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
2 # 掛羊頭賣狗肉628
金庸先生所描述的武俠內容都有這樣的情景,有些人練攻擊性的武功,有些人也會去練防禦性的武功,比如金鐘罩就是最典型的一種防打擊性的功夫,練成之後刀槍不入,如銅牆鐵壁一般。當年的里根總統提出的星戰計劃就是金鐘罩,俗想練成此功,必須要有金童之身。可能蘇聯不具備怎樣的條件,而在這場練武比賽中敗下陣來。其實佬美並不太想練此武功誰都不想保持童男的身份,太辛苦。但話要說回來,一但練成只有打別人的份,而別人傷不到自己就是一種最好的練武結果。星戰計劃一但建成而且是有效的防禦武器,就好比是,人家只有矛而沒有盾,而你即有矛又有盾是什麼情況。當大家手中的核武器打不了你,當打出去的導彈被你攔截了,而你打出的民兵導彈人家卻無招架之勢,人家怎辦。這就是里根的意圖,打破核恐怖的平衡,讓一方只有捱打的份。
為什麼稱其為“星球大戰”計劃?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星系中……”上演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各式各樣的飛船在星球間穿梭作戰,耀眼的能量射束在太空中交織閃爍;遭到毀滅性打擊的星球在瞬間化為塵埃;武士揮舞威力巨大的鐳射劍奮力廝殺,把對手闢為兩半……
(星球大戰電影劇照)
1977年上映的科幻大片《星球大戰》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神秘刺激的未來世界,在全球掀起了科幻熱潮。
(星球大戰中的巨型飛船)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僅僅六年之後,就有人要在現實生活中複製電影的情節。
1983年3月23日,美國電視節目的黃金時段中,里根總統的身影出現在電視螢幕上,電影演員出身的他有著出眾的外表和口才,此時他正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向民眾發表演說:“讓我和你們一起展望有希望的未來,這就是我們要從事一項採取防禦性措施來對付可畏的蘇聯導彈的威脅……我號召我們造出核武器的科學界將其偉大的才能轉向造福人類和平的事業,賦予我們使核武器失效的手段。”
(羅納德·里根)
里根為大眾描繪的這一宏圖偉業,全名為“戰略防禦計劃”(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SDI),因其設想與美國科幻電影《星球大戰》非常相似,所以人們習慣稱其為“星球大戰”計劃。所謂的“星球大戰”計劃,簡單說來就是用25年的時間,花費1萬億美元,以宇宙空間為主要基地,部署各種尖端武器,建立龐大的戰略防禦體系,有效攔截對手的進攻性核武器(尤其是戰略導彈),從而保證美國免受核打擊和核報復的威脅。
山姆大叔的盤算——星戰計劃的實施背景
星戰計劃的出籠,是美蘇核軍備競賽加劇的後果。20世紀60年代末,美蘇戰略核武器在數量上不相上下,但美國在技術上領先蘇聯;70年代開始,蘇聯奮起直追,不僅在武器數量上取得優勢,在質量上也可與美國抗衡。美國一方面感到來自蘇聯的威脅,另一方面意識到核戰之下沒有贏家,核戰打起之日很可能就是喪鐘鳴響之時,為避免核戰,需要尋找一種更好的辦法消除戰略核武器的威脅,確保自身安全,與蘇聯互相牽制。
與此同時,里根根據美國情報機構的資料分析認為,蘇聯綜合國力落後,難以支撐愈演愈烈的軍備競賽,只要把其捲入耗資巨大、曠日持久的太空武器競賽,蘇聯的國民經濟遲早會被拖垮,從而使美國在談判桌上掌握主動。
“高邊疆”戰略——星戰計劃的技術藍圖
早在1982年3月,里根的國防顧問丹尼爾·格雷厄姆就提出一份名為“High Frontier”(高邊疆)的研究報告,系統闡述美國在經濟、軍事、科學等領域開拓和利用宇宙空間的構想,並把“高邊疆”戰略定位為美國是否能在21世紀保持霸主地位的關鍵。這一戰略的主要內容就是實現宇宙防禦和太空工業化,得到了剛上臺的里根總統的大力支援。可以說它就是“星球大戰”計劃的技術藍圖。
星戰計劃的技術支援
美國當時的高空預警衛星、通訊衛星、地面和海洋的警戒雷達都早已投入部署,還有其他太空衛星系統以及地上、海上、電磁、光學、聲學監視、計算機系統等都具備較好的效能;美國曾經發展過的“奈基”“衛兵”等各類反彈道導彈系統也為研究戰略防禦積累了經驗。
此外,美華人從過去的“阿波羅”計劃、“太空梭”計劃中嚐到了甜頭,他們堅信“星球大戰”計劃也一樣能夠帶動資訊科技、定向能技術、航天技術、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等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這些技術不僅能幫助更新戰略進攻武器和常規武器,還能廣泛地運用於一般工業,振興美國的經濟,搶佔技術制高點。
星戰時代的終結隨著蘇聯解體,世界上能與美國相抗衡的超級軍事大國不復存在,1992年美國政府對“星球大戰”計劃作出重大調整,提出“對付有限打擊的全球防禦系統”,該系統包括戰區導彈防禦、國家導彈防禦和全球導彈防禦。1993年5月,克林頓政府正式宣佈結束歷時10年的星戰計劃,取而代之的是主要針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戰術彈道導彈威脅的導彈防禦計劃。
參考文獻:
孫快吉:《現代核戰》,國防大學出版社,2016年。
龔勳主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汕頭大學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