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度科幻
-
2 # 海闊天空詩酒花
感覺這個問題略有點槓啊……要是歌者用了多個光粒,題主是不是又要問為什麼不乾脆使用二向箔呢?
作者不讓歌者使用光粒,本意就是要引出二向箔啊。可以用二向箔輕鬆解決的問題,為什麼非要用多個光粒?而且用了也還是不保證能清理乾淨。
說說光粒和二向箔具體是怎麼使用的。
1.光粒如何摧毀一顆行星
光粒就是一個極端接近光速的小體積物體。根據相對論,在光速不變的前提下,這個接近光速的物體的運動質量或者說能量會增大,簡單理解為小小身軀威力無窮吧,所以足夠摧毀一顆恆星。
圍繞恆星執行的行星,自然而然也會被波及。三體行星就是這樣被摧毀的,書中有詳細的過程介紹,大概可以分為這幾個階段:
第一步:光粒擊中一顆三體恆星,恆星上產生一個巨大裂孔。簡單地說就是太陽表面出現了一個極強的亮斑,猶如開啟的地獄熔爐的大門。恆星內部的強輻射透過裂孔,直接照射到行星上。三體行星的生命幾秒之內就被烤焦。
第二步:恆星內部物質從裂孔噴湧而出,形成一股壯觀的“烈焰噴泉”,就像太陽表面長出一棵直衝太空的燦爛火樹。“火樹”也就是噴出的太陽物質溫度高達千萬度,“樹頂”幾小時內就達到行星軌道,這時三體行星就落在這極度高溫的物質帶中了,等於在膨脹之後的太陽內部執行,結果就是被燒熔,變成一顆滾燙的岩漿星球。
第三步:三體太陽內部噴出的物質經過太空冷卻降溫到幾萬度,當已經被燒熔的三體行星移出這個物質帶之後,就會慢慢變成一顆“白髮彗星”,因為行星海洋的水蒸氣被蒸發了,成為行星的尾跡,而後又被太陽風吹散。
第四步:三體恆星噴出的物質帶不僅燒熔了三體行星,也對行星產生了巨大阻力。移出物質帶之後的行星執行速度降低,軌道下降,被這物質帶一次次往太陽的方向拉低。理論上,穿入穿出噴出帶十次左右,三體行星最終會墜落到太陽表面,重複之前三體星系那十一顆行星被自己的太陽吞噬掉的命運。
第五步:實際上三體行星並未等到上面那一步。因為噴出物質導致壓力降低,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開始變弱並最終熄滅,這時恆星內部輻射壓力不足以支撐恆星的外殼,這顆太陽就開始坍縮,最終黯淡下去的外殼接觸並擠壓核心,引發最終的大爆發。
這就是地球上人們看到的夜空中出現一團大火球的一幕。
光粒就是這樣透過摧毀三體三顆恆星中的一顆而導致當時正好圍繞著這顆恆星運轉的三體行星的毀滅的。可以想象,用光粒去摧毀一個有生命的行星,比如歌者原計劃打算對地球做的那樣,理論上也是透過摧毀太陽來摧毀地球的。
2.掩體的作用
歌者最終用二向箔替代了光粒,是因為他發現太陽系的結構和已經被光粒屠戮過的三體星系不同,存在“死角”,而這死角用光粒是清理不乾淨的。
什麼是“死角”呢?應該就是太陽系的那些大行星,人類建造的太空掩體就躲在這些大行星“背後”。這樣的掩體,就是人類當初針對光粒襲擊而設計的。
這也是人類從三體毀滅過程中得到的教訓。
光粒來襲時,三體行星上的生命可謂瞬間毀滅,但還有少部分飛船僥倖逃脫。
當時,這些飛船正處於另外兩顆太陽後面,這兩顆沒有受到打擊的恆星在大爆發中起到了掩體的作用。
書中原文就用了“掩體”二字,可以證明這跟人類後來建造的掩體是一回事。
仔細分析光粒毀滅恆星以及相關行星的過程,可以發現這樣的毀滅並非無遠弗屆,而且有一定作用範圍的。畢竟恆星被擊中後噴出的“烈焰”範圍還是受自身體量限制的,最後恆星自己爆炸了或沉寂了,一切也就平靜了。整個過程中只要有生命的行星離得足夠遠,不在這個太陽的影響範圍內就行了。當然,太陽熄滅後是不是又會帶來行星生命因為沒有太陽而死亡的情況,那是另一回事。就三體星系而言,希望還是有的,畢竟三體有三顆太陽,死了一顆還有兩顆,正好組成穩定的雙星結構。如果三體行星當時存活了,就可以徹底擺脫三體問題,迎來風調雨順的幸福紀元了。
可惜當時三體行星剛好就在被擊中的那顆恆星附近,圍繞著恆星這顆運轉。而且光粒擊中恆星的位置,恰好處在三體行星的黃道面上。這樣的距離和角度,相當於三體行星被一顆子彈經過精準擊中——雖然擊中的方式是子彈打到另一個物體再反彈回來。總之,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三體行星就這樣完蛋了。
