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IO頑叔

    (1)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相對來說,在內涵上包含有更多的求知成分,可說是種理性中道;孔子的中庸思想則相對具有較濃的人性意味,可說是種性情中庸

    (2)經驗德性論與先驗人性論的區別。亞里士多德認為中庸德性並非是先天本有的,而是在後天的行為習慣中形成獲得的,所以,要想實現好的德性,實現中庸,就得注重習慣的作用,在日常行為中積累達到。孔子則認為作為一種至德中庸實際上是“仁”在同常生活中的流行與實現,是先天地內在於人自身的,是人生來就本有的,所以,只要透過個人自身的不斷修養就能逐漸體認自身本有的德性,從而實現中庸之道。

    (3)德性自願與道德自覺的區別。亞里士多德認為,中庸是種自願的德性,只有行為主體的自願行為才可能稱得上是種德性,強調意志自由在實現中庸過程中的作用。孔子更多強調的是一種道德上的責任感、義務感,其中庸更大程度上可說是種自覺的中庸。 兩人思想的同異主要源於人類實踐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各自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結構與經濟結構。’也因為此,兩人在實踐的追求上也有了不同的發展方向。亞里士多德的中庸選擇觀在實踐上走向了在尊重個人意志自由的基礎之上尋求社會公正的理論探索之路,主張建立一個法治社會,為西方建立法制和民主制度社會提供了厚實的理論基礎。孔子的中庸思想在實踐上最終走向了要求個人道德選擇和道德修養必須有利於封建禮教倫理所要求的封建宗法統治秩序的維護和達致社會和諧的道路,力圖實現一種德治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男朋友談戀愛6年,他沒房子有輛7萬的車,父母也不過日子,花錢大手,該結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