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
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
那麼曹丕究竟有沒有才呢?
往下看
曹丕之所以能推翻漢朝建立魏國,原來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性格
少年公子哥兒早年的子桓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肥馬輕裘的公子哥兒,有《善哉行》中兩句“策我良馬,被我輕裘”,另有《與吳質書》中一段“既妙思六經,逍遙百氏,彈棋間設,終以博奕,高談娛心,哀箏順耳。弛騖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並載,以遊後園。”可證。
但顯然後面世子之爭愈演愈烈之後,子桓的好日子也算是到頭了,嚴厲的父親,被遠調的好友,深深的不安全感無一不是子桓心中憂思的源頭。然而子桓又是一個憂愁來得快(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知之。),去得也快的人(策我良馬,被我輕裘。載馳載驅,聊以忘憂。),說他沒心沒肺似乎不太妥帖,然而說他率性豁達又好像總也不對味。
放到現代,倒是有點像個文藝青年,所以總是開玩笑地稱呼子桓為大魏文青。這樣的子桓,這樣莫名的憂傷,這樣獨特的思考,讓人無法不對這樣一個人感興趣,進而為之動容,對子桓的認識,從他的文字開始,由此一發不可收拾。
個人能力
子桓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現存最早的七言詩《燕歌行》;最早的文學與理論批評著作《典論·論文》,在這裡要順便提一句,子桓是鄴下文人實際上的領袖,通稱“白雪公子與七個小文人”(口胡);命令劉劭、王象、繆襲等人編纂中國第一部類書《皇覽》。
撇開曹公不說,子桓和子建的作品歷來總是被人拿來比較,我個人倒是更加同意劉勰的“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之說,但是王夫之所謂的曹丕、曹植的作品有“仙凡之別”又似乎是過了。讀兩人的詩文,風格體裁不盡相同,二人擅長的部分也不同,很難作出客觀的比較,若是喜歡玲瓏詞筆型自然是愛子建,若是喜歡直抒胸臆型自然是愛子桓。我個人是覺得子建的文字功底絕對強悍,但總有為文字而創作之感,不像子桓是為情感而創作,所以王夫之覺得子建的詩是可以學的,而子桓的詩是學不來,這也就可以理解了吧。
戰績
老實說子桓實戰履歷不佳啊,就建安二十四年KO造反的魏諷一戰贏得漂亮,為父親解決了後顧之憂。然後就是三次不辭辛苦,親征孫權,說明他並不是一個守成之君,還是有開拓進取之心的。第一次南征提高了威望,第二次南征兵分三路各有斬獲,第三次就是前面提到的最囧的河水結冰那次。總的來講打仗不夠漂亮,甚至可以說有點渣吧,跟孫權有的一拼。但是順道一提,據《舊唐書·經藉志》所載,曹丕著有《兵法要略》十卷,可惜此書已散佚,無法更多的瞭解其軍事思想與謀略。
挑幾條比較有內容的歷史評價:陳壽:“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張溥:“霸朝初創,力更舊輒,至待山陽公以不死,禮遇漢老臣楊彪不奪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應禪讓,臨朝恭儉,博覽墳典,文質彬彬,庶幾君子者矣。
政績
例如禁止拜謁老子廟,禁止“非祀之祭,巫祝之言”,而白孔子的後裔孔羨為“宗聖侯”,修正被戰亂毀壞的孔子家廟,回覆以前的制度規模。在各地大興儒學,立太學,設定五經博士,在短時期內使封建正統文化得以復興。還有下令除禁輕稅,說關口渡口是用來便於商旅通行的,池水林木是為了防禦災害的。設定禁令,家中稅收,於百姓不利,於國家不利。這對戰亂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減輕人民負擔,促進貿易,發展經濟,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他還下令殯葬死亡將士,禁誹謗,禁復私仇,議輕刑,以收拾散亂的民心,使逛到北方地區出現多年不見的安定和平。以及明令凡宦官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向太后奏事,太后家族不得當輔政之任,更不得接受茅土分封的爵位,使得魏一代沒有發生因宦官、女主幹政而造成的政治危機,為後世統治者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明鑑。
在用人問題上,繼續推行曹操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大政方針,使兩漢的差距制度得以維持,特別強調不要在年齡和資歷上限制人才的脫穎而出和發展,並以呂尚和周超的太子晉作為例子。雖然後來接受陳群建議制定“九品官人法”,培養新計程車族,單核吸金以後的“九品中正制”嚴格士族與庶族的門閥制度還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比起某些樣板式的明君,子桓無疑是一個更有血有肉的人,會得意,會失落,會開心,會傷心,那個種著甘蔗思考著生死的男人,叫人如何不愛?
現在你知道,曹丕能建立魏朝的原因了嗎?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
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
那麼曹丕究竟有沒有才呢?