而太陽系跟三體星系不同啊。當時三體星系只剩這一顆行星了,而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啊,其中從木星開始往外數,那四顆大行星都離太陽足夠遠,個頭也足夠大,可以充當類似三體剩餘那兩個太陽的“掩體”角色。最重要的是人類有備而來啊,早早把地球人群搬到這幾顆行星後面,憑藉這幾顆大行星的庇護,提防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來的光粒襲擊。人都搬走了,到時候就算地球被毀滅,人也還在掩體裡活著呢。
就好比當初三體人要是把自己行星上的人群全部搬到太空船,躲到那兩顆沒有被光粒擊中的恆星後面,也就只會死行星而不死人。
這就是為什麼“掩體”可以防禦光粒襲擊的原因,人類是根據三體的慘痛經歷吸取的經驗呢。
3.二向箔的作用
人類建造的太空城一共有三十八座,分別躲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四顆大行星背後,組成讓人類頗有信心的掩體工程。用書中程心的話可以形容人們心目中希望太空城起到的作用:
太空城群落像是河水中一隊靜靜地懸浮在岩石後面避開激流的魚群。
理論上,如果真是光粒襲擊,人類是可以藉助掩體工程逃脫的。畢竟經過仔細計算,肯定是有信心避開光粒擊中太陽帶來的“激流”的。但人類沒想到黑暗森林打擊的方式不止一種,有經驗的打擊者比如歌者,是會權衡使用不同的打擊武器的。
你用掩體防範光粒?那我就不用光粒,換一種武器嘛。
歌者……突然想到清理彈星者是不能用質量點的,這個星系的結構與前面已死的那個星系不同,有死角,用質量點可能清理不乾淨,甚至白費力氣,這要用二向箔才行。
歌者是專業的清潔工,就像專業的清潔工知道用什麼方法端掉一個螞蟻窩最合適那樣。木棍捅?煙燻?灌水?噴殺蟲劑?總有一款適合你。打個比方,假如這個螞蟻窩結構複雜,又深又多溝壑,直接拿一根木棍是捅不乾淨的,難道多拿幾根就可以了?還不如直接灌水,全面包覆無死角。
這就是當歌者發現太陽系有“死角”不適合用光粒時,不是使用多個光粒“反覆清理”而是直接使用二向箔“一了百了”的緣故。二向箔就是降維打擊,就是將整個三維空間直接奪去一個維度變成二維,在這個空間裡的所有生物,沒有辦法提前把自身改造成二維生物,必然只能在二維化來到時被“拍死”。而且這個過程還不可逆,也不會停止,效果不是比作用範圍有限的光粒更徹底嗎?
當然,這樣的武器也比光粒貴。所以歌者自己沒有許可權,要向長老申請才能使用二向箔。
-
3 # 我的海藍
二維就是個不存在的維度,我們的世界是三維,長寬高,二維兩個維度長寬,好了我不明白,就是高度是不是為零?哪怕是一奈米也是有高度的,如果沒有高度是零的話,還有長和寬嗎?是不是一切都沒有了?哪裡還有二維這個維度?一維都說是個點,那這個點多大?有沒有具體的體積?只要有體積就有長寬高,或者是圓點,就不能說是一維,所以說我們的宇宙最低的維度應該是三維,二向泊不能把三維宇宙變成二維宇宙,這是個悖論
-
4 # vpupptvpg
1.歌者透過大眼睛發現有死角,擔心光粒不能趕緊殺絕
2.歌者文明準備二維化,三維世界的結局就與歌者無關了
回覆列表
太陽系
提問者所問的應該是歌者為什麼不用多個光粒清理太陽系,這個劉慈欣先生在小說中交代的很明確,就是因為太陽系的特殊結構,存在死角,歌者怕清理不乾淨,所以才使用的二向箔。但除了這個所謂的“死角”,讓對天文學不熟悉的朋友難以理解之外,歌者對人類趕盡殺絕,也存在一定的特殊因素。
第一個問題:歌者不使用光粒的技術因素,太陽系為什麼對光粒存在死角?使用多個光粒就能清理乾淨嗎?想要明白所謂“死角”的概念,首先就要明白光粒的打擊原理。在黑暗森林中,光粒是清理者最常用的清理工具,清理者通常用它直接摧毀被清理物件的恆星。但是,由於恆星的死亡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而且恆星的死亡也不見得就會導致文明的滅絕,所以清理者通常都是用光粒直接擊穿恆星的光球層和對流層,在恆星表面形成一個較大的孔洞,透過孔洞射出的強輻射直接殺死要清理的文明。繼而再透過恆星內部的噴出的噴流,直接烤焦對方的行星。在強輻射和高溫噴流的共同作用下,基本上可以保證對要清理的文明做到斬草除根。
