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海一駒
-
2 # 小奔說史
虎門位於廣東東莞,在伶仃洋和獅子洋之間,大約8公里長的一段珠江江面以及兩岸。
如果要防禦從海上而來的進攻,從戰略位置上來講,虎門是當之無愧的廣州門戶。
不過在1834年,英國軍艦輕鬆闖過虎門,繼而威脅廣州。
遠在北京的道光皇帝勃然大怒,立即調蘇淞鎮總兵關天培為水師提督,重建虎門海防。
關天培到任後,詳細考察了虎門的地理形勢後,著手對虎門海防加以改造,以應對下次的侵略。
一、關天培的“三重門戶”防禦計劃:一是將沙角、大角炮臺改為訊號臺,一旦發現敵艦來襲,立即放炮示警;
二是將上橫檔島作為重點防禦地區,具體做法是在東水道設定威遠(40位)、鎮遠(40位)、橫檔(40位)、靖遠(60位)四個炮臺共計180位火炮;同時,在西水道設定永安、鞏固兩個炮臺共計60位火炮。
透過以上共240位火炮牢牢控制橫檔島東西兩側水域。
三是加固大虎山島東南側的大虎炮臺,同時在飯蘿排和上橫檔島西側的江面上,架起兩道至武山的排鏈。
此外,虎門炮臺戰時平均4兵操1炮,另有水師戰船10艘,共計120炮位,還有水中交戰兵上百人,共計有2028名清軍。
按照關天培的構思,未來開戰時,敵人闖入虎門時,沙角、大角守軍放炮示警通知後方,當敵人駛入橫檔水道時,以威遠、靖遠等四個炮臺轟擊。
當敵艦因為排鏈阻擋且遭受炮擊的時候,清軍水師再出戰配合;萬一敵艦闖過橫檔水道,還有師船和大虎炮臺加以阻擊。
可以看出來,關天培的“三重門戶”重點在於上橫檔島,尤其是橫檔島東側水道,在這裡佈置了180位水炮。
二、那麼,看上去設防嚴密且被林則徐誇讚的虎門海防為何在實際中並沒有發揮作用呢?因為關天培犯了三個錯誤:
其一,關天培構想敵艦要穿過水麵前往廣州,才設定了三重堵截防禦。然而他沒想到的是,萬一敵艦並不急於抵達廣州城下,而是先對炮臺加以進攻呢?
這樣的話,所謂的三重防禦,就變成了三個互不相連,且孤立無援的據點。
其二,關天培佈置的9炮臺10戰船2028人的戰時編制,是根據1834年、1838年兩次英國艦隊的數目而確定的。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1841年,英華人不僅直接進攻炮臺,而且戰艦數量已經超過虎門設計能力的數倍以上。
其三,放棄了設防下橫檔島,這裡原本是防守上橫檔島的要地,然而關天培因為時代侷限,並不瞭解英華人習慣搶佔制高點,運用野戰炮兵的戰術,一味困於三重堵截的死板防守。
因而錯誤地沒有在下橫檔島設防。
三、英華人居然善於打陸戰1、戰術不如人。
鴉片戰爭之前,清軍一直固執地認為英華人只是海戰厲害,陸戰則肯定打不過清軍。
所以從上到下都一心想著在海上如何抵禦英軍,沒想到的是,虎門開戰之後,英華人的戰法大出他們所料。
1841年月7日,英國軍艦加略鋪號、海阿新號、拉恩號,載炮52門,佯作轟擊沙角炮臺正面,吸引守軍注意。
同時,英軍派出4艘武裝輪船運送地面部隊1461人,在炮臺後側的穿鼻灣登陸,實施迂迴攻擊。
僅僅開戰幾個小時,沙角炮臺就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淪陷,守將陳連升戰死。
與此同時,在橫檔一線的關天培雖然距離戰場只有3,4公里,但也只能眼睜睜看著炮臺淪陷,軍隊覆滅。
後來,英華人這種戰艦攻擊正面,陸軍抄襲背後的戰術,一再成功,而清朝方面毫無應對之策。
2、火炮技術差距。
就在沙角開戰的同時,英國軍艦薩馬藍號等4艘軍艦,載炮106門,對大角炮臺發起進攻,在火炮正面對轟中,清軍火炮完全不是對手,成片的炮臺在英軍兇猛的火炮下垮塌。
3、海戰同樣不行。
沙角戰鬥快要結束的時候,英國武裝輪船又毫不費力的擊潰了清軍水師,繳獲大小炮位82門。
從此戰鬥,英軍受傷38人,無人死亡。
清軍方面,戰死282人,受傷462人。
此後的2月26日,英軍大舉進攻上橫檔島,首先佔領下橫檔島,安置3門重炮的野戰炮兵陣地。隨後對上橫檔島發起炮擊,而清軍方面,火炮都在上橫檔島東西兩側,而且英軍居高臨下轟擊,因為毫無還手之力。
上午10點,英軍軍艦動用艦炮對上橫檔島持續炮擊,到下午2點,在英軍水陸夾擊下,武山一帶炮臺全部失陷,關天培戰死。
最晚到下午5點左右,戰鬥全部結束,英軍避開清軍火炮威脅,從其弱點發起進攻的戰術奏效。
所以,看似強大的虎門海防之所以失敗,根本原因在於中西軍事思想差距,軍事力量差距和軍事技戰術差距所導致的。
無論是把榮譽全部加到關天培身上,抑或把罪名全部扣到琦善身上,都改變不了這三大根本差距。
回覆列表
第一,軍事思想不行。第二,指揮員素質太差。第三,武器裝備嚴重落後。但輸得這麼慘,從戰役角度來說,指揮員們軍事素養太差是主要原因。勇夫只能當卒而不能當將,更莫要說帥了!關天培畢竟犧牲了,至少他沒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