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d cypress) 學名: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因常生於池沼溼地,故名池杉。又稱沼杉。杉科,落羽杉屬。 形態和用途 落葉喬木。葉鑽形,長4~10毫米,前伸,微內曲,螺旋狀輻射伸展;萌芽枝及幼樹側生短枝之葉條狀鑽形,長8~15毫米,二列狀或三列狀。球果徑1.8~3釐米。 木材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窄,淡黃白色,心材淡黃褐色微紅到暗褐色微黃。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具有絲絹光澤,幹縮差異小,不易翹曲開裂,剪力大,韌性強,耐衝擊,工藝效能好,是船舶、彎曲木、體育運動器材、建築、枕木、傢俱、車輛的良好用材。池杉樹冠較窄,遮蔭面積小,能耐水溼,抗風力強,是平原水網地區優良的防護林樹種,也是理想的防浪固堤樹種。 (朱政德) 地理分佈和生物學特性 池杉分佈於北美的弗吉尼亞州南部至佛羅里達州南部,再沿墨西哥灣到亞拉巴馬州及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常見於濱海平原的池沼和低溼地,比落羽杉分佈稍窄,絕大部分分佈在海拔30米以下。中國於1917年引種到南京;1921年又引種到江蘇南通市和河南雞公山林場。30年代,武漢市武漢大學、廣州市中山大學、江西廬山植物園均有栽培,多作為庭園觀賞樹木。70年代池杉得到迅速發展。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作為平原湖區主要栽培樹種;廣西、河南、四川、山東等省(區)亦擴大種植。多在海拔100米以下平原水網地區、湖區和低丘栽培,引種到海拔780米的河南雞公山和海拔1200米的江西廬山,均生長不良。 池杉為陽性樹種,不耐庇廕。喜炎熱潮溼氣候,適生於年平均溫度12~20℃,能耐40℃以上高溫和-17.3℃短暫低溫。要求年平均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雨量越豐富,生長越好。喜深厚疏鬆溼潤的沖積土和湖泥土,pH6.0~6.5生長最好。不耐強酸性和強鹼性土壤,當pH3.0~3.5時,常導致植株死亡,pH7.0以上時,出現不同程度的黃化現象,生長不良,pH9.0常使幼苗、幼樹死亡。耐溼性極強,長期浸在水中也能正常生長,即使幼苗、幼樹也不例外。由於池杉長期在潮溼地和沼澤地生長,20年生以上的植株,常出現膝狀呼吸根。 造林技術 ①良種選育:根據形態變異,葉狀大小和排列,池杉可分為“錐葉”、“線葉”、“羽葉”三種類型。錐葉型別要求土壤條件較高,生長較快,適於營造用材林;線葉型別適應性較強,生長稍慢,但樹冠窄,枝葉稀,適於營造農田防護林;羽葉型別,枝葉密茂,生長也較快,適於用作道路和庭園綠化。②採種:池杉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10月中、下旬種子成熟。採種宜選擇15年生以上的健壯母樹。球果採集後,置於室內陰乾或日曬,使其自然開裂,然後輕敲脫出種子。亦可連同果殼放在麻袋或籮筐中幹藏。如用溼沙層積貯藏,則可提早發芽,因為種子發芽力不易長期儲存,所以應隨採隨播或進行冬播。種子每公斤9000~13800粒,千粒重74~118克,發芽率30~60%。③育苗:可進行冬播或春播。冬播以12月為好,春播宜在2月中、下旬進行。播種前種子可用清水或40~50℃溫水浸種4~5天,每天換水一次,撈出晾乾即可播種。用3%硫酸銅或1%尿素溶液浸種,對促進種子發芽有良好作用;用甲醇浸種5分鐘,可提高發芽率和提早發芽。採用寬幅條播,播種溝深10釐米,條寬10~15釐米,條距20~30釐米。1米長的條溝播種30~50粒。每公頃播種120~150公斤(帶殼種子300~350公斤)。