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靈猴問天三農詩人作家

    李白濟世安邦才,

    生性輕狂實可哀。

    天子呼來船不上,

    寄情山水變痴呆!

  • 2 # 手機使用者青瓦房詩歌網

              七絕

    《秀才.知識分子》

    蓬頭好閒筆作秀,

    醉生夢死莫教後。

    錦衣珍味從何來?

    空話連天忘鋤頭。

    太愚真人原詩如下:

    《七律.書懷》

    腰間劍兮手中書

    自古男兒兩條路

    運筆揮毫安天下

    橫刀立馬抗外辱

    英雄無路青春老

    美人失寵玉容枯

    莫效子美長流淚

    須學太白酒一壺

    李白最為愚蠢的一首詩,毀了一生前途。詩文如下:

    祖龍巡海不成橋,

    漢武尋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

    卻似文皇欲渡遼。

  • 3 # 詩白詞清

    說起唐詩,便想起李白杜甫,一個浪漫派一個現實派,隨著人們日益關注民生建設問題,對杜甫的評價更趨高漲,李白似乎有些被“脫粉”,因為對比杜甫他像一個只顧自我浪漫不羈放縱享樂無所事事的自私純文人,不值得那麼推崇。但是,吾愛詩仙之心不變,沒有李白,盛唐就得失色五分,是他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人生在世,大多數人都得現實地務實地妥協地活著,但請允許有一顆追尋浪漫自由灑脫自在的心。

    唐有謫仙李太白,碎葉武昭九世孫。

    遷居青蓮五歲時,遍讀百家典籍文。

    賦得詩文好遊俠,正當少年意氣真。

    攀山越水不足步,廿五遊學出蜀門。

    自有經世濟民心,卻非仕途官道身。

    帝召翰林又如何,摧眉折腰不開顏。

    御用文人非所願,賜金放還順水舟。

    安史亂起民生艱,太白南奔感離亂。

    已是花甲老病身,仍欲投軍報國門。

    報國門,竟卻無門,隔年病歸仙門。

    嘆君一生多漂泊,民生政績無一件。

    又如何,天不遂人願,只得詩百千。

    詩百千,壯麗江山風流,盡在此間。

    盡在此間,如仙墨筆,灑千古詩篇。

    千古詩篇永無絕,飄然思意欲學難。

    吾輩只得張高望,只怨太白非凡人。

  • 4 # 相魄

    唐代是世界經濟中心,何等的繁榮,經濟一發達衍生的文藝就會愈發大,這是必然的,盛唐時期,人們生活水平很高,滿足了人們基本需求,然後就是精神需求,這就有了大批的文人騷客,有精力來坐學問。那麼就會有許多青年才俊出現,江湖上流傳這麼一句話叫武無第一文無第二,啥意思?就是文學肯定有拔頭籌的,而詩歌這一塊無人能及太白,當然了子美也很厲害。

    文人雅士皆是自恃清高,高傲的,鬱鬱寡歡的,張狂的,第一就是這樣,必須要有第一的樣子,所以李白一會鬱鬱寡歡,一會兒張狂不羈,一會兒又兒女情長,一會兒又豪放,當然了現實中他也是這樣做的,讓高力士脫鞋,讓天子等著自己,一擲千金,好遊歷山川,性情中人!

    他是公認的詩仙

  • 5 # 禪城梁山人

    李白的話題,吾自兩年多學會玩微信後,在"悟空欄目“裡已接邀了幾次。 後人該怎樣去談歷史上各界別出現的偉人,時代的精英? 我的看法是:尊重史實,敬仰英才。在華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正是有了這些"先知先覺"的奇才,數千年的歷史方顯得燦爛、深厚。 像李白等在盛唐時呈獻的瑰麗"唐詩,某種意義上它讓大眾百家在精神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增添了路上前行的動力。 像李白杜甫一眾盛唐詩人,不時出現在後人的評說中,實是難得也值得的話題。

  • 6 # 苔花文軒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華人民熱愛的大詩人。

    李白的詩歌自然清新,用他自己的詩來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親切通俗而又朗朗上口,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豪情奔放而又不拘一格,例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自信而又狂放,例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逢蒿人”。他的詩深受初學者喜愛,他的浪漫主義風格備受追捧。

    李白的愛國主義情懷與他的詩相得益彰。天寶之亂爆發,安祿山禍亂中原,55歲的李白老當益壯,愛國熱情高漲,寫下“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的詩句,並主動參與肅清中原的戰爭。他歌頌過勞動人民,體恤人民疾苦,他反對侵略戰爭,積極投身到反抗之中。他是偉大的愛國詩人。

    李白刻苦治學的精神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在宮廷中,他“片言苟會心,掩卷忽而笑”;在獄中,他仍“餘時系尋陽獄中,正讀《留侯傳》”。他的友情深厚真摯,“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他是有傲骨的詩人,“安能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寧為松柏,不作桃李”。

    李白的一生是流浪的一生,也是矛盾的一生。在長期流浪過程中,他的思想始終處於從政治國和學道修仙的矛盾中。他的一生又是苦悶、不幸的一生,政治理想與仙道願望兩兩落空,最終鋃鐺入獄和被流放。以至於,他最後“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些年你有發現並且錯過哪些發財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