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門通幽

    我所知道的是在先進的坦克上,有一種自動獵殲系統,就是坦克在運動中,不管怎麼顛簸,坦克炮口始終是穩定的,就象在炮塔下裝了陀螺儀一樣,而且始終是在不停的自動瞄準目標並鎖定目標,德國豹式坦克為了促銷還專門演示了,坦克在高速行進中,在炮管頭的位置固定了一個裝滿水的水杯,就是要看看水到最後灑沒灑出來,但是這種技術有沒有運用到艦炮上,就不知道了,我相信這種技術如果我們也有了,那麼裝在軍艦的艦炮上,來對抗大浪對艦炮射擊精度的影響,應該也不成問題,如果這種技術我們還未掌握,那也沒關係,我們的艦炮可以發射衛星制導炮彈,就算艦炮在巨烈搖晃中發射(並沒有精確瞄準和鎖定目標)只要艦炮簡單的朝向目標把炮彈發射出去,精度問題就交給全球組網的北斗導航衛星來解決吧

  • 2 # 小柳聊聊兵

    艦炮在大浪下能否擊中目標,這個問題是肯定的,否責就失去作為艦炮的意義。

    艦炮不同與普通的陸地的榴彈炮、加農炮、野戰炮等等。

    眾所周知大炮開火之前都要裝定射擊珠圓,艦炮也不例外,但陸地炮火裝定射擊珠圓時只要考慮風向影響即可不需要考慮海浪的影響。

    艦炮的科技難度是極大的,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到口徑、體形、重量、自動化裝填彈藥等等,最重要的要做到艦艇橫搖與縱搖對艦炮射擊精度的影響。目前只有幾個國家撐握設計生產艦炮的能力,像印度這樣的軍事大國都不能生產艦炮,其驅逐艦上的艦炮大部分進口自義大利。

    所以說艦炮在大浪可是可以擊中目標的!

  • 3 # 使用者92780611160

    大家都知道,船不管多大,噸位多高在海上航行時,都會受到大風大浪的影響。那麼在這樣不規律搖擺的軍艦上,艦炮是怎麼做到開火併擊中將近幾十公里外的敵軍戰艦的,這也是各國海軍科技和作戰人員所探索的問題。

    二戰和二戰前的時候,那些看上去非常威武霸氣的大口徑主炮,在海戰中的命中率其實是非常低的,例如在著名的日德蘭海戰中,英國皇家艦隊和德國公海艦隊的主炮命中率加起來合計都不到百分之十五。因為那時科技技術不發達,主炮的瞄準主要是靠人員進行目測,再透過圖紙,用相關公式測算出來的資料,所以效率低而且精確度也不高。比方說,瞭望員報告敵艦的大概位置後,測算員會在指揮室根據主炮口徑製作射擊距離,再透過敵艦的大概位置推算出主炮塔需要把主炮管 “抬”到什麼角度,最後開火,至於艦身搖擺和其他外在因素完全只能再射擊中不斷調整。以達到最佳命中機率。

    到了二戰時期,雷達技術有了一定發展,但是並不能直接輔助艦載主炮瞄準,只是能夠相對更準的測算出距離而已。具體的外部情況還是需要透過炮手的經驗和技術來決定。運氣成分依舊很大,像二戰時,德軍的 “俾斯麥”號能夠一炮擊沉“胡德”號,除了經驗和技術,還有的就是運氣。但是隨著軍事技術的不斷髮展,艦炮技術並沒有因為導彈的發展而停止不前。現代的軍艦艦炮雖然口徑不大,但是瞄準方式和二戰已經大有不同,由於陀螺儀和穩定儀的出現,主炮再搖擺的海上幾乎不會再出現受搖擺影響的情況。而且,雷達技術的強大和火控系統的發達,實現了能夠精確獲得對敵艦射擊的相關資料,即便在幾十公里的射程內也能夠精準擊中目標。

  • 4 # 冬雨AK

    可以的,艦炮射擊受風浪影響很大,如何確保射擊精度一直是海軍的難題,在風帆戰艦時代,完全是靠炮手的經驗和技術,隨著火炮技術和造船技術的進步,一系列的艦炮射擊系統被研發出來

    一戰 二戰時期,雷達還未普及,因此,主要採用的是測距系統 光學瞄準配合陀螺儀,來修正船體的搖擺量,還有指揮儀聯動和自動搖擺齊射控制裝置,指揮儀什麼舷角,所有火炮就對準什麼舷角,同時各自有個補償修正量,此外, 需要陀螺儀平臺作為基準,不然火炮抬炮角度都難定,射擊指揮儀當中是有一個水平儀的,水平儀的底座是跟隨戰艦搖擺,但轉軸會保持原來的水平指向,隨時測出戰艦橫搖和縱搖的大小,控制穩定瞄準部位來保持水平穩定的,而這個水平儀就是基於陀螺儀的裝置

    二戰之後,火控雷達技術飛速發展,各國海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多采用艦炮炮位半自動開環穩定瞄準系統和艦炮炮位速度穩定瞄準系統,其中前者可以看作是二戰廣泛使用的艦炮射擊系統的升級版,透過補償艦炮繞火炮立軸運動(上下)和火炮耳軸運動(左右),透過陀螺儀,產生一個搖擺運動速度成比例的訊號,透過訊號放大器 調節器 補償緩解產生補償訊號,此訊號使火炮運動與艦體運動相反,從而確保射擊精度

    艦炮炮位速度穩定瞄準系統,即透過火控雷達持續照射目標,從而確保精度,火控雷達波長較短,但是精度高,具有自動追蹤能力,能夠持續獨立運轉為武器提供目標精確方位座標,自動計算射擊引數,透過控制火炮穩定系統,使火炮持續對準目標,從而確保射擊精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燒機油冒什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