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輝輝18452761276

    管仲是中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曾經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使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很尊敬他,由於其名仲,因此以“仲父”稱之,意為“僅次於父親的人”,那麼“仲父”這個名稱如何產生,歷史上只有管仲這一位“仲父”嗎?

    中國古代兄長之間以“伯、仲、季”排行,老大稱“伯”,老二叫“仲”。《說文•人部》:“伯,長也。”“仲,中也。”後來指月份也有“仲季”之說。所謂“仲父”就是僅次於父親的人。在中國古代講究三綱五常,父為子綱,父親在家長制度下非常有權威。對於自己尊敬的人“以父事之”,但又不能認別人為父親,所以“仲父”一詞已經是非常高的尊崇了。

    呂不韋也當過“仲父”。他原來是一位南韓商人,投機政治後一躍而成了秦國宰相。按理他已位極人臣,權傾天下了,可他並不滿足,非逼著年幼的秦王贏政封自己為“仲父”。但是“仲父”這個稱號應該是帝王自願給的,自己硬要來的,終歸是個禍患,最後呂“仲父”被毒死,成為所有“仲父”中命運最悲慘的一位。

    西周初年的姜尚姜子牙,幫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伐商滅紂,開創了周朝800多年的基業,他就被周武王親切地稱呼為“尚父”。楚漢相爭時,項羽的謀士范增被稱為“亞父”,其實和“仲父”含義完全相同。“亞”是第二的含義,都是尊稱。三國時期東吳的大臣張昭,位高權重,被人稱為“江東仲父”。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主劉禪稱為“相父”。

    可見君主對臣子的極大榮譽便是稱“父”,意為值得尊敬的長輩。其中又以“仲父”的稱呼為多,表示僅次於父親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記憶中媽媽做的飯讓你最深刻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