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王義濤

    《白鹿原》是陳忠實的著名小說。透過白嘉軒,陸子霖兩家的恩怨情仇為主線,以西北剽悍民風為背景,反映了人性的複雜,民族的苦難歷史。小說歷史的厚重,凝重。小說時間跨度大,從清未到建國,事件多,情節複雜,人物多,曲折驚心動魄。是一部民族的災難史。

  • 2 # 敦復

    這位同學應該是在學校的時候學習特別好,做語文題很擅長,以至於看小說也要找一箇中心思想,哈哈。實際上,《白鹿原》這樣的鴻篇鉅製,因為篇幅太長,是很難找出中心思想。

    如果真的要講的話,《白鹿原》可以理解為白嘉軒一生的故事。

    從篇幅上來講,白嘉軒在《白鹿原》中的分量不可謂不重,上來就先講的是他娶妻生子的故事。而後直到他的後代長大, 故事主線一直都在他身邊轉悠,只偶爾盪開一筆講了講朱先生。總之,這段時間裡,白嘉軒是絕對的主角。

    直到後代長大,才有了黑娃,白孝文,鹿兆鵬還有田小娥的故事。他們的故事變得更多更豐富,白嘉軒在他們的故事中成了配角,但難得的是,他們都與白嘉軒發生著直接的聯絡。白嘉軒依然在故事中有著很強的存在感。

    拋開故事篇幅不提,我認為前兩部分都是以白嘉軒有關的:前一部分,講述的是白嘉軒的發家史,講述的是白嘉軒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人格和價值觀;後一部分,講述的則是白嘉軒的人格和價值觀,如何應對著社會和家庭給他帶來的一次次衝擊。當然,這個結果也很顯著:無論外界怎麼辦,白嘉軒總是巋然不動,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走著自己該走的道路。

    而白嘉軒所創造和堅守的,正是所謂的傳統鄉村秩序。在這本書中,作者把他和封建主義秩序進行了對等,使得他成為了傳統鄉村秩序或者說封建主義本身。但是,白嘉軒這個人除了封建主義的化身外,還有更多的內容可言,圍繞著他而來的白鹿原也就有了更多的意義。所以,我覺得,白鹿原的中心思想(或者叫中心線索),就是封建主義的代言人白嘉軒豐富而又動盪的一生的經歷。

  • 3 # 幸福與希望

    個人認為白鹿原這本書的背景設定在封建社會末期,多方面的讓讀者瞭解了封建社會的老百姓的生活面貌,但是白鹿原的中心思想也許只有兩個,一個是封建社會帶來的好處以白嘉軒為代表的鄉約改變了白鹿原的風氣(類似現在的家風這是封建禮制中可以借鑑的地方)、第二個方面就是封建社會的壞處父母包辦媒妁之言的沒有感情的婚姻書中的黑娃雖然他的婚姻不被看好但是這是白鹿原上第一個敢追求自由婚姻的人,鹿兆鵬嚮往自由戀愛的他有婚姻之名無婚姻之實讓兩人都陷入痛苦中結果不忍直視。

  • 4 # 揚帆起航

    最近恰好讀完這部書,作者精心刻畫了樸實的關中平原上近乎半個世紀的家族變遷,世事沉浮,以及白鹿兩家幾代人的恩恩怨怨和跌宕起伏,閱讀過程中猶如一幅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從人物的選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安排,白嘉軒,孝文孝武,鹿子霖,兆鵬兆海,鹿三,黑娃,亦或是小娥,田福賢等人,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其性格的烙印,之外作者安排了一個類似於先知的朱先生,我認為朱先生的價值在於點醒了世人也是讀者,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正確的為人道理。

    在人物方面,我比較信服白嘉軒,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為人之道,儘管世事變遷,白家卻屹立不倒的根源就是在於白家的家訓。這點我覺得值得當今這個浮躁投機的社會認認真真的思考。

    從小說的情節走向來看,作者想說的應該也是這個,國共兩黨爭雄,其實對於平民百姓而言意義並不大,樸實的中國老百姓一直都以過上好日子為追求的,誰當政並不重要。但遺憾的是在書中的半個世紀,紛紛擾擾,都是在與老百姓過不去。白鹿兩家的後代的走向也在側面抨擊了一些事實。

    總的說來,我想這部書的確映襯了扉頁上的那句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史詩”。

  • 5 # 牛人朱先生

    七種力量的對抗,白家——鹿家 封建傳統——新思想 中華民族——侵略者

    中華民族內部國共的對抗

  • 6 # 去影

    《白鹿原》是當代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作者陳忠實是陝西人,他的家鄉白鹿原上在上世紀末發生過一場革命,這場革命使這片土地上不同人的命運都發生了改變。好的變壞,壞的變好。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在白鹿原上演了從清朝末年到建國初期的滄桑鉅變,故事跌宕起伏。小說主人公白嘉軒貫穿故事始終,看完了你會發現,他是一個的悲劇性人物,他生就是來遭受苦難的,他完全是關中莊稼人的性格,恪守著老祖宗留下的習俗,做事公正摸著良心說話,沒人說過他一句閒話。用他的話說:“我一輩子沒害過人,沒虧過人,沒做過邪事惡事。”然而他所生活的時代不給他做好人的機會。所以,小說透過他的下一代的幾個人的命運對他的悲劇進行突破。有人卻最終還不如他。

    陳忠實這部著作的主題思想的就在於尋根,尋找一個民族在20世紀的秘史。

    陳忠實先生透過《白鹿原》所表達的尋根主題主要是精神和心靈的探問,並透過人物的個性描寫,揭示來傳統中國文化的最核心的價值。作者的尋根性思考,並不僅僅停留在以道德的人格追求為核心的文化之根,而是進一步更深刻的揭示出傳統文化所展現的人之生存的悲劇性。他告訴我們,在時代的灰塵下,個人的命運是由不得選擇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次被打臉,何潔的話還能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