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57281260592

    某傻子的一生是芥川的遺稿,有著死亡的氣息。在第一個章節裡,青年的芥川在書架的梯子上。他看見了書架上的一個個耀眼的名字。最後,書店的燈亮了,他向下望去,發現梯子下的人是如此渺小。他對他們輕聲說道,“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這不僅是對他們說的,這是一個遙遠的預言。某傻子的一生的結尾,隱隱預示了芥川服藥自盡的結局。芥川回憶青年的芥川,那時他已感受到了人生的虛幻和痛苦。而人生的痛苦無從表達,無可訴說,人又渺小而卑微,所以這種痛苦是不及波德萊爾的詩的絕望的。這句話是一個絕望者最後的宣言。也許他是悲觀的,又也許他是理智的,因為這就是人生的一面,有些人一定會走上這條道路。2016/11/8關於芥川,首先芥川是一個懷疑論者。芥川對基督教很有興趣,寫過《菸草與魔鬼》,《南京的基督》,《聖克里斯朵夫傳》等相關作品,自殺時身邊也帶著聖經。但他從未成為一個基督教徒,而只是選擇在一旁觀望。這正是因為他不能夠完全對一個宗教投以信任。而從芥川的《六宮公主》,《蜘蛛之絲》中他對佛教的描繪來看,他完全不能信任佛教的所謂救贖,認為那是虛幻的。而對於芥川對人性的懷疑,我認為芥川並不是在人性的善惡中鬥爭。芥川深刻地認識著人性的惡,在《羅生門》中,僕役完全是出於自身的惡而行動。其中有一個情節,僕役抓住了拔死人頭髮的老太婆。促使僕役行動的並非是一種正義之心,而是一種劇烈的憎惡。所以最後僕役作出惡事,並不是僕役的墮落,而是出自僕役的本心。芥川的眼裡看到的世界,冷峻而晦暗。但芥川是一個懷疑論者。他懷疑的,是人性中是否也存在著善的光芒。在《橘子》裡,通篇都充斥著一種芥川特有的晦暗,陰鬱的氛圍。可是,當那土氣的姑娘在煦暖的Sunny下從二等車廂探出手將橘子扔給那些孩子的時候,芥川寫道:直到這時我才聊以忘卻那無法形容的疲勞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議的、庸碌而無聊的人生。這是《橘子》的結尾。在那一刻,主人公終於得到了短暫的救贖,小說也就此戛然而止。芥川如此結尾,將那一刻的感覺定格下來。他已經不能再寫,因為救贖終究短暫,而生活從未改變。可是在某傻子的一生第八節中,芥川寫道:電火花還在綻放。此時的他已看破人生,毫無所求。但是,正是這紫色的火花,----這在空中無根而又悽美的火花卻令他感到:即使以他的生命來換取一次觸控它的機會,他也在所不惜。最後,關於這一句“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我還是認為,芥川儘管在梯子上俯視他人,他說的不僅是其他人的人生,也包括了他自己的人生。就像他在侏儒警語裡說:發現民眾的愚蠢,並不值得誇耀。但是,發現我們自己也是民眾,倒的確值得誇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蒙古王朝有哪些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