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上片擷取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 下片則寫作者本人,日高、路長更兼酒困,未免倦極口渴,便敲門求飲。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心卻對農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一斑。 浣溪沙2 作者: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髮唱黃雞5。 全部註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遊,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注:"江南吳二孃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淒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云云,亦有出處。《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台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這裡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髮,悲嘆衰老。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淨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鬱,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浣溪沙3 作者: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1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盞3,蓼茸蒿筍試春盤4。人間有味是清歡。 全部註釋 1.泗州,今安徽泗縣。劉倩叔,生平不詳。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遠。 2.清洛,指洛澗,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3.雪沫乳花,煎茶時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時烹茶,以乳色鮮白、泡沫細膩為上乘。蘇軾《西江月》(龍焙今年絕品):"湯發雲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 4.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筍,萵苣筍。春盤,唐代以來風俗,立春日用春餅、生菜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詞作日離立春不遠,故先"試嘗"。 此為一首記遊詞。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於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遊玩的時候所寫。 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彷彿漸流漸見廣遠無際。本無意之風景,於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 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一番風味。而全詞的主旨,最終落在"清歡"二字上,可見作者對生活情調的欣賞。 全詞筆調雅緻,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獨特情致。 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彷彿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淨。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徵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藉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悽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上片擷取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 下片則寫作者本人,日高、路長更兼酒困,未免倦極口渴,便敲門求飲。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心卻對農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一斑。 浣溪沙2 作者: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髮唱黃雞5。 全部註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遊,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注:"江南吳二孃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淒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云云,亦有出處。《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台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這裡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髮,悲嘆衰老。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淨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鬱,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浣溪沙3 作者: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1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盞3,蓼茸蒿筍試春盤4。人間有味是清歡。 全部註釋 1.泗州,今安徽泗縣。劉倩叔,生平不詳。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遠。 2.清洛,指洛澗,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3.雪沫乳花,煎茶時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時烹茶,以乳色鮮白、泡沫細膩為上乘。蘇軾《西江月》(龍焙今年絕品):"湯發雲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 4.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筍,萵苣筍。春盤,唐代以來風俗,立春日用春餅、生菜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詞作日離立春不遠,故先"試嘗"。 此為一首記遊詞。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於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遊玩的時候所寫。 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彷彿漸流漸見廣遠無際。本無意之風景,於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 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一番風味。而全詞的主旨,最終落在"清歡"二字上,可見作者對生活情調的欣賞。 全詞筆調雅緻,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獨特情致。 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彷彿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淨。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徵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藉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悽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