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稿
用木碳條將腹稿畫在圖畫紙上,畫錯的地方用軟布打掉,重新再畫。起稿時要經過多次修改,才能定稿。定稿時,先用軟布將碳條線上的粉末打掉,再用重墨線鉤勒木炭稿中準備保留的線條。定稿後,用重墨鉤線將畫稿複製在複製紙上。經過複製這道工序後,就可以往熟宣或者熟絹上落墨了。
二、落墨
落墨也叫鉤線或過稿,就是把宣紙或熟絹蒙在線條清晰的複製紙稿上,用毛筆將複製稿過到宣紙或熟絹上,形成白描稿。鉤線要注意運用各種線描技法表現出臉部各部位的質感,比如面板和五官要用淡墨,頭髮要用中墨。注意用筆要穩,行筆要慢,線條要流暢。
三、設色
設色也稱著色、上色、施色、敷色、染色。設色是在白描稿上進行。一般常用於工筆重彩人物畫的染色法有:分染、罩染,窄染(窄小範圍的分染)、寬染(大範圍的分染)、接染(兩種顏色的自然銜接)、疊染(傳統技法也稱作“三礬九染”產生“薄中見厚”的效果)、掏染(小範圍染背景底色)、旋染(主要用於染兒童或婦女面頰,著色時旋轉用筆,使顏色逐漸變淡變無,又不留筆痕)等等。分染是為了表現面部的凹凸起伏變化,具體方法是:先在暗部分染底色,面部底色可用淡赭分染,方法是手握兩支筆,一隻筆蘸淡赭石色,一隻筆蘸清水,先用淡赭筆區域性染色,隨即用清水筆推開。人物的面頰,也可先用朱磦分染。
頭髮的設色:畫頭髮應先鉤後染。首先按髮髻線和髮型的結構畫,用中墨細細地鉤出發絲,鉤髮絲的線條要注意虛起虛收。髮絲鉤好後,再用中墨分染,不要一次染足,如一次染得很黑,染出來的效果板滯,要層層暈染,逐步加深。一般需要五至八遍。在分染的過程中,如果感覺所鉤髮絲被覆蓋,還要再提一遍。染頭髮的最後一道工序是用花青調墨,把整個頭髮罩染一遍,這樣會使頭髮感覺烏黑髮亮。
臉部的設色:先用赭石(或胭脂、朱磦)把眼窩、鼻樑溝、脖子、耳朵窩等處的暗部渲染1至2遍,以增加立體感,仕女畫不宜過分強調臉上的結構,以柔和為美。再染腮紅,腮紅一般用曙紅在面頰處渲染1至2遍,讓人覺得人物健康有血色。曙紅色要染的適當,切忌過重,色太輕會顯不健康,太重又會讓人覺得格調不高。
四、罩染
在著色和渲染之後,要對臉部罩染一次面板色,面板色的配色:赭石+曙紅+藤黃+花青+白粉調成薄薄的肉色,罩染臉部、耳部、脖子等所有面板。
五、開臉
人物畫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已經被罩染模糊了的五官提出來,刻畫清晰,傳統技法中稱作“開臉”。
1、眉毛的刻畫
用毛筆蘸淡花青把眉毛按結構染一遍,再用淡花青加淡墨染第二遍,第三遍用中墨在眉心處稍微加重,層層加深,直到滿意。注意眉毛的眉頭、眉中、眉梢的變化。
2、眼睛的刻畫
用重墨重新勾上眼瞼和眼球,畫出瞳孔。上眼瞼因為背光,要畫得粗一些,黑一些;下眼瞼因為受光,要畫得細一些,淺一些。瞳孔有兩種畫法,一種是眼球中間的瞳孔有高光點,另一種是眼球中間無高光點,兩種均可。
畫眼睛如同畫眉毛一樣,也需要幾遍才能畫好,第一遍用花青染上眼瞼,用花青加中墨或赭墨染黑眼球,以後幾遍用墨,層層加深。畫眼睛要注意眼睫毛的走向和長短,注意下眼瞼要包住眼球,最後要在眼球的左右下方用白粉染一下,這樣可以突出眼球,使眼睛的感覺更加明亮有神。
3、鼻子的刻畫
