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gtls47127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去書店竊讀,從書中得到了很大樂趣的事。她常常光顧書店,卻從不購買書,所以她想方設法地把自己隱藏起來,藏在人群中或者貼在一個大人身旁。直到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書店的日光燈也亮起來的時候,她才依依不捨地離開。有時還會為了看完一本書而跑幾家書店。她這種強烈的求知慾和對讀書的渴望真令人感動。作者按照時間順序,詳盡描述了兩次放學後到書店“竊讀”的過程,條理清晰。兩次“竊讀”過程的中間,插入了為何開始“竊讀”、怎麼“竊讀”以及被趕出書店的屈辱感受等相關內容的敘述。精巧的佈局謀篇,讓故事充滿了張力。《竊讀記》的題眼為“竊”,圍繞“竊”,作者細膩生動的描繪了她讀書時的情態。一個看似貶義的“竊”字,飽含了作者“竊讀”的獨特感受和複雜滋味。這種“竊讀”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呢?縱觀全文,我們不難發現,這種“竊讀”的滋味既是矛盾對立的,也是和諧交融的。“竊讀”的滋味是“快樂”與“懼怕”的交織。“我”渴望讀書,而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只讀不買,但是這樣竊讀,終於被人發現並且受到羞辱。這是課文第一部分的內容。放學後急匆匆趕往書店,交織著回顧昨天讀書而帶來的不安,“昨天讀到什麼地方了?那女孩不知最後嫁給誰?那本書放在哪裡?左角第三排,不錯……”進入書店因人多而安心,交織著害怕書被賣光的擔憂,“因為一連幾天都看見有人買,昨天好像只剩下一兩本了。”因無人注意而產生暗喜,交織著進入書店的小心,“我踮起腳尖,使矮小的身體挨蹭過別的顧客和書櫃的夾縫,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終於擠到書店裡面的放鬆,交織著尋書不得的著急和找到書後的喜悅,“在一片花綠封面的排列隊裡,我的眼睛過於急忙地尋找,反而看不到那本書的所在。從頭來,再數一遍,啊!它在這裡,原來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伸手取書準備閱讀的興奮,交織著被老闆發現後的羞慚、難堪、快樂與懼怕這一對矛盾體,就這麼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讓人又愛又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考的流程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