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鹽歷史悠久,是手工技藝中較為特別的一種,它與一般的非物質文化存在形態不同,精神追求的成分較少,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即飲食密切相關。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這與釀酒技藝的情況類似。
鹽以海水為基本原料,並利用近海灘塗出現的白色之泥(鹹泥)或灰土(泥),結合日光和風力蒸發,透過淋、潑等方法制成鹽滷(鮮滷),再透過火煎或日曬、風能等方式結晶,製成粗細不同的成品鹽。整個生產過程有10餘道工序,主要包括(以曬灰制滷和煎灶、坦曬為例):。
1、開闢灘場工序:
近海築塘御潮,建水閘,納潮排淡;開溝築塍為界,成方塊灘場,環場溝渠貯海水(另同時挖若干潭貯潮)
2、制灰土工序:
先用削刀削松灘場泥,以碌扒碌碎泥塊,再用竹竿攬泥成細,形如灰狀。挑潭中海水,用木瓢灑潑勻透,使泥(灰)吸收水中鹽分,日中再潑再曬,至日落,以削刀將泥(灰)集聚,用木板夾成長堤狀,以防夜雨。次日天晴,仍翻扒推平,以碌扒扒松,方法如前。一般盛夏二日至三日,秋冬四日,泥(灰)中已飽含鹽分。
3、制滷工序:
在灘場中心便利位置築土圈如櫃,長八尺,闊6尺,高2尺,深3尺,稱灰溜。在溜旁開一井,深8尺(或用缸以承溜),溜底用短木數段平鋪,木上再鋪細竹數十根,覆以柴灰,然後填所曬場泥(灰)入溜中,用足踏實,再以稻草覆灰,挑潭中海水潑草灰上,使緩緩潛滲入井中,即成鹹鹵(鮮滷),可上灶煎鹽。測滷鹹度用石蓮沉浮而定。後改為用柴灰平鋪鹽田,引海水入鹽田,吸取其鹹分。灰曬乾後掃成堆,如是重複二天,灰中飽含鹹分。再挑灰至漏碗,灌海水至漏底,即成鮮滷。
4、結晶工序:
①煎法:設泥灶,用鐵盤或篾盤、鐵鍋(大鍋二具,中鍋一具),置其上,注滷水入內加熱,將皂角末和半糠攪沸滷中,頃刻成鹽。2坦曬:擇鹽田適中地段,圍成方格(每格50~100平方米不等)。格內土壓實,鋪上碎缸片,中分數格,將鮮滷注入坦格中,利用Sunny與風力,使滷濃縮結晶成鹽。
曬鹽的主要器具和設施:
(1) 灰場(土)製作: 削刀、扒碌、竹竿、木瓢、勾擔、畚箕、夾板、翻扒、笤帚。
(2) 制滷器具: 灰溜、井(或缸)、短木、細竹、竹管、柴灰、稻草、木勺、石蓮。
(3) 煎灶或坦曬: 煎法,草舍、鐵盤、篾盤、皂角未、米糠、鐵鍋(大二具,中鍋一具)、木桶、薪。坦曬,坦格鋪缸片(每格50~100平方米不等)、盛滷木桶、笤帚、籮筐、籮槓、倉坨。
曬鹽歷史悠久,是手工技藝中較為特別的一種,它與一般的非物質文化存在形態不同,精神追求的成分較少,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即飲食密切相關。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這與釀酒技藝的情況類似。
鹽以海水為基本原料,並利用近海灘塗出現的白色之泥(鹹泥)或灰土(泥),結合日光和風力蒸發,透過淋、潑等方法制成鹽滷(鮮滷),再透過火煎或日曬、風能等方式結晶,製成粗細不同的成品鹽。整個生產過程有10餘道工序,主要包括(以曬灰制滷和煎灶、坦曬為例):。
1、開闢灘場工序:
近海築塘御潮,建水閘,納潮排淡;開溝築塍為界,成方塊灘場,環場溝渠貯海水(另同時挖若干潭貯潮)
2、制灰土工序:
先用削刀削松灘場泥,以碌扒碌碎泥塊,再用竹竿攬泥成細,形如灰狀。挑潭中海水,用木瓢灑潑勻透,使泥(灰)吸收水中鹽分,日中再潑再曬,至日落,以削刀將泥(灰)集聚,用木板夾成長堤狀,以防夜雨。次日天晴,仍翻扒推平,以碌扒扒松,方法如前。一般盛夏二日至三日,秋冬四日,泥(灰)中已飽含鹽分。
3、制滷工序:
在灘場中心便利位置築土圈如櫃,長八尺,闊6尺,高2尺,深3尺,稱灰溜。在溜旁開一井,深8尺(或用缸以承溜),溜底用短木數段平鋪,木上再鋪細竹數十根,覆以柴灰,然後填所曬場泥(灰)入溜中,用足踏實,再以稻草覆灰,挑潭中海水潑草灰上,使緩緩潛滲入井中,即成鹹鹵(鮮滷),可上灶煎鹽。測滷鹹度用石蓮沉浮而定。後改為用柴灰平鋪鹽田,引海水入鹽田,吸取其鹹分。灰曬乾後掃成堆,如是重複二天,灰中飽含鹹分。再挑灰至漏碗,灌海水至漏底,即成鮮滷。
4、結晶工序:
①煎法:設泥灶,用鐵盤或篾盤、鐵鍋(大鍋二具,中鍋一具),置其上,注滷水入內加熱,將皂角末和半糠攪沸滷中,頃刻成鹽。2坦曬:擇鹽田適中地段,圍成方格(每格50~100平方米不等)。格內土壓實,鋪上碎缸片,中分數格,將鮮滷注入坦格中,利用Sunny與風力,使滷濃縮結晶成鹽。
曬鹽的主要器具和設施:
(1) 灰場(土)製作: 削刀、扒碌、竹竿、木瓢、勾擔、畚箕、夾板、翻扒、笤帚。
(2) 制滷器具: 灰溜、井(或缸)、短木、細竹、竹管、柴灰、稻草、木勺、石蓮。
(3) 煎灶或坦曬: 煎法,草舍、鐵盤、篾盤、皂角未、米糠、鐵鍋(大二具,中鍋一具)、木桶、薪。坦曬,坦格鋪缸片(每格50~100平方米不等)、盛滷木桶、笤帚、籮筐、籮槓、倉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