種子發芽出土後要加強中耕、除草、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蟲等培育管理工作。從6月初至8月中旬,適時灌水抗旱,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要及早進行間苗,每條播種溝均勻保留苗木20~30株。每公頃產苗30~45萬株。一年生苗高0.8~1米,地徑0.8~1釐米,當年可出圃造林。池杉還可採用嫩枝扦插育苗。嫩枝扦插育苗宜在夏、秋季節,可利用當年萌發的半木質化枝條繁殖。為了促進生根,可用50ppm的萘乙酸處理6小時,或用500~1000ppm萘乙酸處理0.5~1分鐘。扦插最好在陰雨天進行,插穗以露出地面5~6釐米為宜,切忌過深。嫩枝扦插後最好搭棚遮蔭,但灌溉條件好時,亦可免除。④造林:林地以選擇土壤深厚,溼潤,肥沃,呈酸性或中性的低海拔地區為宜。尤以河川兩岸、平原水網地區、湖區、水庫周圍、水渠和道路兩旁、谷地、窪地和緩坡地更為適宜。整地方式,可因地制宜採用穴墾、全墾或帶墾。在湖區造林,如土壤大於pH7時,每一植穴中施入湖泥25~50公斤,有防止幼樹黃化、促進生長的作用。在低山丘陵黃土岡地造林,要撩壕整地,壕溝深寬各60~70釐米,以改良土壤性質,創造有利的生長條件。條件好時可用1年生苗造林,條件差可用2~3年生大苗栽植。造林密度,如在“四旁”單行栽植,株行距為2米;成片造林株行距為2×2米或3×2米。冬春均可栽植。⑤撫育管理:造林後2~3年,每年要除草中耕2~3次,在乾旱季節要澆水抗旱。林農間作,以耕代撫,是保證林木速生豐產重要措施。幼年植株常見雙梢,宜去弱留強,及時修剪;林冠下部生長不良的側枝,以及特別粗大的側枝明顯影響主幹生長,也應及早清除。幼林鬱閉後,當林木分化劇烈時,要進行撫育間伐,以調節林分密度,改善光照及營養條件,保證林木生長良好。 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大袋蛾等。 (徐燕千)
(pond cypress) 學名: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因常生於池沼溼地,故名池杉。又稱沼杉。杉科,落羽杉屬。 形態和用途 落葉喬木。葉鑽形,長4~10毫米,前伸,微內曲,螺旋狀輻射伸展;萌芽枝及幼樹側生短枝之葉條狀鑽形,長8~15毫米,二列狀或三列狀。球果徑1.8~3釐米。 木材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窄,淡黃白色,心材淡黃褐色微紅到暗褐色微黃。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具有絲絹光澤,幹縮差異小,不易翹曲開裂,剪力大,韌性強,耐衝擊,工藝效能好,是船舶、彎曲木、體育運動器材、建築、枕木、傢俱、車輛的良好用材。池杉樹冠較窄,遮蔭面積小,能耐水溼,抗風力強,是平原水網地區優良的防護林樹種,也是理想的防浪固堤樹種。 (朱政德) 地理分佈和生物學特性 池杉分佈於北美的弗吉尼亞州南部至佛羅里達州南部,再沿墨西哥灣到亞拉巴馬州及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常見於濱海平原的池沼和低溼地,比落羽杉分佈稍窄,絕大部分分佈在海拔30米以下。中國於1917年引種到南京;1921年又引種到江蘇南通市和河南雞公山林場。30年代,武漢市武漢大學、廣州市中山大學、江西廬山植物園均有栽培,多作為庭園觀賞樹木。70年代池杉得到迅速發展。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作為平原湖區主要栽培樹種;廣西、河南、四川、山東等省(區)亦擴大種植。多在海拔100米以下平原水網地區、湖區和低丘栽培,引種到海拔780米的河南雞公山和海拔1200米的江西廬山,均生長不良。 池杉為陽性樹種,不耐庇廕。喜炎熱潮溼氣候,適生於年平均溫度12~20℃,能耐40℃以上高溫和-17.3℃短暫低溫。