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胞囊線蟲病
1、症狀 又稱大豆根線蟲病、萎黃病。俗稱“火龍秧子”。是我地區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染病 病株子葉和真葉變黃、生育停滯枯萎。被害植株矮小、花芽族生、節間短縮,開花期延遲,不能結莢或結莢少,葉片黃化。重病株花及嫩莢枯萎、整株葉由下向上枯黃似火燒狀。根系染病 被寄生主根一側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麵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結瘤,由於胞囊撐破根皮,根液外滲,致次生土傳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2、病原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侵染引起的。屬線蟲動物門線蟲。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線蟲是一種定居型內寄生線蟲,以2齡幼蟲在土中活動,尋根尖侵入。該線蟲寄生豆科、玄參科170餘種植物,有的雖侵入,但不在根內發育。胞囊線蟲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蟲在胞囊內於土壤中越冬,有的粘附於種子或農具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胞囊角質層厚,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胞囊線蟲自身蠕動距離有限,主要透過農事耕作、田間水流或借風攜帶傳播,也可混入未腐熟堆肥或種子攜帶遠距離傳播。蟲卵越冬後,以二齡幼蟲破殼進入土中,遇大豆幼苗根系侵入,寄生於根的皮層中,以口針吸食,蟲體露於其外。雌雄交配後,雄蟲死亡。雌蟲體內形成卵粒,膨大變為胞囊。胞囊落入土中,卵孵化可再侵染。二齡線蟲只能侵害幼根。秋季溫度下降,卵不再孵化,以卵在胞囊內越冬。成蟲產卵適溫23-28℃,最適溼度60%-80%。卵孵化溫度16-36℃,以24℃孵化率最高。幼蟲發育適溫17-28℃,幼蟲侵入溫度14-36℃,以18-25℃最適,低於10℃停止活動。土壤內線蟲量大,是發病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4、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由於各地線蟲小種型別不同,結合本地區自然條件及病蟲害種類,選用高產抗病蟲品種。要從無病區地塊或無病株及蟲粒率低的地塊留種。 (2)病田種玉米或水稻後,胞囊量下降30%以上,是行之有效的農業防治措施,此外要避免連作、重茬,做到合理輪作。(3)藥劑防治 可用3%克線磷5kg拌土後穴施,效果明顯。蟲量較大地塊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667m2施2-4kg或5%甲拌磷顆粒劑8kg。(4)誘導抗病防治大豆胞囊線蟲病。大豆胞囊線蟲細胞壁是由甲殼素與蛋白質組成,甲殼素酶可將其破壞,達到防治目的。使用時期為大豆苗後早期1~2片複葉、開花前噴霧,多次使用有積累增效作用。
大豆胞囊線蟲病
1、症狀 又稱大豆根線蟲病、萎黃病。俗稱“火龍秧子”。是我地區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染病 病株子葉和真葉變黃、生育停滯枯萎。被害植株矮小、花芽族生、節間短縮,開花期延遲,不能結莢或結莢少,葉片黃化。重病株花及嫩莢枯萎、整株葉由下向上枯黃似火燒狀。根系染病 被寄生主根一側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麵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結瘤,由於胞囊撐破根皮,根液外滲,致次生土傳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大豆胞囊線蟲病
1、症狀 又稱大豆根線蟲病、萎黃病。俗稱“火龍秧子”。是我地區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染病 病株子葉和真葉變黃、生育停滯枯萎。被害植株矮小、花芽族生、節間短縮,開花期延遲,不能結莢或結莢少,葉片黃化。重病株花及嫩莢枯萎、整株葉由下向上枯黃似火燒狀。根系染病 被寄生主根一側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麵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結瘤,由於胞囊撐破根皮,根液外滲,致次生土傳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2、病原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侵染引起的。