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霜紅葉Cbq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這是古代士階層所提倡,後來演變為“士大夫”階層中正直知識分子的情感和情懷。這麼說,是因為在春秋,尤其戰國時代,“士”的概念比較複雜,它除了通常上的學者意義,如諸子,還有貴族門下食客,也包括以給人排憂解困為名的遊俠、勇於為私門恩主獻身的刺客等等。尤其後者,往往與國家公法對立,極端者甚至挑戰公序良俗,成為正常社會的公害。司馬遷治史,《史記》中列項羽於《本紀》,為遊俠作傳……等等,被班固譏為“是非頗謬於聖人”。其中明白指出的,就是“序遊俠”。而“序”,其基本涵義用現代語來表述,就是指同情其反體制傾向的偏頗。這種朝野“遊俠”遺風一直延續到漢武帝時代,到著名“大俠”郭解等人代表的民間強橫勢力被剷除,“士為知己者死”才逐漸演變為知識分子群體忠君報國的道德情操。同時,“士”的概念也逐漸淨化提升,相對單純起來。東漢之時,成為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專指。但是,最早流行於遊俠、刺客等群體嘴上——這句效忠、報恩於私門的口頭禪:“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卻流傳下來,成為古代知識分子的一種道德境界。

    古代有大量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從公私兩個方面來謳歌知己相賞,知己相酬,知己相慰……諸多景況。從“刎頸之交”,歷經包括“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的君臣知遇之恩等……一直到《三國演義》,借周瑜之口宣稱“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福禍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劍,安能動我心哉!”以及《紅樓夢》借賈政、賈寶玉徵詩,作詩,所謳歌的林四娘,也是“誓盟生死報前王”的慷慨捐軀!所以“士為知己者死”,始終涵蓋、展示的,都是對知己忠貞不二,生死不渝,義無反顧的知行合一,併成為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實踐次序一般是先律己修身,而後報答知己物件,再延伸到忠君愛國。當然,許多事物有時都是一把雙刃劍,君子能知己相攜,共同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好事;壞人小人也能盜用知己之名相互勾結,或謬託知己拉幫結派,危害國家和民眾。這也是大眾應該警惕的。

  • 2 # 柒公子bc

    對於朋友,其實本人是給予很大的感情的,或是家裡獨生子的原因,所以,對自己相交下來的朋友,甚為看重。

    但是說為了知己死,可是誇張吧,我大概不會為了對方死,可以說不會為了任何人死,但,如果有需要我會代替他承擔下他所有應該承擔的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車票已出票還能改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