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志鉤沉

    公元前573年初,孫周正式即位,是為晉悼公。晉國進入了悼公時代,年僅15歲的晉悼公雖然胸懷大志,力圖匡扶晉國霸業,但首要任務仍然是建立自己親信班底,夯實執政基礎,他可不想做州蒲第二。很快,深諳權謀之術的悼公雷靂風行,首先透過懲治禍亂元兇打擊拉攏欒書。欒書雖為誅殺歷公首惡,但彼時仍為正卿,在三郤被誅後,乾綱在握。因此,不追究欒書,只歸罪於程滑、夷羊五。即警告了欒書(頭上始終懸著一把誅君利劍),又迫使他支援新君完成權力重組。在搞定欒書後,悼公開始提撥功臣之後,初步建立班底,開始調整八卿。

           第一次調整八卿:八卿因三卻及胥童被殺,急需補充。悼公打破常規,提拔功臣之後,連續提拔呂相、魏頡、士魴。即建立了忠於自己的班底,又取得多數公室的支援。透過提拔三卿,分化幾大家族,站穩腳跟。這是悼公第一次調整八卿。此時八卿如下:

    中軍將:欒書   中軍佐:荀偃

    上軍將:韓厥   上軍佐:智罃

    下軍將:呂相   下軍佐:士匄

    新軍將:士魴   新軍佐:魏頡

            第二次調整八卿:破格提拔韓厥為正卿。之前的韓厥只是上軍將,職位在中行偃之下。而晉悼公一即位,直接將荀偃隔過去。本已官居中軍佐的中行偃按照晉國六卿的常規制度,只要身體健康,接替欒書的必然是他。但韓厥為人光明磊落,忠君體國,可擔大任。在欒書與中行偃共謀殺了晉厲公另立新君時,深恐被後世所唾罵,分別向韓厥與士匄詢問意見。士匄剛入政壇,相對低調,婉言拒絕。韓厥大罵欒、荀之流弒君,而且名正言順的表態:“我絕對不會苟同。”盡顯人臣氣節!因此,在悼公眼中,公道正派堅持原則的韓厥遠勝陰謀為體的欒書。以韓厥代欒書已水到渠成。

           透過以上手段,悼公掌控大權,欒書孤立無援,淡出權力中心,不知所終,由其子欒黶接其卿位。前573年,文采卓越的魏相英年早逝,晉悼公稱趙武善文,能斷大事,命其佐新軍。自此趙武始為卿,儘管居八卿之末,但卻跨越了從大夫到卿的質變。這是晉悼公即位後第二次調整八卿,新八卿如下:

    中軍將:韓厥    中軍佐:荀偃

    上軍將:智罃    上軍佐:士匄

    下軍將:欒黶    下軍佐:士魴

    新軍將:魏頡     新軍佐:趙武

    第三次調整八卿:前570年,魏頡去世,其堂弟魏絳進入八正行列。趙武進新軍將,魏絳任新軍佐。魏絳原為中軍司馬,晉悼公3年(前570年),悼公弟弟楊幹之僕擾亂隨從儀衛軍隊行列,魏絳冒死戮楊幹之僕。此舉震動當時,魏絳名聲遠揚。晉侯認為魏絳戳辱楊幹,就是汙辱自己,破壞自己的聲望,故一定要殺魏絳。魏絳執法完畢,上書陳述行刑的理由,說“軍師不武,執事不敬,罪莫大焉”;出了楊幹這樣的事,說明軍紀鬆弛,自己身為司馬,應負責任。尤其在諸侯會盟這樣的重要場合,如不執行軍法,後果將不堪設想。呈書以後,魏絳即要自殺,為人阻擋。晉悼公閱書後大受感動,匆忙間赤足出外,向魏絳道歉。後又專門設宴與魏絳歡敘,並擢升其為新軍將佐,予以重任。時八卿如下:

    中軍將:韓厥 中軍佐:荀偃

    上軍將:智罃 上軍佐:士匄

    下軍將:欒黶 下軍佐:士魴

    新軍將:趙武 新軍佐:魏絳

       第四次調整八卿:前566年,荀罃將已謀劃完畢的三駕之策在內閣中公佈,悼公慧眼,當即意識到這套對國力消耗巨大的戰略將會在晉楚爭衡中起決定性作用。荀罃獲得悼公的高度讚賞,韓厥為讓智罃一展雄才,告老,由其次子韓起繼卿位。此時正是晉、楚爭霸正值高潮,將佐之間的默契必不可少。以智罃將中軍,以士匄佐之。荀偃降職處理,並由公室出生的韓起輔助、監督。此為晉悼公第四次調整八卿,由荀罌執政。此時晉國八卿將佐如下:

    中軍將:荀罃     中軍佐:士匄

    上軍將:荀偃    上軍佐:韓起

    下軍將:欒黶    下軍佐:士魴

    新軍將:趙武    新軍佐:魏絳

    這次調整,晉悼公安排荀偃的叔叔智罃為執政,又破格提拔士匄為中軍佐,委屈中行偃繼續率領上軍。中行氏與智氏雖然在名義上已經分家,但是在血統上還是一宗。晉悼公提拔智罃為正卿,也算是中行氏的光榮。然而士匄的功勳與資歷都不如中行偃,卻位居中行偃之上。這應該是晉悼公為平衡世卿而做出的調整。如果荀氏家族的智罃與中行偃一起率領著晉國最為精銳的中軍,就可能具備左右君權的實力。悼公刻意設定範氏(士匄、士魴)與荀氏的權利交叉,便於自己操控國政,又可以繼續壓制有弒君案底的中行偃,長期觀察。

            第五次調整八卿:公元前560年,正卿荀罃以及下軍佐士魴幾乎同時壽終正寢,晉悼公裁撤新軍,是八卿重新編制回六卿。按照常規,中軍將智武子死後,就該由中軍佐範宣子士匄執政。但是悼公卻又撇開士匄,直接提拔上軍將中行偃為正卿。此時六卿將佐如下:

    中軍將:荀偃中軍佐:士匄

    上軍將:趙武上軍佐:韓起

    下軍將:欒黶下軍佐:魏絳

    經過晉悼公長期的觀察與考驗,荀偃終於修成正果,繼叔父智罃成為了晉國執政大夫兼中軍元帥。悼公以智盈(荀罃之孫)、彘裘(士魴之子)年幼,取消新軍,將新軍官吏、部眾附屬下軍,統歸欒黶指揮。不聲不響中,悄然剝奪荀氏、士氏過剩的卿職,並壯大欒氏。自此,晉國再度恢復到最經典的六卿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栽荷花在翻盆時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