屬線蟲動物門線蟲。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線蟲是一種定居型內寄生線蟲,以2齡幼蟲在土中活動,尋根尖侵入。該線蟲寄生豆科、玄參科170餘種植物,有的雖侵入,但不在根內發育。胞囊線蟲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蟲在胞囊內於土壤中越冬,有的粘附於種子或農具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胞囊角質層厚,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胞囊線蟲自身蠕動距離有限,主要透過農事耕作、田間水流或借風攜帶傳播,也可混入未腐熟堆肥或種子攜帶遠距離傳播。蟲卵越冬後,以二齡幼蟲破殼進入土中,遇大豆幼苗根系侵入,寄生於根的皮層中,以口針吸食,蟲體露於其外。雌雄交配後,雄蟲死亡。雌蟲體內形成卵粒,膨大變為胞囊。胞囊落入土中,卵孵化可再侵染。二齡線蟲只能侵害幼根。秋季溫度下降,卵不再孵化,以卵在胞囊內越冬。成蟲產卵適溫23-28℃,最適溼度60%-80%。卵孵化溫度16-36℃,以24℃孵化率最高。幼蟲發育適溫17-28℃,幼蟲侵入溫度14-36℃,以18-25℃最適,低於10℃停止活動。土壤內線蟲量大,是發病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4、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由於各地線蟲小種型別不同,結合本地區自然條件及病蟲害種類,選用高產抗病蟲品種。要從無病區地塊或無病株及蟲粒率低的地塊留種。 (2)病田種玉米或水稻後,胞囊量下降30%以上,是行之有效的農業防治措施,此外要避免連作、重茬,做到合理輪作。(3)藥劑防治 可用3%克線磷5kg拌土後穴施,效果明顯。蟲量較大地塊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667m2施2-4kg或5%甲拌磷顆粒劑8kg。(4)誘導抗病防治大豆胞囊線蟲病。大豆胞囊線蟲細胞壁是由甲殼素與蛋白質組成,甲殼素酶可將其破壞,達到防治目的。使用時期為大豆苗後早期1~2片複葉、開花前噴霧,多次使用有積累增效作用。
2、病原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侵染引起的。屬線蟲動物門線蟲。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線蟲是一種定居型內寄生線蟲,以2齡幼蟲在土中活動,尋根尖侵入。該線蟲寄生豆科、玄參科170餘種植物,有的雖侵入,但不在根內發育。胞囊線蟲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蟲在胞囊內於土壤中越冬,有的粘附於種子或農具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胞囊角質層厚,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胞囊線蟲自身蠕動距離有限,主要透過農事耕作、田間水流或借風攜帶傳播,也可混入未腐熟堆肥或種子攜帶遠距離傳播。蟲卵越冬後,以二齡幼蟲破殼進入土中,遇大豆幼苗根系侵入,寄生於根的皮層中,以口針吸食,蟲體露於其外。雌雄交配後,雄蟲死亡。雌蟲體內形成卵粒,膨大變為胞囊。胞囊落入土中,卵孵化可再侵染。二齡線蟲只能侵害幼根。秋季溫度下降,卵不再孵化,以卵在胞囊內越冬。成蟲產卵適溫23-28℃,最適溼度60%-80%。卵孵化溫度16-36℃,以24℃孵化率最高。幼蟲發育適溫17-28℃,幼蟲侵入溫度14-36℃,以18-25℃最適,低於10℃停止活動。土壤內線蟲量大,是發病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4、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由於各地線蟲小種型別不同,結合本地區自然條件及病蟲害種類,選用高產抗病蟲品種。要從無病區地塊或無病株及蟲粒率低的地塊留種。 (2)病田種玉米或水稻後,胞囊量下降30%以上,是行之有效的農業防治措施,此外要避免連作、重茬,做到合理輪作。(3)藥劑防治 可用3%克線磷5kg拌土後穴施,效果明顯。蟲量較大地塊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667m2施2-4kg或5%甲拌磷顆粒劑8kg。(4)誘導抗病防治大豆胞囊線蟲病。大豆胞囊線蟲細胞壁是由甲殼素與蛋白質組成,甲殼素酶可將其破壞,達到防治目的。使用時期為大豆苗後早期1~2片複葉、開花前噴霧,多次使用有積累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