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樂——鎖定技,當其他玩家使用【殺】指定你為目標時,需額外棄掉一張基本牌,否則該【殺】對你無效。 放權——你可跳過你的出牌階段,若如此做,在回合結束時可棄一張手牌令一名其他角色進行一個額外的回合。 若愚——主公技,覺醒技,回合開始階段,若你的體力是全場最少的(或之一),你須增加1點體力上限,回覆1點體力,並永久獲得技能“激將”。 【享樂】和【放權】或許更符合現代人對劉禪的印象,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庸主,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但在《三國志》中有一段記載,說諸葛亮對人稱讚劉禪,那人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劉備,劉備很高興,說:連諸葛亮都稱讚劉禪“智量甚大”,比想象中聰明,我還有啥擔憂的?諸葛亮不會阿諛奉承,劉備不會不識人,所以,劉禪絕不是像傳統觀念中那麼無能。縱觀歷史,劉禪就任蜀漢皇帝共計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2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在賢臣的輔助下做了29年的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能執政這麼久,劉禪肯定有其過人之處。所以【若愚】的主公技不無道理,他還算是個有大智慧的皇帝,如此看來最後的投降,也算保全了蜀國百姓的性命和財產。至於【放權】的出處是來自劉禪繼位前期對諸葛亮的任用,雖然對其多次北伐的的事情很不贊同,但依舊給予諸葛亮鼓勵和支援,足見一個帝王的寬容和大度以及對他父親遺命的遵從和對長輩的尊重。【享樂】則是記述了投降後被冊封為“安樂公”的史實。其實,劉禪或許有自己的苦衷,誰又能說他的安樂不是為了黎明百姓的太平著想呢?所以,【享樂】這個技能內容告訴你:【殺】不夠就別殺了。 劉禪作為一名3血綜合型武將。他的最強技還是體現在【放權】這個“強輔”的技能上,回合內無所作為,留一手攻防皆可的牌結束回合,讓同陣營比自己有作為、座次位置上佳的人“提前行動”絕對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當然非主公位、未覺醒前滿血狀態下發動【放權】,手裡僅剩餘2張牌,也算是回合外的“高危人群”了。幸好還有高防禦的【享樂】做鋪墊,有這個技能在,不但一定程度的保全了自己的性命,還或多或少的干擾了他人的手牌量,也因這個技能的存在,他的存活率要比他爸爸高多了,最起碼很容易被人“無視”。他在位的年代,五虎上將已經掛的差不多了,所以以基本牌著稱的張飛、關羽、趙雲等人也拿他無能為力。尤其是張三爺的【咆哮】表示壓力很大,再也無法發動起連續有有效的進攻了。【若愚】這個需要覺醒的主公技,也是比較務實的、長久受益的覺醒技,註定劉禪醒了之後場上的局面一定會發生比較大的改變,曹丕顯得很無助,同樣是“官二代”,劉禪是有機會躋身4體力將的,做主公位時,還可能成為5體力將,而曹丕只能徘徊在3血旁,邊吃葡萄邊吃桃了。 【主公】:作為一名主公,劉禪絕算得上比較上佳的人選,尤其是在“覺醒”後,很可能成為一位5體力3技能的大哥,誰能小視?去哪而變那麼多基本牌殺他去啊?面對【享樂】無法對其發動連續的攻擊是最為糾結的。換做別的主公,若是忠臣的座次不好,山高皇帝遠,想保主難了去了,可這對於劉禪來說,不就是略過一回合的事嗎?這都不叫事!同樣是“交給你了”大喬交的是災難,劉禪交的是機遇。當然,瞅準“忠心”對劉禪來說至關重要!可總一味的【放權】也不是件明智的選擇,除非忠臣坐在主公的下家,依靠【放權】達成連動兩回合的效果,否則額外的一回合能做的事還是非常有限。