多地方背離了布熱津斯基的《大棋局》,恰恰在這一點上較為堅持。最典型的就是奧巴馬內閣的戰略東移。其實恰恰是同時看住中日的構想。因為如果美國對日本放心,就不必自己東移,只要松鏈子放狗即可。但是,在美國心中,日本就是個呂布,根本不能松鏈子。

    未來,中日美戰略三角仍將繼續燒腦地延續下去。而布熱津斯基的思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照系。可惜華人對這一段很少看懂。

    ————————

    王鼎傑,喜歡做白日夢的歷史拓荒者。鳳凰鼎力推鑑主講人。著有《二戰大牌局:七強國的戰略博弈》、《覆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當天朝遭遇帝國:大戰略視野下的鴉片戰爭》、《李鴻章時代》。策劃:《地緣戰略經典譯叢》、《二戰東線文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信子的產地及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