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九九和瑞克的老爸
-
2 # 冰點Delete
一味付出的人剛開始別人都會心存感激,當付出習慣後,太以別人的想法和行為為中心而失去了自我,帶來的是別人理所應當的接受和自己的判斷能力喪失,再埋頭繼續付出時,當已習慣接受你付出的人產生反感後肯定會令人生厭,所以,一味付出雖不是壞事,但所付出的物件在過程中逐漸變化時,就應該適當停止!有時自私點反而會引起別人的尊重,這就是當今社會的常像!
-
3 # 榮信371
一味付出,也應有度,並要看接受付出的素質,如果,一味長期付出,有的人並不看好,甚至嘲笑。現實社會並不柔軟。
-
4 # 隨拍日記一一
猜想這個問題的主人,應該是遇到了感情問題,可能是友情也可能是愛情,想問你個問題:買過東西吧,你給錢拿走東西,是這樣吧?你情她願,等價交換,感情也一樣,如果你的付出有迴應說明對了,那繼續不然換個方式吧!還有一種情況是獻愛心,這個不求回報,能者多勞啦
-
5 # 若兮之音
一味地付出,是否讓人討厭,取決於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一味付出的人,大抵分為三類:一是天性使然;二是自我修煉;三是矯揉造作。
從這三種人的目的,你就能得出答案:順其自然地本真流露,這樣的付出值得尊敬;修身養性自我提升,這樣的付出值得敬佩;虛偽做作動機不純,這樣的付出令人作嘔!
第一類人順應天性,天生樂於奉獻,樂於助人。這樣的人做事從來都會換位思考,替別人考慮。生活中助人為樂,工作中任勞任怨,家庭中也勤勤懇懇。
我們單位就有一個這樣的“好人”。不管誰有事兒,只要他能幫上的,不需要您說話,他主動出手。
同事的腳踏車補胎,基本上他都承包了。誰有事串個休,他都不用還。只要有任何問題,到他那裡都迎刃而解。
大家喜歡他的為人,因為他真實,不虛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像活雷鋒一樣。
後來他生病了,辦理病退,從領導到群眾,大家每年都去他家慰問。
這樣的人,一味地付出,有誰能討厭他那?
第二類人致力於修身成聖,用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的修養。曾國藩的家書中,隨處可見他克己修身的高尚修為。其中有一封家書,曾國藩囑咐家人在與鄰里相處之事上,要儘量禮讓,多吃虧。
這時曾國藩已在京師當了二品大元,他不願家人仰仗自己權勢,落下欺負別人的話柄。他是這麼要求家人的,更是這麼要求自己的。
在京師為官,低調,務實,謙虛,謹慎。每次都是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一個。當值也是最多。人們還給他形象地取個外號叫“桌子”。因為他總是兢兢業業的坐在桌前辦公。
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做一些服務他人的事,為工作兢兢業業的付出,並不會招人討厭,相反還會讓別人對他的毅力和行為刮目相看。
說到亦能做到的人,總是令人敬佩的人。
第三類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不擇手段,目的性暴露無疑。有這樣一種人,為了達到自己“老好人”的偽善目的,不惜譁眾取寵、打腫臉充胖子、雖然也是付出,卻都是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兒。
因為他的付出,並不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用心學大師王陽明的話說,他這樣的付出沒有達到“知行合一”。
所謂“知行合一”就是用自己的良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知和行達到統一。真正有良知的人,他的付出都是真心的付出,是良知的驅使,而並非“利慾薰心”。
記得郭冬臨演過一個小品《有事您說話》,演的就是一個“唯命是從”的小人物。
為了討好同事,自己一味地付出,結果不到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還被人當“傻瓜”,被玩的團團轉。
“知行不一”的付出,即使你付出多大努力,都是白費,因為從一開始你的付出就被當成籌碼,去參加一場賭博,最終將一無所有。
如果自己一味地付出,換來的卻是別人的白眼和唾棄,那麼還是不做也好。
做真實的自己,不嬌柔,不造作,即使不付出,也沒人能說三道四。
-
6 # 昱彤生命健康學
真正的付出是愛的表現,愛就是付出,繁體字的愛,就寫成這樣,愛,意思就是用心去付出。愛是每個人一生中所追求的,沒有人會討厭愛,所有人都會享受真愛,這是我們的本能。
如果有“讓人感受到討厭”的付出,可能不是真正的付出,而是用愛的名義或付出的方式來獲取自己所求的,付出方只關注自己並沒有考慮接受付出者,在情感關係中很常見,一方總打著“無條件”,“愛對方”“為對方付出”的口號,可是,只要自己的付出對方沒有迴應就會很傷心,很無奈,因為付出方其實是有條件的付出,“我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得到愛”
所以,一段關係中付出多少合適呢,應該基於一個順序,先獲得愛自己的能力再去愛他人,這樣就能很好地拿捏好分寸去愛他人。也不會透過自己的付出而求被愛。
回覆列表
肯定不是。父母一味的付出不求回報,為了家庭幸福兒女健康快樂成長就是責任和擔待;軍人保衛國家從來不求回報,我們才有歲月靜好,就如著名作家魏巍歌頌抗美援朝的軍人的付出一切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而不是討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