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印象故事房

    可以肯定的說不是南韓人!

    首先大祚榮不是一個名字,只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名祚榮,無氏!

    大祚榮是粟末靺鞨族人,算是女真的一支,在遼東地區建立了盛極一時的渤海政權!後接受唐朝招服,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政權之一,同時期北韓半島國家為新羅!

  • 2 # 折衝萬里

    公元200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牽頭的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簡稱東北工程),正式啟動。作為國家重點專案的東北工程,涉及範圍廣闊,包括:古代中國疆域理論研究;東北地方史研究;東北民族史研究;古北韓、高句麗、渤海史研究;中朝關係史研究;中國東北邊疆與俄國遠東地區政治、經濟關係史研究;東北邊疆社會穩定戰略研究等等。然而,正當東北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進行時,本屬中國內務的東北工程,卻莫名其妙地,遭到了南韓的激烈反對。其反對的理由竟是指責中國,將本屬於南韓歷史範疇的古北韓史、高句麗史、渤海史納入到中國歷史範疇。古北韓、古高句麗的歸屬不在本章範疇,暫且不論。單就看看,南韓學者為何頑固堅持,渤海國是由北韓民族的先祖建立得那?南韓人給出的理由竟是,渤海國系高句麗遺民建立的政權,即或渤海國的民族主體是粟末靺鞨,那渤海國的王族也是源自高句麗後裔。基於以上觀點,南韓學者們得出了兩個奇葩結論,渤海國不僅是高句麗政權的延續,並與同半島的新羅政權,構成了北韓民族歷史上,所謂的南北朝時期。

    對於南韓學者的說法,中國學術界根本無法認同。首先,中國東北地區的古代高句麗政權,同今日的半島民族並無多大關係。國內學者早已給出權威的論證,我們這裡暫且不論。再者,渤海國締造者大祚榮的民族出身,也只是出自原屬高句麗的粟末靺鞨,並非出自高句麗民族。故此,《舊唐書》才會記載,“渤海靺鞨大祚榮者”,本“高麗別種也”。“別種”二字指明瞭大祚榮並非高句麗人。而《新唐書》亦記載,“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麗者,姓大氏”。至於,隨大祚榮遷入的部眾,則主要為粟末靺鞨,及少數居於營州的高句麗遺民。其中,粟末靺鞨又由三部分構成,即:原屬唐朝的粟末靺鞨、屬高句麗的粟末靺鞨、後融入粟末靺鞨的白山靺鞨等部。作為新融合而成的靺鞨集團,為與以往的靺鞨部族區別開。大祚榮將本部靺鞨稱為渤海靺鞨,意為從營州渤海邊來的靺鞨部族。渤海國建立後,當地的原高句麗“逋殘”,以及伯咄、安車骨、拂涅、白山、號室等部靺鞨遺民,都歸順了渤海政權。又經長期共同生活,這些當地遺民逐漸同大祚榮的部眾,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即渤海人。經學者考證,渤海民族確實混有部分漢、契丹、高句麗血統,但其主要來源,還是以粟末靺鞨為主的靺鞨族群。總之,學術界一般認為,大祚榮,還有渤海民族,都跟高句麗沒什麼直接關係,更與今天的半島民族八竿子搭不上邊。南韓學者針對渤海國的種種滑稽言論,未免有亂認祖宗之嫌。事實清楚地擺在這裡,就是不知道南韓學者的玻璃心,能否接受。

  • 3 # 鄜延路節度使李

    渤海國,是中國東北地區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為主體民族的政權,建國者為大祚榮。

    渤海國在建國後受唐冊封,唐王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設忽汗都督府,亦稱“渤海都督府”,冊其首領為都督,封“渤海郡王”,史稱“渤海王國”;其華人自稱“靺鞨”、“靺鞨國”或“渤海國”。《新唐書》稱之為“海東盛國”。

    渤海國建立民族為靺鞨,在先秦至西漢時期被稱為“肅慎”,東漢時稱為“挹婁”,魏晉時並見“肅慎”與“挹婁”的名稱,南北朝時期被稱為“勿吉”,實際上是後來建立金國的女真人的前身。

    靺鞨的意思就是森林中的人,林中百姓。在隋唐時期東北地區靺鞨人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粟末靺鞨為接觸漢文化的靺鞨人,而渤海國就是粟末靺鞨建立的。

    渤海的建國者大祚榮,《舊唐書》稱他為高句麗別種,而渤海人的風俗習慣和高句麗、契丹相同;《新唐書》稱渤海人出自高句麗支配下的粟末靺鞨。高句麗滅亡後,粟末靺鞨大祚榮在696年從營州東徙東牟山,擁兵自立,並於698年割據其地自封為王,建震國,自立為振國王,遣使通於突厥。705年接受唐朝招安,向唐朝稱臣,實現了和解。713年正式得到唐朝冊封,成為渤海郡王,同時兼領“忽汗州都督府”都督的職務。大祚榮建國後極力保持外交上的和平:除了向唐朝稱臣修好之外,也盡力保持與突厥、契丹、新羅和日本的友好關係。

    而現在南韓人的主體則是高句麗時期南邊的新羅和百濟,在那個時期新羅百濟是高句麗的死敵。在李績滅高句麗的時候,新羅還出兵相助最終滅了高句麗。

    在那個時期渤海國的疆域除了中國東北地區之外還有北韓半島北部地區以及今日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範圍比較大,至於說大祚榮跟南韓關係這完全是南韓人的一廂情願。

    《舊唐書》所載的“本高麗別種也”這句漢語。這裡的“別種”二字指出建立渤海國的大祚榮只是跟高句麗族相類而不同種,類似這樣“別種”或“別部”的漢語說法與寫法,在中國史籍中經常出現。如《魏書·羯胡石勒傳》中,就稱說“羯語”、“深目、高鼻、多須”的羯族石勒為“匈奴別部”。

    南韓人提出這種關係基於政治主張的需要,刻意主張“別種”即“同種”之意,將非主體民族的高句麗遺民認定為渤海國的主體民族,有誤導嫌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y71怎麼設定圖案鎖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