往下看
曹丕之所以能推翻漢朝建立魏國,原來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性格
少年公子哥兒早年的子桓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肥馬輕裘的公子哥兒,有《善哉行》中兩句“策我良馬,被我輕裘”,另有《與吳質書》中一段“既妙思六經,逍遙百氏,彈棋間設,終以博奕,高談娛心,哀箏順耳。弛騖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並載,以遊後園。”可證。
但顯然後面世子之爭愈演愈烈之後,子桓的好日子也算是到頭了,嚴厲的父親,被遠調的好友,深深的不安全感無一不是子桓心中憂思的源頭。然而子桓又是一個憂愁來得快(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知之。),去得也快的人(策我良馬,被我輕裘。載馳載驅,聊以忘憂。),說他沒心沒肺似乎不太妥帖,然而說他率性豁達又好像總也不對味。
放到現代,倒是有點像個文藝青年,所以總是開玩笑地稱呼子桓為大魏文青。這樣的子桓,這樣莫名的憂傷,這樣獨特的思考,讓人無法不對這樣一個人感興趣,進而為之動容,對子桓的認識,從他的文字開始,由此一發不可收拾。
曹丕之所以能推翻漢朝建立魏國,原來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個人能力
子桓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現存最早的七言詩《燕歌行》;最早的文學與理論批評著作《典論·論文》,在這裡要順便提一句,子桓是鄴下文人實際上的領袖,通稱“白雪公子與七個小文人”(口胡);命令劉劭、王象、繆襲等人編纂中國第一部類書《皇覽》。
撇開曹公不說,子桓和子建的作品歷來總是被人拿來比較,我個人倒是更加同意劉勰的“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之說,但是王夫之所謂的曹丕、曹植的作品有“仙凡之別”又似乎是過了。讀兩人的詩文,風格體裁不盡相同,二人擅長的部分也不同,很難作出客觀的比較,若是喜歡玲瓏詞筆型自然是愛子建,若是喜歡直抒胸臆型自然是愛子桓。我個人是覺得子建的文字功底絕對強悍,但總有為文字而創作之感,不像子桓是為情感而創作,所以王夫之覺得子建的詩是可以學的,而子桓的詩是學不來,這也就可以理解了吧。
曹丕之所以能推翻漢朝建立魏國,原來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戰績
老實說子桓實戰履歷不佳啊,就建安二十四年KO造反的魏諷一戰贏得漂亮,為父親解決了後顧之憂。然後就是三次不辭辛苦,親征孫權,說明他並不是一個守成之君,還是有開拓進取之心的。第一次南征提高了威望,第二次南征兵分三路各有斬獲,第三次就是前面提到的最囧的河水結冰那次。總的來講打仗不夠漂亮,甚至可以說有點渣吧,跟孫權有的一拼。但是順道一提,據《舊唐書·經藉志》所載,曹丕著有《兵法要略》十卷,可惜此書已散佚,無法更多的瞭解其軍事思想與謀略。
挑幾條比較有內容的歷史評價:陳壽:“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張溥:“霸朝初創,力更舊輒,至待山陽公以不死,禮遇漢老臣楊彪不奪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應禪讓,臨朝恭儉,博覽墳典,文質彬彬,庶幾君子者矣。
曹丕之所以能推翻漢朝建立魏國,原來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政績
例如禁止拜謁老子廟,禁止“非祀之祭,巫祝之言”,而白孔子的後裔孔羨為“宗聖侯”,修正被戰亂毀壞的孔子家廟,回覆以前的制度規模。在各地大興儒學,立太學,設定五經博士,在短時期內使封建正統文化得以復興。還有下令除禁輕稅,說關口渡口是用來便於商旅通行的,池水林木是為了防禦災害的。設定禁令,家中稅收,於百姓不利,於國家不利。這對戰亂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減輕人民負擔,促進貿易,發展經濟,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他還下令殯葬死亡將士,禁誹謗,禁復私仇,議輕刑,以收拾散亂的民心,使逛到北方地區出現多年不見的安定和平。以及明令凡宦官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向太后奏事,太后家族不得當輔政之任,更不得接受茅土分封的爵位,使得魏一代沒有發生因宦官、女主幹政而造成的政治危機,為後世統治者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明鑑。
曹丕之所以能推翻漢朝建立魏國,原來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在用人問題上,繼續推行曹操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大政方針,使兩漢的差距制度得以維持,特別強調不要在年齡和資歷上限制人才的脫穎而出和發展,並以呂尚和周超的太子晉作為例子。雖然後來接受陳群建議制定“九品官人法”,培養新計程車族,單核吸金以後的“九品中正制”嚴格士族與庶族的門閥制度還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曹丕之所以能推翻漢朝建立魏國,原來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比起某些樣板式的明君,子桓無疑是一個更有血有肉的人,會得意,會失落,會開心,會傷心,那個種著甘蔗思考著生死的男人,叫人如何不愛?
現在你知道,曹丕能建立魏朝的原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