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唐貞元二年(786年)韓愈十九歲,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 直至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到一次回覆;三次登權者之門,均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這是韓愈從政開始。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邊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邊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第二年(801年)透過銓選。這時期寫的《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復古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主張,這是韓愈發起開展古文運動的代表作。這年秋末,韓愈時年三十四歲,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開端。任職四門博士期間,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第子”。
貞元十八年(802年)寫了名作《師說》,系統提出師道的理論。冬,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在任不過兩個月,為了體恤民情,忠於職守,上書《論天旱人飢狀》,因遭權臣讒害,貶官連州陽山令。韓愈三年任職陽山令,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魚獵活動,愛民惠政德禮文治,《新唐書·韓愈傳》因此特書“有愛於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陽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韓愈門下,與青年學子吟詩論道,詩文著作頗豐,今見之《昌黎文集》有古詩二十餘首,文數篇。此時構思並開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構成韓學重要論著“五原”學說,這是唐宋時期,新儒學的先聲,其理論建樹影響巨大。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
元和三年(808年),韓愈改真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以後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
元和九年(814年),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誥。
元和十年(815年),晉升為中書舍人。
元和十二年(817年),協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 “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得表,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刺史。韓愈任潮州刺史八個月,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千餘年來,使潮州文化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區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韓愈調任袁州刺史,雖然僅在袁州九個月,卻辦了一件“禁隸”的大好事,據新舊《唐書》記載:“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入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曰:禁其為隸。”當地人為了感激韓愈的這一行為,建了昌黎書院(今存)表示紀念。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韓愈詔內調為國子祭酒。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
長慶二年(822年)單身匹馬,冒著風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年)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稱複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後相繼調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他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生平:
唐貞元二年(786年)韓愈十九歲,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 直至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到一次回覆;三次登權者之門,均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這是韓愈從政開始。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邊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邊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第二年(801年)透過銓選。這時期寫的《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復古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主張,這是韓愈發起開展古文運動的代表作。這年秋末,韓愈時年三十四歲,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開端。任職四門博士期間,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第子”。
貞元十八年(802年)寫了名作《師說》,系統提出師道的理論。冬,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在任不過兩個月,為了體恤民情,忠於職守,上書《論天旱人飢狀》,因遭權臣讒害,貶官連州陽山令。韓愈三年任職陽山令,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魚獵活動,愛民惠政德禮文治,《新唐書·韓愈傳》因此特書“有愛於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陽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韓愈門下,與青年學子吟詩論道,詩文著作頗豐,今見之《昌黎文集》有古詩二十餘首,文數篇。此時構思並開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構成韓學重要論著“五原”學說,這是唐宋時期,新儒學的先聲,其理論建樹影響巨大。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
元和三年(808年),韓愈改真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以後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
元和九年(814年),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誥。
元和十年(815年),晉升為中書舍人。
元和十二年(817年),協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 “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得表,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刺史。韓愈任潮州刺史八個月,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千餘年來,使潮州文化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區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韓愈調任袁州刺史,雖然僅在袁州九個月,卻辦了一件“禁隸”的大好事,據新舊《唐書》記載:“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入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曰:禁其為隸。”當地人為了感激韓愈的這一行為,建了昌黎書院(今存)表示紀念。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韓愈詔內調為國子祭酒。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
長慶二年(822年)單身匹馬,冒著風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年)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稱複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後相繼調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他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