要求年平均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雨量越豐富,生長越好。喜深厚疏鬆溼潤的沖積土和湖泥土,pH6.0~6.5生長最好。不耐強酸性和強鹼性土壤,當pH3.0~3.5時,常導致植株死亡,pH7.0以上時,出現不同程度的黃化現象,生長不良,pH9.0常使幼苗、幼樹死亡。耐溼性極強,長期浸在水中也能正常生長,即使幼苗、幼樹也不例外。由於池杉長期在潮溼地和沼澤地生長,20年生以上的植株,常出現膝狀呼吸根。 造林技術 ①良種選育:根據形態變異,葉狀大小和排列,池杉可分為“錐葉”、“線葉”、“羽葉”三種類型。錐葉型別要求土壤條件較高,生長較快,適於營造用材林;線葉型別適應性較強,生長稍慢,但樹冠窄,枝葉稀,適於營造農田防護林;羽葉型別,枝葉密茂,生長也較快,適於用作道路和庭園綠化。②採種:池杉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10月中、下旬種子成熟。採種宜選擇15年生以上的健壯母樹。球果採集後,置於室內陰乾或日曬,使其自然開裂,然後輕敲脫出種子。亦可連同果殼放在麻袋或籮筐中幹藏。如用溼沙層積貯藏,則可提早發芽,因為種子發芽力不易長期儲存,所以應隨採隨播或進行冬播。種子每公斤9000~13800粒,千粒重74~118克,發芽率30~60%。③育苗:可進行冬播或春播。冬播以12月為好,春播宜在2月中、下旬進行。播種前種子可用清水或40~50℃溫水浸種4~5天,每天換水一次,撈出晾乾即可播種。用3%硫酸銅或1%尿素溶液浸種,對促進種子發芽有良好作用;用甲醇浸種5分鐘,可提高發芽率和提早發芽。採用寬幅條播,播種溝深10釐米,條寬10~15釐米,條距20~30釐米。1米長的條溝播種30~50粒。每公頃播種120~150公斤(帶殼種子300~350公斤)。種子發芽出土後要加強中耕、除草、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蟲等培育管理工作。從6月初至8月中旬,適時灌水抗旱,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要及早進行間苗,每條播種溝均勻保留苗木20~30株。每公頃產苗30~45萬株。一年生苗高0.8~1米,地徑0.8~1釐米,當年可出圃造林。池杉還可採用嫩枝扦插育苗。嫩枝扦插育苗宜在夏、秋季節,可利用當年萌發的半木質化枝條繁殖。為了促進生根,可用50ppm的萘乙酸處理6小時,或用500~1000ppm萘乙酸處理0.5~1分鐘。扦插最好在陰雨天進行,插穗以露出地面5~6釐米為宜,切忌過深。嫩枝扦插後最好搭棚遮蔭,但灌溉條件好時,亦可免除。④造林:林地以選擇土壤深厚,溼潤,肥沃,呈酸性或中性的低海拔地區為宜。尤以河川兩岸、平原水網地區、湖區、水庫周圍、水渠和道路兩旁、谷地、窪地和緩坡地更為適宜。整地方式,可因地制宜採用穴墾、全墾或帶墾。在湖區造林,如土壤大於pH7時,每一植穴中施入湖泥25~50公斤,有防止幼樹黃化、促進生長的作用。在低山丘陵黃土岡地造林,要撩壕整地,壕溝深寬各60~70釐米,以改良土壤性質,創造有利的生長條件。條件好時可用1年生苗造林,條件差可用2~3年生大苗栽植。造林密度,如在“四旁”單行栽植,株行距為2米;成片造林株行距為2×2米或3×2米。冬春均可栽植。⑤撫育管理:造林後2~3年,每年要除草中耕2~3次,在乾旱季節要澆水抗旱。林農間作,以耕代撫,是保證林木速生豐產重要措施。幼年植株常見雙梢,宜去弱留強,及時修剪;林冠下部生長不良的側枝,以及特別粗大的側枝明顯影響主幹生長,也應及早清除。幼林鬱閉後,當林木分化劇烈時,要進行撫育間伐,以調節林分密度,改善光照及營養條件,保證林木生長良好。 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大袋蛾等。 (徐燕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