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24309329172

    氣候:

    非洲很大,差不多3000萬平方公里。除了少部分北部和南部沿海是地中海氣候,其它主要就是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地區普遍貧瘠。熱帶草原氣候雖然降水不少一般在700-1000毫米,但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有明顯的雨、旱兩季,涇渭分明。雨季一兩個月就幾乎把整年的雨下完了,非洲修水庫還要面臨一馬平川的季節河問題。熱帶雨林只適合遷移農業,沙漠只要能解決灌溉的問題可以誕生出綠洲農業,但撒哈拉沙漠基本上無法展開灌溉農業。

    農業:

    無農不穩,非洲大多數地區更適合種植經濟作物。小麥並不適應全年都過於炎熱的氣候區域,所以只有非洲北部、埃塞高原、非洲南部才有種植。水稻還是比較適合的,水稻對灌溉的要求高。撒哈拉以南非洲適合農耕的地區主要是尼日河中游和埃塞高原。非洲尼日河流域也曾廣泛種植非洲本地馴化的非洲稻,其特性類似於東南亞浮稻,可在淹水的情況下成熟,此類作物和中國曾經流行的菰米(未感染黑菌病而能正常結實的茭白種子)一樣。小麥在衣索比亞二次馴化。東非氣候不錯但能種的東西並不是很多。非洲人很少吃豬肉,這個和宗教有一定的關係,但又不完全是宗教的原因。豬是農耕民族的產物,豬消化不了纖維素,說白了是要和人爭食物的,沒有發達的種植業,就沒有富餘產品養豬,要麼就是那種林間食物資源豐富的區域。非洲還有采採蠅。現代農業也不是普通農業國可以搞的,需要建立在工業上,生產化肥、農藥、農機、培育良種、興修水利。所以不憑藉工業力量非洲很難開發,而工業化需要大力普及教育,培養工業化人才。

    歷史:

    文明的誕生需要足夠的人口,黑三角貿易讓非洲損失了上億的人口,此前還有阿拉伯的黑奴貿易。近500年的殖民讓非洲損失慘重,殖民活動僅比利時治下的剛果30年就損失了1500萬人口。黑奴貿易和歐洲的殖民活動讓非洲的歷史程序開了倒車。

    民族

    非洲是民族成分最複雜的大陸。

    政治

    君主制、政教合一、政變、內戰、部落衝突、治理能力問題、糧食傾銷、宗主國的控制。非洲國家和民國很像,買辦集團加各路軍閥,並不需要發展什麼工業,反正吃穿自有外國貨解決。

    文化

    近500年非洲的文化不是穩步前進的而是因為黑奴貿易和殖民活動倒退的,很多人說的熱帶地區普遍比較懶這點我是認同的,非洲也有這個毛病。非洲的語言比較落後,沒有歷史沉澱,一般都是英語或法語,想要更進一步的教育還是得去宗主國,去了也不一定會來,回來也大機率當買辦挾洋自重。

    缺少基礎工業原料

    非洲缺煤少鐵,作為工業化最基礎的煤鐵大部分國家是沒有的。煤炭為能源主要原料,電力的大頭主要是冶金和採礦,目前的煤形成理論不支援非洲除了南部片區外形成大煤田。鐵礦為工業主要原料,電力的普遍應用可以促進鋼鐵工業。石灰石為建築主要原料,缺少水泥就不能興修水利、公共設施。原油為物流交通及化工主要原料原油為物流交通及化工主要原料,缺少石油會帶動一系列的物價上漲。

  • 2 # 影片好笑

    比利時地處西歐,北連荷蘭,東鄰德國,東南與與盧森堡接壤,南與西南與法國交界,西北面臨北海。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平原及丘陵佔國土面積3/4。氣候常年受西風控制及北大西洋漫遊影響,屬於溫帶海洋氣候,溫和溼潤。1月份沿海平均氣溫3度,7月平均氣溫16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動擋汽車儀表盤上p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