同他爸爸相同,“覺醒”後只需大喊一聲,就有蜀國的自己人為其出殺,當然,像激將、護駕等主公技在實戰中其實不怎麼好使,但好歹比沒有強。 【忠臣】:作為一名忠臣,【放權】這個技能顯得有點無助。你說你要【放權】給主公吧,很可能打擾他老人家的休息,再者,好的君主都不愛前期太過“有作為”。放給內奸吧,怕他腦子一熱,為了1分的蠅頭小利,把槍口瞄向主公,這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係數;思前想後,總不能放給反賊吧?所以,想當一名好忠臣,前提是要好好活著,把自己當成一個打不死的三血稻草人,替主公多挨幾刀吧。因為你的【享樂】所以很容易被動的將嘲諷引到主公身上,這顯然是天生的沒辦法,但因此導致主公掛了,你的責任肯定是推卸不開的,所以,多留桃,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別自己埋頭苦吃,切記:存點給主公。當然,敵方要是有張郃、張遼等“突襲流”在,還是自己吃了吧,否則太浪費了。 【反賊】:作為一名反賊,又恢復了自己“強輔”的一面,反正兄弟們多,看誰離主公近,就【放權】給他,自己無作為可以,團隊勝利就是最終的勝利。做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好反賊,從【放權】開始。當然,一直“隱身”加之【享樂】也容易讓別的兄弟們先你一步而去,導致後期難免自己親自上陣赤膊。所以,不光要學會放,還得學會收,關鍵時刻要懂得補刀,無論補什麼刀,哪怕是自己人的。適當的留些攻擊型的手牌,趁著人多勢眾,能打就打兩下,否則很容易寡不敵眾。 【內奸】:作為一名內奸,一定要懂得知足,【享樂】能幫助你一時半會不被“關注”,但反賊們慢慢的走了,忠臣們也不一定都在了,不見得滿血,技能也基本變成1個的你,又無太強輸出,留一個空蕩蕩的3體力空殼,真的挑的過主公嗎?所以,劉禪做內奸時,想好了,什麼時候該裝忠,什麼時候該跳反,遊刃有餘的遊走在好壞人邊緣,才是生存之道。
享樂——鎖定技,當其他玩家使用【殺】指定你為目標時,需額外棄掉一張基本牌,否則該【殺】對你無效。 放權——你可跳過你的出牌階段,若如此做,在回合結束時可棄一張手牌令一名其他角色進行一個額外的回合。 若愚——主公技,覺醒技,回合開始階段,若你的體力是全場最少的(或之一),你須增加1點體力上限,回覆1點體力,並永久獲得技能“激將”。 【享樂】和【放權】或許更符合現代人對劉禪的印象,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庸主,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但在《三國志》中有一段記載,說諸葛亮對人稱讚劉禪,那人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劉備,劉備很高興,說:連諸葛亮都稱讚劉禪“智量甚大”,比想象中聰明,我還有啥擔憂的?諸葛亮不會阿諛奉承,劉備不會不識人,所以,劉禪絕不是像傳統觀念中那麼無能。縱觀歷史,劉禪就任蜀漢皇帝共計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2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在賢臣的輔助下做了29年的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能執政這麼久,劉禪肯定有其過人之處。所以【若愚】的主公技不無道理,他還算是個有大智慧的皇帝,如此看來最後的投降,也算保全了蜀國百姓的性命和財產。至於【放權】的出處是來自劉禪繼位前期對諸葛亮的任用,雖然對其多次北伐的的事情很不贊同,但依舊給予諸葛亮鼓勵和支援,足見一個帝王的寬容和大度以及對他父親遺命的遵從和對長輩的尊重。【享樂】則是記述了投降後被冊封為“安樂公”的史實。其實,劉禪或許有自己的苦衷,誰又能說他的安樂不是為了黎明百姓的太平著想呢?