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霸都牛哥

    有位大師說過:如果藝術到沒有了商業價值,那就是為藝術而藝術了。

    藝術價值高而受限於知識和審美感,大眾對於諸多影視作品都是無法充分理解的。

    1、張藝謀《影》

    即便愚鈍如小編,也能看出的出來,張藝謀是想靠《影》這部古裝藝術型商業片,一血《長城》口碑撲街的前恥,並且想在票房上多點野心。《影》票房當然還看得過去,但是與其所投入的資金、裝置、特效、人才以及藝術策劃來比,這部片子似乎並沒有反映出其應具備的實力。而從小編的角度而言,不管這次《影》的票房表現再好、觀眾口碑再佳,但是作為一種影片型別來講,卻具有並不怎麼光明的前途,待我慢慢道來:張藝謀這一次卯足了勁兒,憑空創造出了一種水墨畫風格的型別,非常新鮮,這也是這次得到所謂的觀眾藝術審美好口碑的原因。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只是奇技淫巧而已,只能趁熱撈口飯吃,不是長久之計。而剝開水墨畫卷的外衣,該片實際上也就講述了一個跟《英雄》、《影子武士》之類老掉牙古典主義所宣揚的宮廷權鬥,人心複雜的老掉牙主題。這種劇情模式早就脫離了時代的需求。

    《影》這部片子的最大弱點就是燒腦,現代的年輕觀眾,最受不了的也就是燒腦。總體上說《影》的商業元素還是小於不討喜的藝術元素。

    2、《黑天鵝》

    影片經由程序對人物生理和精神上黑暗的描寫來表示出對藝術的尊重:藝術的勝利必要身材和生理上的無限支付和熬煎。氛圍太壓抑,看得我很難受!!

    影片全程都有依附著“天鵝湖”的背景音樂來推進故事成長,但導演不停壓的音樂的熱潮部門沒有放,加之女配角精神決裂的一系列表示使全部影片不停都非常壓制。直到末了“天鵝湖”正式表演導演才把音樂的最熱潮部門播放進去,同時觀眾們壓制了一整場的情感也開釋了進去,女配角所蒙受的統統壓力也隨之得到了束縛。

    除出力表示藝術的崇高貴重,女配角的自我衝破也是影片的另一條線索,女配角一開端就是最勤懇最盡力的舞者,技能完善但短缺魂魄,逐步經由程序壓力的熬煎和男主的領導,末了克服自我實現演變。

    導演想表達什麼,你看完之後是不是也一頭霧水。

    好吧,這個電影啟示:

    不是說我們不管束自己,而是在心裡意識和接納自己的黑暗和弱點,再用好的方式去更好地改進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完整和美好。

  • 2 # 鬼谷子藝術130506532

    影視劇的評分說到底也是人為評價的結果,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使某些作品的評分再高,我還是欣賞不來劇中的藝術成果。

    1.《大宅門》

    《大宅門》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由郭寶昌出任編劇兼導演,陳寶國.期琴高娃.蔣雯麗.劉佩琦等眾多老戲骨聯合演繹的一部大型年代劇。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1.曾被評為現代版的"《紅樓夢》"。我看過不少推薦好劇的文章,《大宅門》每次都在推薦名單之列,同時身邊的很多朋友也向我推薦這部曳視劇。有可能是我夲人對這種年代劇根夲就不感冒的原因吧,每次開啟看五分鐘,上眼皮就己經和下眼皮在打架了。這種劇對我來說實在感覺到有些無聊,不知道有沒有跟我有同樣感覺的朋友。

    2.《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首播於2007年,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個豆瓣評分達到9.7的中國產歷史正劇。張黎也憑藉這部劇奠定了他中國產劇第一導演的地位。演員陳寶國.倪大紅.黃志忠.王慶祥等演員也透過這部劇被貼上了老戲骨的標籤。

    都說《權力的遊戲》在《大明王朝1566》面前就可以改名叫"權力的鬥毆"了,可見這部歷史劇中的權謀與智商的鬥爭有多激烈。

    遺憾,我在2007年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看劇,同樣也沒有時間盲。如今網路越來越發達,智慧手機的問世也代表看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在17年的時候,我刻意去搜過這部電視劇,試圖彌補遣憾,奈何網上資源的畫面及差,絲亳沒有觀看體驗,也就這麼放棄了。

    3.《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同樣是張黎導演的一部歷史劇,它的豆瓣分低於《大明王朝1566》.但也達到了令人驚歎的9.6的高分。演員的陣容不是很亳華.估計年輕一些的朋友基夲沒怎麼聽說過.王冰.呂中.馬少驊等演員沒有憑藉此劇獲得任何獎項.這是比較遣憾的一點。

    這是中國影視作品對晚清一段歷史最為認真和勇敢的展示,他橫跨了晚清朝代到民國時期歷史的更迭,公丞,公允的展示了歷史命運與人物命運交替而產生的悲哀與壯烈。

    以前的影視劇到現在找到的資源是畫質模糊.幾乎沒有美感.一集也看不下去.最終還是欣賞不來他們的藝術成果。

  • 3 # 星星星318

    《刺客聶隱娘》

    首先,請原諒我學識淺薄,電影裡講述的這段歷史我是真的不太瞭解,再加上裡頭的一些臺詞太過書面化、文言化,總需要來細細琢磨,所以在觀看的全程我都是處在一個半懵半懂的狀態。

    然後,這是我看過的電影當中,風格最為獨特的一部了,幾近寫實的手法若是為它添上一段段賦有磁性的旁白,感覺說它是一部紀錄片想來也讓人不難接受;而要是對白的語氣再賦予一點點詩氣,那我又覺得它是一部平淡的舞臺劇。

    就像許多人吐槽的一樣,電影裡充斥了太多的長鏡頭,總叫人看著稍稍有些索然無味。而有些跳躍式的劇情發展也時常讓人齣戲。

    當然,以上說的這些,只是我個人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觀感,更多的是闡述我個人一點點可笑的喜好,並非是在否認這部電影的藝術價值,畢竟它還是得到了一些權威獎項認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如何理解《陳情令》改編方式?增加女性角色戲份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