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浸淚柔情168

    1、切莫輕信他人

    老者通常一方面“耳根子比較軟”,一方面對現在社會上的新鮮事物不是特別瞭解,因此一旦碰上類似“高科技”、“新潮流”的東西,特別容易被騙。 2、莫忌諱立遺囑

    很多老人忌諱在生前,特別是在身體健康、神智清醒的時候立遺囑,有點怕不是個好兆頭。

    其實,別以為立遺囑有什麼晦氣,實際上,在退休規劃的過程中,用心立一份合理的遺囑,對本人和家人都是一件好事,可以避免百年之後不必要的紛爭。有時候,對於寂寞生活的老人而言,說不一定也是個幫助繼承人順利得到遺產的一個好辦法。

    3、避免無計劃消費

    進入老年後,老年人的支出會有很大變化,應及時進行合理調整。但不要在消費方面因小失大,例如不捨得買水果、蔬菜等食物,這樣造成營養不良,反而增加醫藥費支出,得不償失。

    有些老人,特別是經濟條件不太寬裕的老人,小病拖著不看,不斷透支身體,以致生大病後花掉更多的醫藥費,導致經濟、生活更加困難。這就屬於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了。老年健康亦是一種投資。老人患病後要及時治療,加強身體鍛鍊,進行必要的營養補充,注意勞逸結合等。

    4、切忌押上畢生積蓄投資

    老年人可以把基金、股票、債券等理財工具作為理財“菜籃子”中的一員,切忌押上畢生積蓄只投資於一類產品。不要被某類投資的豐厚收益衝昏了頭腦,而把所有資金都投入進去。

    中老年人必須準備好養老錢,在資金還有富餘的情況下再適當積極投資,一來有更好獲利的希望,二來也可以體驗退休後快樂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5、不要盲目為他人擔保

    有些老人常礙於面子為他人提供經濟擔保,把儲蓄存單、債券等有價證券抵押給銀行辦理貸款業務。殊不知,一旦你簽了字,你的有價證券作為了擔保物,一旦貸款到期後,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作為擔保人,銀行就會依法凍結你的有價證券用於收回債權,你的損失就不止一點點了。

    不要輕易給別人簽署各類檔案、報告,也不要把自己的金融資產憑據、有價證券等借給別人使用,無論那人用於什麼途徑。

    6、保險不宜買太多

    老年人買保險往往出現兩個極端,要麼一點也不買,聽到保險兩個字就難受;要麼很容易聽信保險代理人的話,經常不切實際地買一些保險。

    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對的。保險的目的歸根到底是將自身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因此,在購買保險時,應充分認識自己或家庭的最大風險是什麼?老人也應當如此考量。要買保險就要有效投保,保費花在刀刃上。

    7、莫貪圖高利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隻贏不輸的投資。如果太貪心,很容易遭受損失。

    陳老伯家住浙江,那裡民間借貸的風氣很盛。陳老伯的鄰居看老人家裡也有點積蓄,就勸他拿出去借給別人,收點利息權當是賺點買菜錢。這位鄰居幫陳老伯介紹了兩個想要借錢的人。其中一個人願意出1%的月利息,另一個願意出2%的月利息。陳老伯賺錢心切,很快把錢借給了利息高的那個人。沒想到,半年之後,這個向陳老伯借錢的“工廠老闆”被人騙了一個集裝箱的貨,企業無法繼續下去,陳老伯的月度利息拿不到了,幾萬塊本金也一時半會兒拿不回來了。

    因此,老人在私人借貸、個人投資等方面,一定要特別提醒自己,不要追求過高的收益,免得翻船。

    8、投資不要過於單一

    有些老人一聽到某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高,便一哄而上把所有的錢都投入購買,遇到市場變化,如股市不好,則馬上全部撤離。於是總有人在問,現在有什麼可投資的?

    建議在做理財規劃時,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年齡、收入、家庭等情況,兼顧收益與風險來構建一個高效的投資組合,以此獲得穩定的收益。

    9、理財沒規劃不行

    “理財是年輕、壯年時候的事情,都已經退休了,還能怎麼規劃啊。船到橋頭自然直,隨它去吧。”

    10、別太多涉足高風險投資

    老年人因機體衰老,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都較差,因此最好不要選擇風險性高的投資方式,如期貨、外匯買賣等。如果心理承受力較強,心情不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則可以參與一部分的風險投資,但比例不宜過高。一部分老年人對於退休後的理財很不關注,老年以後就沒必要理財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植物大戰殭屍2搖滾年代第4天困難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