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鼎玉軒轅

    廢黜丞相是明朝第一人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做的,朱元璋是歷史上少有的布衣天子,從小遊弋在底層,透過起義得到的皇位,即位之初,他是設定丞相的,並且先後有了兩位丞相,他們分別是李善長,胡惟庸。

    李善長是元勳之一,大明建立後,六公之一,應該說是朱元璋成功路上蕭何的人物,但是當上丞相後,有點放鬆,放縱親信,拉幫結派,打擊異己,漸漸地影響了朱元璋的皇權。

    胡惟庸是李善長提拔起來的,李善長退下來後,胡惟庸上位,他比李善長更加的有野心,也鋒芒畢露,結交功臣宿將,擅權亂政,與淮西勳貴互為表裡,為政期間害死劉伯溫,終招致朱元璋清算。胡藍案爆發,胡惟庸,藍玉等幾萬人被牽連,李善長也受他弟弟李善信牽連被殺。自此朱元璋下定決心廢黜丞相職位,從此明清兩朝再沒有丞相。後來雖然有內閣,上書房,軍機處行使丞相權力,但是已沒有丞相之名。

    自古皇權和相權是相輔相成的,但是不能一方獨大,皇帝一直都在找兩向權力的平衡點,一但突破平衡點,要麼皇帝專權,要麼改朝換代。所以明太祖廢黜丞相也是皇權對相權的一次清洗,加強中央集權的一個手段。

  • 2 # zhangchi1209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明朝廢除丞相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朝先後有兩位丞相,分別是胡惟庸和李善長,這二人先後都以謀反之名被殺,原因自然是相權過大,導致皇帝有大權旁落的危險,自此朱元璋認為自秦皇以來多有丞相專權之事,秦之趙高,漢之霍光,王莽,曹操,凡此種種都危及朝廷安全,於是朱元璋廢丞相,而自領六部,成了歷史上權利最大的的皇帝。

    自領六部,辛苦的是皇帝,政務無論大小皆由皇帝獨斷,對於朱元璋這完全沒有問題,每日裡都是日理萬機,通宵達旦。可是朱元璋的子孫們就沒有這麼勤奮了,後宮佳麗三千,錦衣玉食地伺候著,享樂還忙不過來呢,朝政怎麼辦呢,開國皇帝廢除丞相確立的制度,子孫自然不敢輕易廢除,於是變通就開始了。

    朱元璋畢竟出自草莽,沒什麼文化,處理政務總有些弄不明白的地方,於是就設立了個內閣,裡面的人都是大學士,前面個某閣大學士,所以也叫閣老,本來這就是個諮詢機構,也算秘書機構,幫皇帝抄抄寫寫的,沒有什麼實際權利。

    明初,朱元璋對於前朝宦官干政十分的反感,朱元璋深知,有文化的混蛋幹起壞事破壞力驚人,可是到了朱棣,為了奪取侄子的皇位,起兵造反,身邊可信任的人不多,太監倒是不少,於是大量任用太監,太監們也知道造反失敗,別人還可以投降,太監只有死路一條,於是作戰往往比較堅決,這裡面就有後來下西洋的鄭和,太監們參與政事,自然就需要有文化,於是朱棣在建立新朝後,對於太監們讀書還是比較寬容的。

    宣德皇帝

    朱元璋

    到了宣德皇帝就設立司禮監秉筆太監,負責按照票擬批紅奏摺,而內閣則有了票擬的權利,也就是對奏摺先行提出處理意見,供皇帝參考,而懶惰的皇帝們基本上只親自批幾件奏摺,其餘的也多是按照票擬讓太監們批紅,也就是自此內閣有了很大的權利,其後閣臣的權利日益擴大,上至皇帝的選立,下至官員任免,多有內閣決斷,到了萬曆朝,張居正幾乎有了丞相的全部權利。朱元璋的自律只能要求自己,他萬萬沒有想到兒孫們不過三代,便是已將他建立的制度破壞了,這就是古代人治人亡政息的宿命吧。

    朱棣

  • 3 # 憶回史記

    廢除丞相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他為什麼要廢除丞相呢?我認為應該有幾下幾點?

    第一丞相的權利太大。

    自秦設立丞相以來,君權與相權的鬥爭就是此後數千年的封建王朝的主旋律,到了元朝,丞相的全稱是“中書省丞相”,包括右、左兩位正職“丞相”和 幾位副職的“平章政事”。“諸大小機務,必由中書”,丞相們所把持的中書省權利很大,可以說是全國的政治中樞,深居皇宮內的皇帝只負責“簽字畫押”。

    第二加強皇權的力量。

    正是由於皇權和相權兩者此消彼長的關係,使得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覺得,權力不應該分散出去,皇帝應該將權力緊緊捏在自己手裡。這樣皇帝才能有真正超然的地位,才能掌控一切,也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最好選擇。

    因為一旦廢掉宰相,沒有了宰相的制約,皇帝的權力在擴大的同時,皇帝的威嚴也會得到最直接的體現。朱元璋認為這樣更有利於自己管控朝局,管理國家。所以,朱元璋藉著胡惟庸案,廢除了宰相制度,從而將所有的權力緊緊掌握在了自己手裡。

    當然了廢除丞相制度也不是壞處。正因為朱元璋廢除丞相,六部直接向他負責,獨攬大權,乾綱獨斷,明清君主的權力達到歷史上的頂峰。此外,廢除丞相也使得朱元璋處理政務的壓力一下子大了很多,據史書記載,他有時要一天處理奏摺140多件,政事400多件。為了緩和壓力,他後來不得不設定殿閣大學士,以備諮詢。內閣大學士在明朝後期權力也慢慢地增大,張居正即是一例。明代宦官專權極其厲害,也是廢除丞相的惡果之一。內閣具有提供意見的職能,君主懼怕內閣權力過大,又重用宦官來制衡。內閣在奏章上提供的意見要想成為政令,就需要宦官的批紅,於是宦官得以專權,併成為明王朝的頑疾。

    希望我這回答可以令人滿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浪漫主義繪畫的主要特徵是什麼?浪漫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極其作品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