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的性質:
廣義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
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連續性,決定文化的發展也具有連續性和歷史繼承性。
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識:
學習文化|文化水平。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它是使個人行為能力為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文化與社會是密切相關的,沒有社會就不會有文化,但是也存在沒有文化的社會。在同一社會內部,文化也具有不一致性。例如,在任何社會中,男性的文化和女性的文化就有不同。此外,不同的年齡、職業、階級等之間也存在著亞文化的差異。
文化是學習得來的,而不是透過遺傳而天生具有的。生理的滿足方式是由文化決定的,每種文化決定這些需求如何得到滿足。從這一角度看,非人的靈長目動物也有各種文化行為的能力,但是這些文化行為只是單向的文化表現如吃白蟻的方式警戒的呼喊聲等。這和人類社會中龐大複雜的文化象徵體系相比較僅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現代人們在某一地區或某一事物上時使用“文化”這一概念時,是就“狹義文化”而言的。
2. 為了進一步說明文化性質和文化概念的內涵,對文化特徵的描述是十分必要的。綜合各派學者對文化的定義,歸結文化的一般特徵如下:
(1).文化是人類社會共同生活過程中衍生出來或創造出來的,凡人類有意無意地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是文化
自然存在物及其運動不是文化,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本身都不是文化,但人類據此而創造出來的歷法、文學、藝術以及其他物品卻是文化。人可以點頭和搖頭,這種生理機能本身不是文化,但賦予點頭和搖頭以一定的涵義,使其成為一種溝通符號,這時點頭和搖頭就成為文化。
(2). 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來的
人的觀念、知識、技能、習慣、情操等都是後天學來的,是社會化的產物。凡文化都是透過學習得到的,不需要學習的先天遺傳本能不是文化。例如人分男女,這本身不是文化,而如何做男人和女人,如何扮演好性別角色,這需要後天學習才能知道,所以做男人和做女人的規矩、模式就是文化。
(3).文化是一個群體或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享有的,個別人的特殊習慣和行為模式,不被社會承認的不能成為這個社會的文化
一個社會的人在共同生活中創造出來並共同遵守和使用的才成為這個社會的文化,如語言、風俗習慣、規範、制度、社會價值觀念等。吃饅頭是中國北方人的飲食文化,個別人吃螞蟻就不是北方文化。
(4).文化是一份社會遺產,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動態過程
任何社會的文化,都是同這個社會一樣長久的,是長期積累而成的,並且還在不斷地積累下去,是一個無盡無休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任何一個階段、任何一個時期的文化都是從前一個階段或時期繼承下來並增加了新的內容。繼承的並不是以往文化的全部,而是繼承一部分,捨棄一部分,再增加一部分,就成為一定時期的文化。因此文化是一個不斷繼承和更新的過程,不能用孤立和靜止的觀點去看待文化。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是不對的,完全否定傳統文化也是不對的,並且是不可能的。
(5).文化的多樣性與共同性
文化都是具體的、特殊的,因此無論從縱向歷史角度看,還是從橫向空間角度看,世界各個時期、各個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而且差異很大。中國古代婦女以為纏足美,所以用一個美好的詞彙--"金蓮"來稱呼它,現在"金蓮"已成為歷史的陳跡。這就是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不同點之一。中國南方人吃蛇肉和貓肉,北方人認為那是不能吃的,這就是中國南方和北方文化的差異。太平洋中某些島嶼的民族在不太久遠的過去有吃人的習俗,在別的民族認為這樣做是慘無人道的。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記載了大量世界各地的特殊文化,充分說明文化的多樣性。不承認文化的多樣性,就會走向種族中心主義,即用自己民族的價值標準判斷別的民族中發生的事件和現象的觀念。比如華人過去把國外人叫"洋鬼子",其中暗含的意思是隻有華人這樣的人才是人。而在很多美華人的眼裡,只有美金才是錢,別國的鈔票都是紙。魯迅小說中的阿Q看見城裡人煎大頭魚加上切細的蔥絲,而不像他們未莊那樣加上半寸長的蔥葉,以為城裡人錯了,就很有點未莊中心主義的味道。種族中心主義發展到極端就會產生民族沙文主義,即認為自己的民族是優等民族,鄙視和仇恨別的民族。
總結:
總之: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是值得每個中華兒女為之驕傲的。我們應該很好的傳承下去。
