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馬英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同時又指出閱讀教學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大多隻注意知識的積累,而很少注意學生 悟性 的培養。誠然,積累是感悟的基礎,積累越深厚,感悟會越敏銳、越深刻。但積累不等於感悟,如果在教學之中不注重 悟性 的培養,那就不能把學生的閱讀水平推向更高層次,所以語文教學應該在注重積累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悟性的培養,才能培養語感,在閱讀中加深體驗,達到閱讀水平的較高層次 有所感悟。這樣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效果。那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調動情感參與 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要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地感悟,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至關重要。語文課標實驗教材所選入的是充滿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摯、富有人情味兒的好文章,教學時只有將學生的情感完全調動起來,學生才會將老師的 要我讀 轉化為自主尋求的 我要讀 。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產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心理相融,他們在閱讀中感悟才能更加深透。因此,調動情感參與是閱讀教學的催化劑。

    二、強化讀書實踐 讓學生多讀多悟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理自知。 可見,語文教學中 讀 是多麼重要。因此,在教學中要堅持以讀為本,自讀自悟,以讀促思,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解決重點問題,突破難點。

    1 、初讀促感悟

    學生雖有了初步的閱讀的經歷,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體驗,但仍要結合對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 ──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學生練讀的過程。第一次讀,初讀,大聲讀,自由讀,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圈出生字詞讀,把課文讀正確,在反饋正音時,教師重點指導容易讀錯的字音;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還要提供比較多的時間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反覆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教學中,一定要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給予充分的時間,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在朗讀中識字和感知,為下面的有感情朗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2 、精讀促感悟

    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視窗,可以收到 不待解說、自知其義 的效果。文章的思想感情滲透在字裡行間之中,讓學生真正理解,系統領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點是透過精讀課文。此時的精讀課文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親近課文,和作者對話,和課文中人物對話。讓學生在讀書中生疑,在讀書中求解,在讀書中品味,在讀書中生情,進而形成了獨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薰陶。

    ( 1) 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品讀,讀中感悟。《秋天的雨》一文第二自然段中 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 透過讓學生個別讀,個別讀後評價,挑戰讀,讀後讓學生說說讀後知道了什麼?由於三年級的概括能力還不夠強,心中明白的很難表達出來。開始時,學生只說到秋天,果子成熟了。這時,可馬上點撥, 你擠我碰 這說明了什麼?學生馬上脫口而出: 水果豐收了。 學生透過讀句子、講感受 和老師的點撥,達到在讀中感悟。

    ( 2)引導學生圖文結合,讀中感悟。當學生品讀完第二自然段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看一張張美麗的秋景圖片,用自己喜歡的動作演讀課文,讓學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薰陶,進一步感悟秋天的美,從而輕鬆地找出本段的中心詞:五彩繽紛。

    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而精讀課文恰恰是感悟的重點。

    3 、 範讀促感悟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 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朗讀示範作用是相當大的,在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時,範讀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相當的影響力,教師範讀時的表情、語氣、語調都能作為一種資訊傳遞給學生。教師如果能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範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然地受到薰陶。教師繪聲繪色、形神兼備的範讀,能把課文所表現的強烈感情直接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在聽讀中進入課文的意境、感悟文章的內涵。因此,可以說成功的範讀是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的一個法寶。

    三、在比較剖析中感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比較的方法,品味、揣摩文字中的一些重點詞句,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

    四、挖掘課程資源 在閱讀中學會積累 在積累中學會運用

    學生的悟性是和自己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這就是說閱讀理解的廣度和深度更多地取決於其語文的積累程度。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 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良好的悟性。學生透過 讀、記、用 ,儲存了豐富的材料,無疑會促進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順暢表達,促進感悟力的提高。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理解,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感悟力。這樣,不僅僅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預算夠的話,你會去買CS35PLUS頂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