所以,【享樂】這個技能內容告訴你:【殺】不夠就別殺了。 劉禪作為一名3血綜合型武將。他的最強技還是體現在【放權】這個“強輔”的技能上,回合內無所作為,留一手攻防皆可的牌結束回合,讓同陣營比自己有作為、座次位置上佳的人“提前行動”絕對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當然非主公位、未覺醒前滿血狀態下發動【放權】,手裡僅剩餘2張牌,也算是回合外的“高危人群”了。幸好還有高防禦的【享樂】做鋪墊,有這個技能在,不但一定程度的保全了自己的性命,還或多或少的干擾了他人的手牌量,也因這個技能的存在,他的存活率要比他爸爸高多了,最起碼很容易被人“無視”。他在位的年代,五虎上將已經掛的差不多了,所以以基本牌著稱的張飛、關羽、趙雲等人也拿他無能為力。尤其是張三爺的【咆哮】表示壓力很大,再也無法發動起連續有有效的進攻了。【若愚】這個需要覺醒的主公技,也是比較務實的、長久受益的覺醒技,註定劉禪醒了之後場上的局面一定會發生比較大的改變,曹丕顯得很無助,同樣是“官二代”,劉禪是有機會躋身4體力將的,做主公位時,還可能成為5體力將,而曹丕只能徘徊在3血旁,邊吃葡萄邊吃桃了。 【主公】:作為一名主公,劉禪絕算得上比較上佳的人選,尤其是在“覺醒”後,很可能成為一位5體力3技能的大哥,誰能小視?去哪而變那麼多基本牌殺他去啊?面對【享樂】無法對其發動連續的攻擊是最為糾結的。換做別的主公,若是忠臣的座次不好,山高皇帝遠,想保主難了去了,可這對於劉禪來說,不就是略過一回合的事嗎?這都不叫事!同樣是“交給你了”大喬交的是災難,劉禪交的是機遇。當然,瞅準“忠心”對劉禪來說至關重要!可總一味的【放權】也不是件明智的選擇,除非忠臣坐在主公的下家,依靠【放權】達成連動兩回合的效果,否則額外的一回合能做的事還是非常有限。同他爸爸相同,“覺醒”後只需大喊一聲,就有蜀國的自己人為其出殺,當然,像激將、護駕等主公技在實戰中其實不怎麼好使,但好歹比沒有強。 【忠臣】:作為一名忠臣,【放權】這個技能顯得有點無助。你說你要【放權】給主公吧,很可能打擾他老人家的休息,再者,好的君主都不愛前期太過“有作為”。放給內奸吧,怕他腦子一熱,為了1分的蠅頭小利,把槍口瞄向主公,這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係數;思前想後,總不能放給反賊吧?所以,想當一名好忠臣,前提是要好好活著,把自己當成一個打不死的三血稻草人,替主公多挨幾刀吧。因為你的【享樂】所以很容易被動的將嘲諷引到主公身上,這顯然是天生的沒辦法,但因此導致主公掛了,你的責任肯定是推卸不開的,所以,多留桃,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別自己埋頭苦吃,切記:存點給主公。當然,敵方要是有張郃、張遼等“突襲流”在,還是自己吃了吧,否則太浪費了。 【反賊】:作為一名反賊,又恢復了自己“強輔”的一面,反正兄弟們多,看誰離主公近,就【放權】給他,自己無作為可以,團隊勝利就是最終的勝利。做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好反賊,從【放權】開始。當然,一直“隱身”加之【享樂】也容易讓別的兄弟們先你一步而去,導致後期難免自己親自上陣赤膊。所以,不光要學會放,還得學會收,關鍵時刻要懂得補刀,無論補什麼刀,哪怕是自己人的。適當的留些攻擊型的手牌,趁著人多勢眾,能打就打兩下,否則很容易寡不敵眾。 【內奸】:作為一名內奸,一定要懂得知足,【享樂】能幫助你一時半會不被“關注”,但反賊們慢慢的走了,忠臣們也不一定都在了,不見得滿血,技能也基本變成1個的你,又無太強輸出,留一個空蕩蕩的3體力空殼,真的挑的過主公嗎?所以,劉禪做內奸時,想好了,什麼時候該裝忠,什麼時候該跳反,遊刃有餘的遊走在好壞人邊緣,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