鼻子位於人的面部正中,對人的面貌影響很大。鼻子由鼻樑、鼻頭、鼻翼、鼻孔組成,鼻樑是由鼻骨、鼻軟骨組成,刻畫時要畫兩筆,用筆要虛起虛收,勾線要細而有力。鼻頭、鼻翼是刻畫重點,注意鼻翼的厚度及其在不同角度的透視變化。鼻孔一般只勾出輪廓,鼻孔線與鼻翼線一般不要相連。
4、嘴部的刻畫
在人物的五官中,嘴是活動範圍最大的,也是最富有變化的部位,嘴部在造型上由上下口唇、口線、人中和下頜唇溝構成。
上下嘴唇分別是兩個相對的m型,上唇線比下唇線分明,兩唇之間有一個口縫線,人中位於上唇的中間部位,是鼻子與嘴之間的凹槽。這一部分的結構由凹到凸,使它的對比變化較為突出。下唇比較圓滑,頜唇溝位於下唇的中心下部,刻畫時上下唇的外緣線可相對畫的虛一些,不要勾的太清楚。
口線的多變使嘴產生了豐富的表情,是刻畫人物表情重要環節,口縫不能簡單地畫成一條直線,要畫成波狀。
嘴唇本身呈現紅色,與其他部分有一定色差,刻畫中要注意這一變化,上好顏色。
5、耳朵的刻畫
耳朵包括耳輪、耳屏、對耳輪、對耳屏、三角窩、耳垂6部分。因在臉部兩側,且有頭髮遮掩,所以鉤線、染色較其他部位相對弱一些,耳垂略染紅色。
6、脖子的刻畫
脖子是人物畫中容易忽略的部位。其實脖子也很重要。傳統人物尤其是仕女畫和佛教畫都在脖子上下不少功夫,如畫三道“美人紋”,現代人物講究“骨感”常畫上鎖骨或胸鎖乳突肌。脖子的鉤線要輕起輕收,色彩較臉部略淡。
7、勒臉線
用赭石+曙紅或者赭石+朱磦調色,復勾臉的輪廓、下眼瞼、鼻樑、耳朵、脖子等有面板的部位,色線要比墨線略粗一點,壓住墨線但不蓋死墨線,最後的效果應是色線中看得見墨線,墨線上罩著一條色線。
六、收拾
收拾:所謂收拾是指一幅畫基本完成後的微調。將整幅畫仔細審視,發現尚有不完美的地方,再作細微的修改與調整,看看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收拾要細心。
一、起稿
用木碳條將腹稿畫在圖畫紙上,畫錯的地方用軟布打掉,重新再畫。起稿時要經過多次修改,才能定稿。定稿時,先用軟布將碳條線上的粉末打掉,再用重墨線鉤勒木炭稿中準備保留的線條。定稿後,用重墨鉤線將畫稿複製在複製紙上。經過複製這道工序後,就可以往熟宣或者熟絹上落墨了。
二、落墨
落墨也叫鉤線或過稿,就是把宣紙或熟絹蒙在線條清晰的複製紙稿上,用毛筆將複製稿過到宣紙或熟絹上,形成白描稿。鉤線要注意運用各種線描技法表現出臉部各部位的質感,比如面板和五官要用淡墨,頭髮要用中墨。注意用筆要穩,行筆要慢,線條要流暢。
三、設色
設色也稱著色、上色、施色、敷色、染色。設色是在白描稿上進行。一般常用於工筆重彩人物畫的染色法有:分染、罩染,窄染(窄小範圍的分染)、寬染(大範圍的分染)、接染(兩種顏色的自然銜接)、疊染(傳統技法也稱作“三礬九染”產生“薄中見厚”的效果)、掏染(小範圍染背景底色)、旋染(主要用於染兒童或婦女面頰,著色時旋轉用筆,使顏色逐漸變淡變無,又不留筆痕)等等。分染是為了表現面部的凹凸起伏變化,具體方法是:先在暗部分染底色,面部底色可用淡赭分染,方法是手握兩支筆,一隻筆蘸淡赭石色,一隻筆蘸清水,先用淡赭筆區域性染色,隨即用清水筆推開。人物的面頰,也可先用朱磦分染。
頭髮的設色:畫頭髮應先鉤後染。首先按髮髻線和髮型的結構畫,用中墨細細地鉤出發絲,鉤髮絲的線條要注意虛起虛收。髮絲鉤好後,再用中墨分染,不要一次染足,如一次染得很黑,染出來的效果板滯,要層層暈染,逐步加深。一般需要五至八遍。在分染的過程中,如果感覺所鉤髮絲被覆蓋,還要再提一遍。染頭髮的最後一道工序是用花青調墨,把整個頭髮罩染一遍,這樣會使頭髮感覺烏黑髮亮。