1.文化的性質:
廣義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
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連續性,決定文化的發展也具有連續性和歷史繼承性。
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識:
學習文化|文化水平。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它是使個人行為能力為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文化與社會是密切相關的,沒有社會就不會有文化,但是也存在沒有文化的社會。在同一社會內部,文化也具有不一致性。例如,在任何社會中,男性的文化和女性的文化就有不同。此外,不同的年齡、職業、階級等之間也存在著亞文化的差異。
文化是學習得來的,而不是透過遺傳而天生具有的。生理的滿足方式是由文化決定的,每種文化決定這些需求如何得到滿足。從這一角度看,非人的靈長目動物也有各種文化行為的能力,但是這些文化行為只是單向的文化表現如吃白蟻的方式警戒的呼喊聲等。這和人類社會中龐大複雜的文化象徵體系相比較僅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現代人們在某一地區或某一事物上時使用“文化”這一概念時,是就“狹義文化”而言的。
2. 為了進一步說明文化性質和文化概念的內涵,對文化特徵的描述是十分必要的。綜合各派學者對文化的定義,歸結文化的一般特徵如下:
(1).文化是人類社會共同生活過程中衍生出來或創造出來的,凡人類有意無意地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是文化
自然存在物及其運動不是文化,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本身都不是文化,但人類據此而創造出來的歷法、文學、藝術以及其他物品卻是文化。人可以點頭和搖頭,這種生理機能本身不是文化,但賦予點頭和搖頭以一定的涵義,使其成為一種溝通符號,這時點頭和搖頭就成為文化。
(2). 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來的
人的觀念、知識、技能、習慣、情操等都是後天學來的,是社會化的產物。凡文化都是透過學習得到的,不需要學習的先天遺傳本能不是文化。例如人分男女,這本身不是文化,而如何做男人和女人,如何扮演好性別角色,這需要後天學習才能知道,所以做男人和做女人的規矩、模式就是文化。
(3).文化是一個群體或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享有的,個別人的特殊習慣和行為模式,不被社會承認的不能成為這個社會的文化
一個社會的人在共同生活中創造出來並共同遵守和使用的才成為這個社會的文化,如語言、風俗習慣、規範、制度、社會價值觀念等。吃饅頭是中國北方人的飲食文化,個別人吃螞蟻就不是北方文化。
(4).文化是一份社會遺產,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動態過程
任何社會的文化,都是同這個社會一樣長久的,是長期積累而成的,並且還在不斷地積累下去,是一個無盡無休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任何一個階段、任何一個時期的文化都是從前一個階段或時期繼承下來並增加了新的內容。繼承的並不是以往文化的全部,而是繼承一部分,捨棄一部分,再增加一部分,就成為一定時期的文化。因此文化是一個不斷繼承和更新的過程,不能用孤立和靜止的觀點去看待文化。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是不對的,完全否定傳統文化也是不對的,並且是不可能的。
(5).文化的多樣性與共同性
文化都是具體的、特殊的,因此無論從縱向歷史角度看,還是從橫向空間角度看,世界各個時期、各個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而且差異很大。中國古代婦女以為纏足美,所以用一個美好的詞彙--"金蓮"來稱呼它,現在"金蓮"已成為歷史的陳跡。這就是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不同點之一。中國南方人吃蛇肉和貓肉,北方人認為那是不能吃的,這就是中國南方和北方文化的差異。太平洋中某些島嶼的民族在不太久遠的過去有吃人的習俗,在別的民族認為這樣做是慘無人道的。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記載了大量世界各地的特殊文化,充分說明文化的多樣性。不承認文化的多樣性,就會走向種族中心主義,即用自己民族的價值標準判斷別的民族中發生的事件和現象的觀念。比如華人過去把國外人叫"洋鬼子",其中暗含的意思是隻有華人這樣的人才是人。而在很多美華人的眼裡,只有美金才是錢,別國的鈔票都是紙。魯迅小說中的阿Q看見城裡人煎大頭魚加上切細的蔥絲,而不像他們未莊那樣加上半寸長的蔥葉,以為城裡人錯了,就很有點未莊中心主義的味道。種族中心主義發展到極端就會產生民族沙文主義,即認為自己的民族是優等民族,鄙視和仇恨別的民族。
總結:
總之: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是值得每個中華兒女為之驕傲的。我們應該很好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