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怡庭農業
-
2 # 鍾情三農
現在,中國每消費10斤大豆中,就有將近9斤是進口大豆,只有1斤多點是中國產大豆。
中國產大豆想輕易漲價,可能麼?
這到底是為什麼?
進口大豆價格優勢太明顯!由於進口大豆價格低廉,中國大豆需求量太過於龐大,而且中國耕地面積十分有限等諸多因素,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大豆進口量是中國產大豆總產量數倍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壓榨企業出於成本和利潤考慮,還是會有限考慮進口大豆!畢竟進口大豆出油率高,而且價格更便宜。
現在進口大豆的到岸價格才3600元/噸,中國產大豆的進廠成本在4000元/噸以上
未來中國依舊還會大量進口大豆,中國產大豆價格也會一直萎靡不振!
衷心給那些大豆種植戶們建議,以後的大豆種植要想獲得不錯的效益,多數情況下只能靠補貼了!
2017年,中國產大豆總產量創下了近幾年來的新低,只有1450萬噸,同時進口大豆總量達到了9600萬噸萬噸,後者是前者的6.5倍左右!
2018年,中國中國產大豆總產量可能只有1500萬噸不到,而進口大豆總量將會達到9000萬噸,大家對比一下這個差距!
也就是說,中國每消費10斤大豆中,就有將近9斤是進口大豆,只有1斤多點是中國產大豆。
說白了,現在的中國產大豆種植只能靠補貼來維持了,否則的話,在進口量繼續保持高居不下的情況下,留給中國產大豆的市場空間真的很小,價格要得到明顯改善幾乎沒有沒有可能!
-
3 # 大氣候農業
國外大豆的優勢在哪裡呢?一是機械化種植,成本低,價格也相對低廉,二是大豆品質好,出油率高。相對比我們的中國產大豆的話,由於種植技術傳統、成本高、產量較低等原因,一個是量跟不上中國對大豆的需求;一個是在追求低成本、高利潤的利益驅動下,依靠財政補貼價格相對高一些的中國產大豆,必然在市場上不佔優勢。
怪圈也就出現了,囿於大豆的種植成本不斷提高,缺了補貼種植大豆必然是虧本的。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中國產大豆價格即必然也不會再提高多少,甚至有下降的趨勢。因為中國已失去大豆話語權,這種困境還要存在很長時間。
也許有朋友會問,那我們加大補貼力度,種植更大面積的大豆不是可以解決問題了嗎?然而根據資料顯示,要產量跟上大豆需求,根據現有的生產水平,中國70%以上的耕地都要上大豆!那我們的稻米、小麥又怎麼辦呢?因此,大豆種植戶們如果想提高或保持利潤,要麼能產出比國際上更優質的大豆,要麼改種其他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比較穩妥。
回覆列表
感謝好友的邀請!今年前九個月進口大豆超過7000萬噸,這對中國產大豆價格有怎樣的影響?中國是大豆消費大國,雖然國內大豆種植面積也不少,但是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大豆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豆的需求量也是逐年增加,每年都需要進口上千萬噸的國外大豆,來滿足我們的大豆需求。關於進口大豆對中國產大豆價格有怎樣影響?下面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據資料顯示:中國每年需要進口國外大豆上千萬噸,才能滿足我們國內大豆的需求。目前已經馬上進入11月份了,到目前為止進口大豆已經超過7000多萬噸。那就代表著還有3000多萬噸的缺口,雖然近幾年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但是產量還是有限。並不能解決這三千萬噸的缺口。而中國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目前目前主要進口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國家的大豆。隨著巴西,阿根廷國內大豆產期結束,目前對中國的大豆採購,只能從美國進口然後加價轉手賣給我們。而美國由於今年大豆種植很多地方受到了自然災害,導致目前國外大豆價格持續上漲。從前段時間國內豆粕價格暴漲,就可以看出今年大豆價格會易漲難跌。國外大豆價格上漲,勢必會對中國產大豆價格造成一定的影響。目前國內大豆收割基本結束,收購儲存工作也正在進行。下面是最新的國內大豆價格,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東北地區普通大豆收購價格在1.7元~1.8元/斤左右。河南,山東地區大豆收購價格在2元~2.1元/斤,而江蘇,安徽等地大豆收購價格在2.1元~2.8元/斤左右,綜合來看同期大豆收購價格較往年有所上漲,受國外大豆價格上漲的影響,中國產大豆後期價位走勢良好。綜合來看:目前國內大豆需求主要還是以進口大豆為主,由於國外大豆價格低廉,出油量高,雖然當前已經進口超過7000萬噸大豆,但是對當前的中國產大豆價格影響有限,不會造成多大的跌幅和漲幅。據國內專家預測今年國內大豆供應充足,由於前期受旱災,水澇的影響,中國產大豆今後還是以優質優價為主。普通大豆價格上漲空間不大!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分享。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選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更多三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