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丈冰32
-
2 # 煙雨樓臺雨淅淅
孩子到一定的年齡就要讓他參與進來。在你乾的時候讓他幫忙,自己的小襪子,小內褲自己洗。慢慢的讓他乾點洗衣服,洗碗之類的。切記,孩子想做家務的時候,你不能阻止他,不管幹的如何,都要讓他先嚐試。
-
3 # 沐瀅讀書育兒
這是一個很好的引人思考的問題。也反映了現在家庭教育的現狀。
記得我考家庭教育指導師證的時候,我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有關孩子家務能力培養的內容。而這個內容,是被國內家長普遍忽略的問題。
因為擔心孩子做不好,擔心出意外,擔心做家務影響孩子學習,擔心……總之,因為父母的各種擔心,導致了家務這件本來就應當由全體家庭成員根據自己能力分擔的事情,變成了父母一手包辦。
更有父母放話:只要你好好學習,剩下的啥都不用你管。
所以,主要的問題,並不出在孩子,而是在於父母本身。
初生嬰兒並不知道家務是什麼,而是更多地把它融入到遊戲中,比如18個月前的孩子能夠獨立完成將穿過的紙尿褲扔進垃圾桶、把玩具收回到原來的地方這些最基礎的家務。
而這些家務能夠培養孩子的秩序感,能夠為孩子的身心發展起到非常好的幫助。
沒有孩子不喜歡這樣的“遊戲”,不知不覺,他完成了家務,對於他來說這並不是枯燥繁重的任務,反而覺得很有意思。
是家長用成年人既定的眼光認為,孩子啥都幹不好,幹啥都會有危險,才導致了凡事包辦,孩子從來不做家務。
還有的父母用一種“薪酬式”的辦法讓孩子做家務,比如洗一次碗1元錢,掃一次地2元錢,來“鼓勵”孩子做家務,但這種辦法其實並不可取,因為家務的本質是全體家庭成員共同完成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是力所能及的分內之事,如果以“薪酬”作為獎勵,一旦這種薪酬獎勵消失,孩子會隨之失去動力,甚至有的孩子會問父母:憑啥不給錢還讓我來做家務?
世界各國關於孩子做家務有明確的立法,而在中國是空白的。對照世界各國兒童平均每日的勞動時間,美國1.2小時,南韓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中國0.2小時。中國家長更重視孩子的智力培養,而忽略了做家務這個最基本的能力素質培養。
哈佛大學有一項調查表明,愛幹家務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是15:1,犯罪率為1:10.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和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和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從源頭上說,家長的觀念改變了,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才能讓孩子重新回到家務中來。
美國育兒專家伊麗莎白·潘特利發表過一份不同年齡兒童家務對照指南,網上也有豐富的資源,感興趣的話可以查詢一下,結合我們國家的國情給孩子設定家務對照表。
個人拙見,望採納。
-
4 # 左右64481
說起現在的做家務,無論城市孩子還是農村孩子,都是一種能力的缺失!也是長輩的一種溺愛!
城市裡的孩子,因為競爭激烈,從上小學,有些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需要上各種補習班,把每天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即使有一點休息時間,大人看在孩子太辛苦的份上,也不捨得讓孩子幹活。面對每天繁重的學習壓力,沒有幾個能在晚上十一二點前休息的,覺都不夠睡,還有什麼時間做家務呢?我家的孩子,在上小學時,休息日偶爾會自己洗洗內衣褲,打掃一下自己的房間,自從上了初中以後,基本就沒幹過啥活了,作業都到很晚了。看她這麼辛苦,作為家長也真是心疼。其實對於孩子做不做家務這事,父母也是不捨得!父母但凡有點時間,哪裡會留給孩子做呢?每次父母和孩子聚在一起,都是父母讓孩子待著吧,多歇歇,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世上沒有不會做家務的孩子,只是階段性的問題,有多少人在婚前什麼都不做,婚後什麼都會做了,這就是成長,所以不要糾結孩子到底該不該幫忙做家務,量力而行就可以了!記著有次暑假,孩子心血來潮,要學做飯,我想著這是好事啊,就放手給她做吧,可是偏偏不放心,碎碎念,把孩子的一搶熱誠都給澆滅了,從此以後不再碰家務事!可能每個家庭大體也如此吧,因為父母的太過溺愛,大包大攬,導致的現在的不喜家務。其實。這都不算什麼,只要平時教育的好,讓孩子學會感恩,慢慢的都會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幹家務~遲早的事!中國父母的觀念也要儘快改變,要給孩子獨立的權利,給孩子成長的機會,他們會成為我們期待的孩子的!
回覆列表
謝邀答。什麼時候家務變成了父母來做,孩子去哪了?從過去到現在的家務什麼時候都是父母來做的,沒有什麼時候變成了。孩子哪也沒去,就是父母慣的,捨不得讓孩子做。如果孩子從外地回家來,父母更捨不得讓他們做家務。孩子有主動幫著父母做家務,父母馬上說,不用你們,快去歇著吧,玩去吧。這就是中國父母愛孩子的方式。真是弄不了啊!做父母的只要能動就幹,甘願為孩子服務,有的父母80歲生日還要自己動手做菜,讓孩子們等著吃。不可思議?可思議:父母就是這樣的心。
(個人觀點,一班的父母都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