臉部的設色:先用赭石(或胭脂、朱磦)把眼窩、鼻樑溝、脖子、耳朵窩等處的暗部渲染1至2遍,以增加立體感,仕女畫不宜過分強調臉上的結構,以柔和為美。再染腮紅,腮紅一般用曙紅在面頰處渲染1至2遍,讓人覺得人物健康有血色。曙紅色要染的適當,切忌過重,色太輕會顯不健康,太重又會讓人覺得格調不高。
四、罩染
在著色和渲染之後,要對臉部罩染一次面板色,面板色的配色:赭石+曙紅+藤黃+花青+白粉調成薄薄的肉色,罩染臉部、耳部、脖子等所有面板。
五、開臉
人物畫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已經被罩染模糊了的五官提出來,刻畫清晰,傳統技法中稱作“開臉”。
1、眉毛的刻畫
用毛筆蘸淡花青把眉毛按結構染一遍,再用淡花青加淡墨染第二遍,第三遍用中墨在眉心處稍微加重,層層加深,直到滿意。注意眉毛的眉頭、眉中、眉梢的變化。
2、眼睛的刻畫
用重墨重新勾上眼瞼和眼球,畫出瞳孔。上眼瞼因為背光,要畫得粗一些,黑一些;下眼瞼因為受光,要畫得細一些,淺一些。瞳孔有兩種畫法,一種是眼球中間的瞳孔有高光點,另一種是眼球中間無高光點,兩種均可。
畫眼睛如同畫眉毛一樣,也需要幾遍才能畫好,第一遍用花青染上眼瞼,用花青加中墨或赭墨染黑眼球,以後幾遍用墨,層層加深。畫眼睛要注意眼睫毛的走向和長短,注意下眼瞼要包住眼球,最後要在眼球的左右下方用白粉染一下,這樣可以突出眼球,使眼睛的感覺更加明亮有神。
3、鼻子的刻畫
鼻子位於人的面部正中,對人的面貌影響很大。鼻子由鼻樑、鼻頭、鼻翼、鼻孔組成,鼻樑是由鼻骨、鼻軟骨組成,刻畫時要畫兩筆,用筆要虛起虛收,勾線要細而有力。鼻頭、鼻翼是刻畫重點,注意鼻翼的厚度及其在不同角度的透視變化。鼻孔一般只勾出輪廓,鼻孔線與鼻翼線一般不要相連。
4、嘴部的刻畫
在人物的五官中,嘴是活動範圍最大的,也是最富有變化的部位,嘴部在造型上由上下口唇、口線、人中和下頜唇溝構成。
上下嘴唇分別是兩個相對的m型,上唇線比下唇線分明,兩唇之間有一個口縫線,人中位於上唇的中間部位,是鼻子與嘴之間的凹槽。這一部分的結構由凹到凸,使它的對比變化較為突出。下唇比較圓滑,頜唇溝位於下唇的中心下部,刻畫時上下唇的外緣線可相對畫的虛一些,不要勾的太清楚。
口線的多變使嘴產生了豐富的表情,是刻畫人物表情重要環節,口縫不能簡單地畫成一條直線,要畫成波狀。
嘴唇本身呈現紅色,與其他部分有一定色差,刻畫中要注意這一變化,上好顏色。
5、耳朵的刻畫
耳朵包括耳輪、耳屏、對耳輪、對耳屏、三角窩、耳垂6部分。因在臉部兩側,且有頭髮遮掩,所以鉤線、染色較其他部位相對弱一些,耳垂略染紅色。
6、脖子的刻畫
脖子是人物畫中容易忽略的部位。其實脖子也很重要。傳統人物尤其是仕女畫和佛教畫都在脖子上下不少功夫,如畫三道“美人紋”,現代人物講究“骨感”常畫上鎖骨或胸鎖乳突肌。脖子的鉤線要輕起輕收,色彩較臉部略淡。
7、勒臉線
用赭石+曙紅或者赭石+朱磦調色,復勾臉的輪廓、下眼瞼、鼻樑、耳朵、脖子等有面板的部位,色線要比墨線略粗一點,壓住墨線但不蓋死墨線,最後的效果應是色線中看得見墨線,墨線上罩著一條色線。
六、收拾
收拾:所謂收拾是指一幅畫基本完成後的微調。將整幅畫仔細審視,發現尚有不完美的地方,再作細微的修改與調整,看看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收拾要細心。