可以這麼理解,透過光粒進行清理,其目的並不是要殺死對方的恆星,而是要利用恆星死亡過程中的強輻射和高溫噴流對行星之上的生命進行打擊(示意圖如下)。
正是因為光粒打擊有這樣特殊的原理,所以這也就決定了光粒打擊的條件其實非常的苛刻:首先這枚光粒必須擊中恆星的位置,必須處於行星執行的黃道面上,且角度必須大致平行於黃道面,否則從恆星表面孔洞射出的強輻射和噴流就不可能掃中行星。其次,恆星表面被射穿孔洞的位置,必須處於行星公轉位置的前方,否則就需要等行星公轉一週後,恆星射出的強輻射和高溫噴流才能掃中行星,這就給了被打擊文明足夠長的逃生時間。三、在這顆行星公轉軌道的內圈,不能有大型的行星遮擋。
光粒打擊原理
因為使用光粒打擊的條件非常苛刻,所以從技術角度就決定了對人類的清理根本就不適合使用光粒。
首先,太陽系本身的角度比較特殊:太陽系實際是一個“倒著”在銀河系公轉的星系。太陽系的黃道面和銀河系的銀道面存在一個約60度的夾角(如下圖),而歌者的種子作為一個在銀河系巡航的飛船,在正常情況下肯定要沿著銀道面飛行,這樣才能探測大部分的恆星或者星系,這也就意味著歌者的種子和太陽系的黃道面存在較大的角度差,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航向,不進行一系列複雜的操作,很難沿著太陽的黃道面在太陽上打出一個空洞。因為清理工作在歌者的種子上是最不重要的工作,所以歌者根本就沒必要,也沒有權力要求長老配合自己,還不如直接使用二向箔來的乾脆,簡單方便。
其次,太陽是一個多行星的恆星:這在整個銀河系都是比較少見的,尤其是地球公轉軌道的內圈還有水星和金星兩顆行星,這是地球天然的屏障。使用光粒對人類進行清理,即便能在太陽的黃道面上擊穿一個空洞,如果時機不對,太陽噴出的強輻射和高溫噴流也很可能被水星和金星遮擋,起不到應有的清理效果。除此之外,由於地球的公轉週期較長,365天才能環繞太陽轉一圈,如果時機選擇的不對,也會給地球人類較長的逃生時間。
所以綜上所述,因為歌者在一開始就被資訊誤導,認為人類還生活在地球(其實當時人類已經移民太空城),所以對人類的清理根本就不適合使用光粒,這不是使用多個光粒就可以解決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雲天明在一開始就認定太陽系將遭受降維打擊,不是因為雲天明能掐會算,實在是太陽系特殊的結構使然。誰對太陽系發起清理,都不會使用光粒。包括最後發出二向箔毀滅人類的那艘飛船,也是因為這些原因而沒有使用光粒。
黃道面和銀道面的夾角
第二個問題:既然太陽系的情況決定了清理起來非常麻煩,而且長老一直對使用二向箔持謹慎態度,歌者又為什麼一定要對人類趕盡殺絕呢?這是歌者對人類使用二向箔的深層動機,但這個問題非常特殊,是一系列錯誤造成的結果。首先,歌者因為錯誤資訊認定了人類“彈星者”的身份,是全宇宙的公敵。因為任何一個文明都害怕自己被廣播,所以都對彈星者都充滿敵意,歌者自然也是如此。尤其在歌者看來,像人類這樣低階的文明,擁有初級的技術水平,就開始撥弄自己的恆星對別人進行廣播,還直接導致了兩個文明被清理(羅輯的恆星詛咒造成187J3X1星系被清理,褚延的廣播造成三體星系被清理),尤其的可惡、可怕。
其次,在歌者看來人類是一個瘋狂擴張且不怕死的文明。因為歌者並不知道人類的基礎科學一直被三體文明鎖死,按照葉文潔第一次發出廣播的時間推算,人類應該早就有能力製造光速飛船,並把自己裹再慢霧(黑域)中,但人類卻沒有如此,這令歌者非常恐懼。憑藉歌者的實力其實並不害怕人類透過技術爆炸超越自己,而恐懼的是人類這種做法會劇烈加劇宇宙的熵,這也是宇宙公敵。
正因為一系列錯誤,使歌者認定了人類“彈星者”和瘋狂擴張且不怕死文明的身份,所以歌者才會覺得人類異常的危險,必須使用二向箔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