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以蔡視界

    自生命誕生以來,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有人缺乏物質財富方面的安全和需要,有人缺乏精神方面的安全和歸屬,只是每個人缺乏安全感的程度有深淺罷了。

    筆者在本文中要講的內容就是安全感與強迫症之間的關係,可能有讀者會問,安全感怎麼會與強迫症產生聯絡,下面筆者就對此做一個詳細且全面的分析。

    有些強迫症患者每次做完飯以後,都會反覆檢查煤氣罐是否擰緊,雖然患者也知道自己已經檢查多次,並確認已擰緊。但出於強迫行為的患者,仍舊會無法控制自己去反覆檢查,並因此而感痛苦焦慮。

    那麼這種反覆檢查煤氣罐是否擰緊的問題,是否如同其表面看來一樣,只是患者怕煤氣罐沒擰緊呢?顯然不是,更深層的原因是患者對死亡的恐懼,假如煤氣洩露就會導致中毒身亡。因此,患者擔心的其實是自己的生命能否安全。而這些,不正是一個人對生命無常而產生的不安全感嗎?

    再看一個例子,有些患者一接觸過什麼髒東西就會反覆洗手。然而患者也知道手早已洗乾淨了,只是無法洗乾淨內心的擔憂和焦慮。那麼由此可見,該患者擔心的不是手沒洗乾淨,而是擔心自己會因為接觸髒東西而染上疾病的風險,這無疑又是一個對生命的不安全感而產生的強迫行為。

    除此之外,有患者睡前反覆檢查門窗,則是對財產損失而產生的不安全感。有患者反覆檢查文章有無錯別字輸入,則是對讀者會因此不認可自己的學識而產生的不安全感。諸如此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不勝列舉。

    由此得出結論,強迫症與安全感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筆者認為,安全感強度較高的人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應付挫折的能力也較強,不容易罹患強迫症或其它神經症。而安全感強度低的人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應付挫折的能力也較弱,容易罹患強迫症和其它神經症。

  • 2 # 霍體清

    強迫症和安全感有關係嗎?如果有的話,為什麼?

    強迫症患者一般都具有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個性,這種個性也是形成強迫症的最關鍵原因。沒有安全感的人,會時時刻刻感到周圍有危險,抗挫折抗打擊能力弱,容易被一些訊息左右,如果受到一些刺激驚嚇,就容易和那些不確定的訊息建立聯絡,形成強迫症。

    如果父母開始就對孩子肯定的少,否定的多,總覺得孩子這不行,那不行,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

  • 3 # 人與人心理研究所

    無論強迫症的程度如何,我們先明確以下原理。

    一、強迫行為和強迫思維是人體對自己的保護,是有意義的,即使它並不是最佳的;

    如果有人不停洗手,雖然他的理性也就是顯意識認為這種行為不必要,但他卻無法停止這個行為。因為行為背後有一種更強大但不被察覺的潛意識,當你努力停止強迫行為時就造成了兩股意識的衝突。

    我們可以把控制強迫行為的潛意識理解為後天建立的某種習慣思維。不斷練習某個動作會變得熟練甚至無需意識控制。比如走路,成人可以一邊走神一邊前進,而蹣跚學步的嬰兒因為還沒把動作潛意識化而必須集中注意。同樣的,當我們不斷重複某種思維時,這股思維就可以像本能一樣在我們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自動運作。

    為什麼我們會重複一段思維直到進入潛意識呢?這和生物的求生本能有關。所有生物都有維護自身存在的本能,它最開始體現在維護肉體存在方面,比如動物受攻擊時會激發防禦動作。但進化到了人類,由於思維能力的壯大,人類透過想象,可以提前規避還沒有發生的危險,比如綁上安全帶等。感覺危險越大,激發保護的動力就越強。當某種保護有效,人類就會重複這種方式,直至形成類似本能的反應。明白了原理,我們就可以分析強迫行為、思維背後的運作邏輯了。

    強迫行為的危害在於,潛意識運用了幼年習得的幼稚化方法來解決“現在”的問題。這種方法雖因表面上解決了問題而獲得暫時的輕鬆感,但理智遲早會發覺並戳破這種錯覺。最終結果是強迫行為導致了強迫程度的加深,衍生了更多焦慮。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推測強迫行為的解決方法。既然強迫行為的根源是長期的不安全感,只要消除了不安全感這個根源,強迫行為自然就消失了。

    認知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也是解決方法,瞭解強迫症的機理讓我們獲得了以下認知:

    1、強迫行為是自我保護方式,並不是壞的東西。我們可以把控制強迫行為的潛意識當成一個小孩、一個過去的自己。雖然他的行為比較幼稚,但就像一個拿自己儲蓄罐中全部硬幣去幫助破產父母的孩子一樣,我們更應該感謝這個幼小的自己而非厭惡排斥。我們或許該抱抱他感謝他而不是讓他帶著這些沒用的幫助滾蛋。

    2、 來自幼年的不安全感之所以延續至今是因為幼年的我們沒辦法完全保護自己。但現在的我們已經足夠強大,我們可以克服幼年無法克服的困難了。其實我們現在的不安全感更多來自內心的那個幼年的自己。

    3、 在每次焦慮感、不安全感出現時面對它們。就這樣勇敢、平和、微笑的面對它們。一開始,潛意識中幼年的我們會大喊大叫,讓我們躲開,但每次勇敢的面對都會讓我們明白一件事——負面情緒遠比我們想象的弱小。剛開始嘗試時我們可能敗下陣來,沒關係,還是可以用幼稚的方式暫時認輸,只要每次都先嚐試面對就好。漸漸地,內心的小孩會長大,直到他和現在的我們合二為一。那時,我們無比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雁門太守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