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明朝滅亡的根源在於其統治階級的腐朽沒落,朱明皇室、外戚、閹黨貪腐成風,不但喪失了貧苦大眾的民心,也喪失了地主官紳的信心。正是各地文武官員的順風歸降,讓李自成一年內平河南、定陝西,最後入主北京城。

    李自成及其將領進入北京掌握政權後,開始推行“追贓助餉”,要求歸順的官紳地主們拿錢供養大軍,供養已經初具規模的大順政權,加上追贓過程中牽連親屬,刑拷相加,官紳體面隨同他們的金錢掃地以盡,導致他們對大順政權心生怨恨、離心離德。

    但懾於大順政權的百萬雄兵,還沒有出現大規模反抗。隨後的山海關決戰中,大順軍主力受重創,各地的官紳地主紛紛開始反叛,加上清廷不僅首先公佈了保護漢族官紳利益的政策,而且指使已經投降的漢族官員透過種種渠道招徠尚在大順政權之下的官紳,使得原先歸附了大順政權的明朝武將幾乎全部降清。

  • 2 # 尹禾

    解釋再多也沒有用,道理其實十分簡單,同樣是漢軍,形勢和環境不同,運用的人不同,產生的結果必然不同。

    形勢的差別

    明朝是強弩之末,清朝是後起新銳;

    明朝是內憂外患,清朝是眾志成城;

    明朝是缺兵少將,清朝是虎狼之師;

    明朝是朝局混亂,清朝是政通人和。

    領袖的差異

    崇禎帝剛愎自用,多爾袞博採眾長;

    崇禎帝反覆無常,多爾袞堅決果斷;

    崇禎帝目光短淺;多爾袞思慮周全;

    崇禎帝薄情寡恩;多爾袞顧全大義。

    這就是環境和決策者之間的差異,因此就算是給崇禎一手很好的牌,他也不一定打得過多爾袞。

    也許上面對多爾袞的評價有些過高,但是對崇禎的評價卻絕對不過分,他在位期間處死的內閣首輔、巡撫大臣、文臣武將不計其數,只要有一點不如意就殺人;還時常推卸責任,陳新家等人都做過他的替罪羊;他處死了魏忠賢,卻在二十年後亡國之際去魏忠賢墓前祭拜,為自己重用東林黨而懺悔;據說明朝末年財政吃緊,但是崇禎帝的內庫卻資產豐盈。

    有很多史評人都認為崇禎加速了明朝滅亡,他確實是生錯了年代,但是正確的完成了上天賦予他的使命。

  • 3 # 咬鐵

    崇禎的大明朝廷已經爛透了,天下大勢倒向後金,大明殘部再為崇禎賣命也不過是殉葬。後金入關後的勢頭就好比曬臺收衣服,探囊取物一般,各地儲存實力的明軍也借後金勢頭儲存自己,所為賣力氣不過是為了在新主子面前賣個好價

  • 4 # 胖胖的小豌豆

    套用現在的流行說法,錢沒給夠,心委屈了。

    先說錢沒給夠,明朝末年國庫見底,拖欠軍餉的現象嚴重,差驛的工錢就更別提了。李自成就是個被開除了公職的驛卒,而起義軍中除了受盤剝的農民,也有不少是領不上軍餉計程車兵,他們對官員、商人和宗室充滿憤恨。

    錢不夠還能靠精神支撐,可精神垮了,也就玩完了。將士們在前面奮戰,朝廷卻在背後拆臺,袁崇煥冤死,寧錦官兵心都涼了。

    清朝相對而言就很仗義了,將降軍編入八旗養起來,吳三桂等人更是最後成為異姓親王,還有藩國,要知道鐵帽子王都沒有藩國。籠絡人心的事,多爾袞很擅長。

  • 5 # 有得觀史

    崇禎皇帝在位期間有兩大隱患,一個是清兵虎視眈眈要入關,一個是農民軍氣勢洶洶要造反,大明江山危在旦夕。崇禎用袁崇煥守衛山海關,用洪承疇平叛農民起義軍,效果不錯,雖沒有徹底剷除隱患,但也可一時無憂,大明朝不至於馬上滅亡。

    袁崇煥鎮守山海關,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攻打山海關吃了不少苦頭,老努因此受重傷而死。後來皇太極聽取漢人范文程的意見,對崇禎施加反間計。清兵抓住兩個太監,看押的清兵假裝閒談,說袁崇煥已暗中投降皇太極,很快就會里應外合滅掉大明王朝,然後又故意讓兩個太監逃跑,回去給崇禎報信。崇禎聽了兩個太監的話信以為真,把袁崇煥逮捕下獄,九個月後凌遲處死。

    袁崇煥死了,抗擊清兵沒有得力人選,洪承疇平叛農民起義取得了初步勝利,對朝廷壓力減輕,崇禎就把他調去解遼東燃眉之急。清兵戰鬥力比農民起義軍強得多,洪承疇膽怯,不敢主動出擊,被崇禎連續催促,壯著膽子去救援錦州,到了錦州不敢打,又要撤回,由於組織不利,士兵以為吃了敗仗,紛紛逃命,十幾萬軍隊沒動刀槍就瞬間潰散。洪承疇被俘,投降清朝。

    崇禎接到兵敗的訊息,堅信洪承疇已經殉國,輟朝三日,親自撰寫祭文昭告天下,並以王侯之禮祭奠。

    袁崇煥忠心報國被殺了,真正的漢奸卻得到禮遇,可見崇禎看人的眼光有多差。好壞不分,將士們心都涼了,能死心塌地跟他幹?

    吳三桂本是袁崇煥的部下,和袁崇煥關係不錯,當他看到自己的上司一心為了大明王朝,卻被崇禎凌遲處死,很容易想到,袁崇煥可能就是他的榜樣。在這種思想支配下,離心離德已是必然。

    李自成逼近北京城,崇禎傳令吳三桂迅速救援北京。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兩三天的道走了半個月還沒到,為什麼?不就是擔心自己像袁崇煥那樣捨身去救,反落個被殺的下場嘛!

    漢人忠君思想很重,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背叛,崇禎作為漢人皇帝是有優勢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崇禎既不會看人,也不會用人,人心被他傷透了,誰還願為他效命。

    反觀多爾袞,他利用漢軍吳三桂平天下,把順治的妹妹建寧公主嫁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平定天下後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可以世襲。吳三桂投降清朝後,那麼努力為清朝打天下,多爾袞是有承諾的,結果也是兌現了的。

    有一句話叫“得人心者得天下”,多爾袞得人心,崇禎人心盡失,這就是同樣的漢軍,前者能用,後者不能用的根本原因。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養鴿子就是不知道怎麼預防鴿子的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