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船長收藏

    清華,北大,南開三所頂級學府強強聯合,加上多名國寶級大師,無數頂級校友,再聯絡當時的國情,因此西南聯合大學可以稱為是民國大學教育的巔峰之一。

    為什麼只能稱為之一,因為還有國立中央大學。關於此學校請移步另一位的回答。

    1935年華北事變和盧溝橋事變後,南開大學遭到日軍轟炸,清華大學此時已經開始秘密預備將學校轉移至長沙。民國政府教育部指定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為長沙臨時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

    1937年11月1日正式開課。

    1938年2月開始遷徙昆明。

    1938年4月正式改名為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正式結束,三所學校遷回原址。

    三所學校不再分別介紹。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西南聯合大學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留了國家的科研力量,培養了大批人才。可謂文脈綿聯春風墨韻。

    西南聯合大學產生了諸多知名校友,包括2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8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鄧稼先,朱光亞,郭永懷等),174名兩院院士(陳寅恪,馮友蘭,華羅庚,錢偉長,吳有訓,唐敖慶,傅斯年等)。如此之多的校友名人就算是放到現在也難以超越。

    大學更要有大師,諸多耳熟能詳的名師大家都在西南聯合大學授過課。包括:胡適,朱自清,聞一多,錢鍾書,吳宓,錢鍾書,沈從文等。

    戰爭年代,學校仍然堅持研究生培養,選拔留學生,形成了豐富的科研及人文成果。

    時至今日回想起來,仍然覺得西南聯大高不可及。對比現在許多大學的官僚作風,追求功利,不重視學術研究。有太多東西我們要向前人學習。

  • 2 # 讓雄多吉

    雖然沒有這種說法,但是當之無愧!

    請記住西南聯大的校訓:剛毅堅卓一、先看看日冠轟炸下的這八年的大師們的成就,哪一項不是世界級的?

    (1)陳寅恪寫下《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2)湯用彤寫下《中國佛教史》,

    (3)錢穆寫下《國史大綱》,

    (4)馮友蘭寫下《貞元六書》,

    (5)金嶽霖寫下《知識論》、《論道》,

    (6)陳序經寫下《文化學系統》,

    (7)潘光旦寫下《優生原理》、《性心理學》,

    (8)王力寫下《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

    (9)華羅庚寫下《堆壘素數論》,

    (10)吳大猷寫下《多原子分子的機構及其振動光譜》,

    (11)周培源寫下《湍流理論》,

    (12)趙九章寫下《大氣之渦旋運動》,

    (13)孫雲鑄寫下《中國古生代地層之劃分》

    …………

    學生方面:8年時間,西南聯大雖然只畢業了3882名學生,卻有:

    (1)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2)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3)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4)171位兩院院士,

    (5)100多位人文大師。

    二、以天下為已任的使命感,艱苦歲月裡的忘我精神。

    (1)世界級建築大師梁思成設計茅草房做教室和校舍。

    (2)梅貽琦職位在政府可與總理平級,但是1940年後,梅家連青菜湯都喝不起了,偶爾吃一頓菠菜豆腐湯就是過節。

    有一次,為了回請雲南省主席夫人,梅夫人韓詠華變賣了自己所有的首飾。她上街擺攤賣米糕補貼家用。有一次下大雨,他被淋成了落湯雞。梅貽琦接過籃子,把泡爛了的糕舀到碗裡,安慰道:“詠華,我對不起你。”

    (3)吳大猷沒錢給病子治病,他化裝成乞丐到菜市場撿剩骨頭,為妻子熬湯。

    一次,日軍飛機炸了他們的房子,吳大猷把碎缸裡的麵粉捧起來,濾掉泥沙與碴,作為口糧。

    (4)費孝通的女兒在寒風中出生,日寇飛機埋葬了他所有的家產。他用脫下外衣裹著孩子,西南聯大的孩子是穿百家衣長大的。

    (5)數學大師華羅庚住牛圈。

    他腿不好,家人多。每天很早,他就拖著瘸腿,步行十幾里路去聯大上課。晚上,潛心研究學術的他被蚊蟲和牛蝨咬得睡不著覺。華羅庚在這樣的環境下,攻克了十多個世界級數學難題,並開創了世界數學史上的一門新學科:矩陣幾何學。

    (6)聞一多窮了不得不掛牌治印。

    (7)朱自清上街,乞丐乞討,被糾纏得無可奈何,說:“別跟我要錢,我是教授。”乞丐一聽,扭頭便走了。有人調侃說:“乞丐都知道: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還能有如此偉大的成就,這是因為:西南聯大奉行相容幷包的人才觀,教授治校,為才是舉的精神。

    難道我們能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嗎?

    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最高峰,注意:沒有之一!

  • 3 # 八磚學士

    首先“西南聯大是國立教育的‘珠穆朗瑪峰’”這個說法,不知道題主從何得來,但至少西南聯大從來沒有成為過國立教育的“珠穆朗瑪峰”。

    西南聯大的構成是國立北平大學(今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三所學校在昆明合併成立的臨時國立大學。其校務委員會是三校共治,校務委員會主席由三方校長共同擔任,即清華大學梅貽琦、北京大學蔣夢麟、南開大學張伯苓。而由於蔣、張在重慶國民政府任職,所以實際校務是由梅貽琦主持。

    歷史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後來人追認前行者。

    西南聯大的“神話”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地上變成“神話”,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新中國建設中,大量挑大樑的人都出自西南聯大。他們對西南聯大的回憶和對中國新時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當然,有人會說,西南聯大出瞭如此數量的優秀人才,難道不能說是國立教育的珠穆朗瑪峰嗎?

    今天說這句話,當然是可以的。歷史成為了歷史,事實已經不容改變。但我們必須要回到歷史場景中去看很多事情。要給予西南聯大應有的歷史地位,但絕不能神話西南聯大。而造神的錯覺,我認為主要來自幾點:

    1、西南聯大縱然由當時中國教育的三大巨頭組建,但當時的北大、清華、南開的實力並非如今天的她們一樣,是中國最頂尖的大學。產生西南聯大很強的錯覺,多少是將三所大學今天的學術聲譽和社會地位有意無意地移植到了那個時代中去。

    2、毫無疑問,民國的中央大學才是當時全中國乃至全亞洲實力最強的大學(她甚至一度超越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但由於抗戰中的歷史汙點和建國後諸多特殊原因,中央大學被一分為八,拆分成了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部分)、江南大學等,而這八所大學,現今全部是“雙一流”高校,可以想象中央大學在當時有多強。只是由於歷史原因,我們不再或者不願,甚至是不準提及中央大學罷了。

    3、西南聯大被廣泛提及,是網路興起後,由於大家對當下教育體制諸多矛盾的看法,由“公知”(此處不含貶義)透過發掘,在網路上逐漸流傳開來的一個觀點。本質上和教材中誇大民國初年的北大的教育質量和風氣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一個是透過教材傳播,一個是透過網路傳播。實際上,這一現象的出現,是當下教育體制存在弊端的一種投射。加之一些圖書的影響,造就了這個神話。

    4、西南聯大的很多老師和學生,在後世都被神話,如梁思成先生等等,他們的學問、生活、愛情,都成為了文藝青年的消費品。最後這也影響到了人們對於西南聯大的評價。因為大家都將他們與西南聯大化約,認為他們就是西南聯大。

    加入最早出版的不是《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

    而是這本《西北聯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剛做好的饅頭髮苦,放一天又不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